第036章 再见黄昏

类别:其他 作者:禹陵后裔字数:3923更新时间:22/07/19 22:52:57
“胡斌说好明天出发,今晚无论如何我要赶回去和辰一娜回合,以免他起疑心。”我看了看时间,现在赶回去已经有些迟了。

“嗯,好的。”莫蓓颖点了点头。

“林坤,你要小心提防着胡斌,这个人阴险狡诈,我们上一次就差点吃了亏。”莫莹莹提醒道。

“好的。”我点了点头,这时候,我忽然想到辰一娜,便多问了一句,“颖姐,这个辰一娜究竟是不是你们的人?”

莫蓓颖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我为何会这么问,也没有多想,直接说道:“她不是我们的人,至今她还不知道我们是谁,她只当我们是朋友。”

“这么说,你们利用了她?”

“也谈不上利用,她是胡斌手里的一颗重要棋子,你不要小看了她的作用,她现在对我们没有防备,不代表今后不会反戈一击。”莫蓓颖说道,“其实胡斌对辰一娜不是没有怀疑的,他把她安排在你身边除了监视你,就是想通过她验证他们内部是谁出了问题。”

“原来如此。”我的心不由得紧张了一下,“这么说来,我倒是要小心一点。”

“倒也不用刻意。”莫莹莹笑道,“这个辰一娜其实也是命苦的女人,你别看她在外风光无限,但是在胡斌的眼中,不过是一个玩物而已,随时都可以丢弃。”

“这话怎么说?”

“她呀其实从小是跟着胡斌的奶奶长大的,胡斌的奶奶收养了很多小孩子,她们被胡家养大成人,自然也效忠胡家。胡斌父母双亡,他奶奶死后,这些女孩子就成了他的私有财产,大概是因为他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这个家伙看着也像是女的,阴柔的很。”莫莹莹解释道。

“那胡斌是怎么和张立群他们勾搭上的?”

听到我提起张立群,李湘婷不由得冷哼一声,“这个老不死的败类,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贼心不死,一直想要得到古墓里的宝藏,所以他便费尽心思去游说胡斌,胡斌与他一拍即合,都是一丘之貉。”

“那耶律清辉又是什么人?”

“耶律家和李家有些渊源,这个耶律清辉好像还跟赵臻关系不错,从小一块长大,怎么,难道耶律家也掺和进来了?”李湘婷问道。

“不光是他们,还有好几路势力。”

李湘婷没有一皱,“这么说来,我们得加快速度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摆了摆手,“眼下看来,胡斌的实力是最强的,他上次进古墓只是为了探探虚实,并没有展示真正的实力,我们眼下要做的,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先看看他下一步的动作。”

“可是......”

“我知道你们顾虑什么,别忘了还有我呢,没有我,胡斌别想得到宝藏。”

莫蓓颖这才放心,但她还是嘱咐了一句,“你千万要小心。”

这倒是令我着实感动,不过想到之前李湘婷说过莫蓓颖对我有意思,我又立即退缩了起来,“感情才是最大的牵绊,我一个人独来独往挺好的,我不想害了你们。”

当夜我回到营地,胡斌看到我回来才放松了警惕。辰一娜一颗悬着的心也算是落了地。

次日一早,胡斌却迟迟没有动静。或许是因为我们营地距离上次发现的古墓很近,没有必要起早贪黑地赶路,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着急赶路,胡斌完全可以今天再出发,何必要昨夜便就位。

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胡斌此人确实不简单啊。”

一直到中午时分,营地里也不过是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一干人马都是在修整中,不过看样子这

一回胡斌是准备出手了,异人组那几个人也开始摩拳擦掌。

等到了黄昏时分,胡斌才终于下令出发。他将队伍分为三组,第一组主要由异人组成员组成,算上我们几个人数在30人左右,负责下墓;第二组是策应,主要负责支援、接应;第三组是应急组,负责后勤保障,在古墓外的临时宿营地留守,并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三组队伍分头行进,各自保持两里地的距离,本想着此行应当十分迅速,没想到,我们刚到骊山半山腰处,队伍便停了下来。

站在骊山上向西北眺望,落日的余晖中霞光满天。

“这是......骊山晚照?”

“这么巧,又遇到了骊山晚照?”

绿树掩映下雕梁画栋的晚照亭,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美人,红袖临风婀娜多姿依偎在老母殿北,如此凄美的落日,怎能不令人心醉。

“这不是骊山晚照,是你们想当然了,骊山晚照很难遇到,这骊山黄昏时的景致也是一绝,所以你们误把这凄美的落日判作骊山晚照。”胡斌身边的桑胤颇为得意地说道。

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唐人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人王之涣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山顶看日出东方或残阳夕照,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见多不怪,虽说其中不乏美感和激动,但多是大同小异难成惊艳,却唯独骊山的落日成为神往佳境。

“桑先生说的是。”我礼貌地点了点头,“我倒是听这里的人说起过,这古人在此修筑飞檐翘角的晚照亭,其实是从别的地方观赏骊山,此处的景色最独特最美,而并非一般意义的最佳的观赏点。”

桑胤这回倒是客气了一点,“林先生见闻颇多,受教。”

“哪里哪里。”

