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士燮的爱与哀愁
类别:
其他
作者:
郑端木字数:3289更新时间:22/07/20 13:36:36
第652章士燮的爱与哀愁
……………………………………
刘备设置的所谓“汉水防线”,其实根本就防不住,因为它不够紧窄。当然了,刘备也没想过用它来阻挡汉正军,只要能够迟滞一些汉正军的进攻速度,掩护己方交替撤退,便已经足够了。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习竺的军心垮了,一触即溃,谁还来与冯习掩护、交替啊?
眼见吕常选了三处渡河之地,同时向汉水东岸发起强攻,燕三娃又势如凶虎,朝着自己侧翼猛扑而来,无奈之下,冯习也只得选择了撤退。然而燕三娃随后又领回了薛洪的骑兵旅,足足万余骑,挥舞着马刀在身后狂追冯习。刚一追着冯习的队尾,便使得冯习的“退”变成了“跑”,而后又变成了“蹿”。
不负刘汉少所望,当年的“燕娃”之中,终于出现了一颗耀眼的将星!
…………
话说士壹带着众多的朝廷赏赐回到交趾之后,喜滋滋地向士燮邀功,然而士燮却差点把他踹一顿。自家不仅没能拿到名义上的南海太守,连合浦也没有着落,但是自己偏偏却又被朝廷“重用”,任命为交州刺史。很明显,这是朝廷想用自己牵制袁公路那个交州牧,甚至是与之相斗。
士壹就有些不明白了,心里话说,老哥,你原本只是想向朝廷求取三个太守之位,现在三个太守,一个不少,我还给你求来了刺史之位,你居然还想踹我?就算如你所说,朝廷想用咱家的势力牵制“南朝”那帮叛逆,可是咱既然选择了“北朝”,当着北边的朝廷命官,难道不是正该为朝廷尽忠,征剿叛逆的么?再说了,就算“北朝”不给咱们任命刺史、太守,但是“南朝”步步紧逼,难道咱们就甘心屈从,受他们驱使?
面对士壹的满腹牢骚,士燮也是万般无奈,明知道他是受到了“交趾太守”这个位子的诱惑,偏偏自己又不好说破,否则就变成了自己压制兄弟,不给他们出头机会似的。要不是看着自己这个弟弟岁数也不小了,士燮还是想狠狠地踹士壹一顿。
不过话说回来,士壹此行也并非全无功劳,至少朝廷的众多赏赐使得交趾之人大开眼界,而士燮尤其看中的便是《北邙通用字典》与《谐和大宝典》。
之前士燮在交趾也没少兴学办教,传授当地人儒学经文,好让他们尽快的懂礼仪,知廉耻,别动不动就光着脚往树上蹿。然而辛辛苦苦几十年,别人都说士燮育人,佳绩斐然,士燮自己却对这个效果并不满意。
因为士燮觉得,书上的经文诗词,好像中原人都说习惯了,属于与生俱来的东西,心里想说什么话,可以不经过思考,声音便能从喉咙里发出来。但是交趾的当地人不行,他们是学来的,想要说什么,得先在脑袋里想半天,临了才从嘴里秃噜出来。就这,往往还能秃噜的跟书上不是一个味儿。
所以士燮认为,中原人说话用的是“喉声”,交趾人说话用的是“舌声”,同样的一个字,用“喉声”发出来,便是字正腔圆,用
“舌声”发出来就是……就是士燮的哀愁啊!
…………
原本好几年前,士燮就有了一种想法,既然让交趾人学汉字的经文诗词不容易,是不是自己可以根据“舌声”的特点,干脆再创造出一些新的文字出来,使它们的发音能够与“舌声”相同,同时所表达的含义却又能与经文诗词上的汉字相同。
想法很好,但是难度很大,因为这无异于创造出一种新文字。想想后世之时,有网络和计算机,还要加上“敏感的原因”和“特殊的爱好”,集合数以亿计之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创造出“火星文”这种新潮文字,还时常把人看的一脸懵,何况现在只有士燮一人呢?