清人杨晃明有诗云:“丹枫掩映西阳残,千壑万崖画亦难。此是骊山真面目,一生能得几回看。”我们之所以会把落日景观当做骊山晚照,闹出乌龙,正是因了如虚幻的海市蜃楼一般,成因极其复杂难得一现。骊山晚照的成因有几种说法:一说,骊山溪流淙淙植被茂密,雨过初晴尘埃绝无,空气清新透视度极好,加之树叶绿草饱含水珠,形成了无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透镜,又因地形山坳间多水汽聚集,西斜的夕阳正好投射在骊山上,经反光折射等一系列变换,骊山便呈现出奇异的光芒瑰丽无比,宛若梅里雪山难得一睹的日照金山。一说,骊山是温火山,为秦岭地质年代隆起时的产物,属侏罗纪古河床沉积物,主体是侏罗纪砾岩,颜色呈暗红或紫红色。夕阳映照下暗红色的砾岩,经反折散衍等光学现象,呈现出绚烂的金红色光芒。

还有一种说法与一段民间传说有关,说是李渊和杨广交恶在骊山上对阵,山上至今留有杨广插旗处,位置距今天的烽火台不远。藏身在骊山西麓的李渊夫人窦氏,在金刚寺生下了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窦夫人于傍晚时分在寺中凉晒尿布,透过染血的浅红色尿布,看见东南面的骊山诸峰,夕阳下云蒸霞蔚一片红光,惊为天降祥瑞喜曰骊山晚照。

前两种说法虽各有道理,或互为支撑莫衷一是,但骊山晚照是地理和气象共同作用的产物,属自然景观是肯定的。至于最后一种说法,我相信这肯定是后人的附会,或者是当政者神话皇权的杜撰罢了。明人刘储秀曾作诗,吟咏骊山晚照:“复此斜阳相映处,红云朵朵照芙蓉。”

观看骊山晚照最好是夏秋之际,午后雨过天晴,特别是骤雨初歇,空气清亮夕阳斜照,从西北向东南眺望,骊山笼罩于万道金光之中,整个山体披霞流

丹,泛着轻重变幻的七彩光环,山顶全镀着金边光芒四射,耀眼夺目煞是好看,这便是真正的骊山晚照。

如苏东坡所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真切感受骊山晚照之奇美,须置身其外从别处来观赏。观看骊山晚照,地点最好在西北,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难以全局太远又难以细观,以斜口到灞桥区间为最适宜,最佳点是地窑家到渭水岸边一线。元人刁白吟诗咏叹:“渭水秋日白,骊山晚照红。”观赏骊山晚照除过时间,观赏点的选择也很重要。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骊山西北的芷阳村,抬眼便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里的人们见惯东山上笑红脸的朝阳,也冷眼于月悬山半群星满天。冬天感叹骊山青灰,初春期盼骊山嫩黄,夏天舒心骊山翠绿,秋天沉醉骊山多彩。见过太多蓝天白云下骊山的苍翠欲滴,也无视云笼雾罩下骊山的梦境仙迹,但是很多人走过近一个甲子的人生岁月,只有幸看到一回真的骊山晚照,地点正好就在渭河岸边。

又过了半晌,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们不得不挽着裤腿顶着如注的大雨,艰难行进在满是泥泞的路上,雨水混着汗珠从麻木的脸上向下滚落。

弯腰喘气不知走了多远,太阳撕破乌云爬了出来,恍惚中觉得眼前的积水发亮,抬眼向东南方一看——夕阳下往日青黛墨绿的骊山,发着红光不停地闪动跳跃,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一堆晶莹剔透的琥珀,在红色台布映衬下熠熠生辉泛着红光,上面雕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我一下子感到语言的贫乏和苍白,在这一瞬间我突然忘记了自己湿透的衣服,忘记了满头是汗水还是雨水,忘记了陷没了光脚板的泥泞,傻子一样一眼不眨地看着夕阳下秀美的骊山。

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常喜爱踏足名山大川,刻石题字吟诗作画。他们吟咏骊山晚照的诗作也很多,其中以清人朱集义的《骊山晚照》最为奇妙:“幽王遗没旧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

骊山晚照光明显作为关中美景,如今早已镌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成为人们争先传颂的美好记忆。

“好美啊。”辰一娜喟叹道。

站在骊山之巅向西北俯看眺望,半个天红透下的陕西最美盘山公路上,盘旋缠绕如彩带舞动的绚烂车流,飞龙游蛇般融入万家灯火,与就要缀满苍穹的点点星光汇成一片。

“此情此景,我想到李商隐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听完辰一娜的话,我也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怎么,你也喜欢李商隐?”辰一娜诧异地看着我。

“谈不上喜欢,不过,李商隐的诗我倒是蛮喜欢的。”

“看来我们还是蛮有共同点的。”

我不知道辰一娜为何会这么说,“蛮有共同点?还有别的共同点嘛?”

辰一娜却笑着不说话,顾自己欣赏美丽的黄昏。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二人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唐朝诗坛双雄,后世的人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的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中因此也到处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悲哀与痛苦。但是李商隐表达痛苦的方式相当含蓄,这一点与杜甫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除却李商隐与杜甫的性格差距之外,他二人所处的时代也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杜甫经历过唐朝最为富庶的开元时代,也经历过极为动荡的安史之乱,这种由盛转衰的落差感使得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感慨,这也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