然而现在,士壹不仅带回了《北邙通用字典》,同时还带回了一位老师。
话说这位“老师”,年级不大,来头却很大,乃是陈郡袁氏,早些年做过司徒的袁滂之孙,袁侃。
提起“陈郡袁氏”,感觉好像没有“汝南袁氏”那么牛叉,毕竟“汝南袁氏”有四世三公撑场面嘛。然而把年头往前数,其实“汝南袁氏”还是从“陈郡袁氏”分出来的旁支。并且,如今“陈郡袁氏”也并不落后于“汝南袁氏”,就拿袁侃来说吧,他爹,袁涣,民政部的;他叔,袁霸,农业部的;他三叔,袁敏,水利部的……
士燮在洛阳求学、为官很多年,对于中原内地的世家豪族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对于袁侃本就高看一眼。然后与袁侃再一接触,发现袁侃虽然年轻,但是博学广闻,知书达礼。士燮喜欢《春秋》,他便与士燮聊《春秋》,士燮想要造字,他又与士燮聊造字。
“敢问使君,究竟是栽树难,还是育才难?”
袁侃对着士燮侃侃而言:“栽树不易,若是只为求活,倒也不难。将一粒种子随意抛洒于山野之间,它也能生根发芽,多年以后,长成大树。育才则不然,需要修枝剪叶,除草摘虫,若是主干扭曲,甚至还要绑缚固定,加以纠正,方可使其挺拔正直,早日成才。”
这个道理浅显、简单,士燮自然不会辩驳。
而后袁侃又说道:“交趾之人说话发舌声,便犹如一粒种子播于山野,即便是使君不加教导,许多年以后,它也会长成一棵树,只是这棵树会不会长成使君想要的那个样子,恐怕谁也无法预料。”
道理还是很简单,士燮却深思起来,自己到底想让“这棵树”长成什么样?当然是想让他们尽快的知书达礼,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啦!可是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了几十年,成绩却只有那么一点点,显然与自己所思所想的“那个样子”还差的很远很远。如今自己已年过花甲,指不定哪天躺下睡觉就醒不过来了,假如自己不在,往后“这棵树”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于是,士燮竟然很恭敬地向袁侃施礼问道:“请教袁君,对于交趾百姓之教化,有何高见?”
“不敢当使君之请。”
袁侃还了一礼,复又说道:“请恕在下无礼。若将交趾百姓之舌声,比作树干扭
曲,使君之教导,本该修枝剪叶,加以斧正。然而使君为了迁就舌声,便决议再创新字,虽有文祖之志,实则已踏上歧途。使君早年也曾在京师求学、为官,所习皆是儒学礼法之正统,如今想要教化交趾百姓,不以正统为主,反行旁门左道,岂非谬误?”
士燮长叹一气,有些沮丧地说:“袁君有所不知,老朽当年在京师求学,习练喉声也是颇为吃力。而今想要教化交趾百姓,培育知书达礼之人,却是更加艰辛不易。而老朽也不可能对着每一个人,都去一字一字地念,一字一字的教……”
“请恕在下无礼。”
袁侃好像挺有礼,每次怼人之前,都还跟人客气客气。
“百姓之所以难学,那是因为使君教授之法有误。使君啊,您得先教他们摸、阿、姨、的、波……”
…………
在此之后,袁侃彻底成为了士燮的座上客,并且士燮还带头向袁侃学起了汉语拼音,倍精话和汉简字。
然而努力学习的士燮,该遇到的问题,还是一样不少。
首先,就是那个“让人冒火的合浦郡”,原本就算是不当太守,这里也是士家的势力范围,但是袁术掌控住南海郡之后,立刻便打起了它的主意。不过袁术在合浦郡也出了一点小问题,起先他是想让自己的老丈人冯芳担任合浦太守的,然而“汉室正朔”却派来了一个叫张津的家伙。
要说张津也不是外人,原本便是袁氏门下,曾经甚至还当过几天大将军何进的门客,认识了一帮子名望贤达,跟着也慢慢把自己的名声混了出来。“汉室正朔”南下之时,有一帮“汉室忠贞之士”愿意跟着一起走,张津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张津虽然跟袁术也相熟,此时却还算是他叔父袁隗的人。
如果对于袁术来说,张津只是“有点膈应”,那么对于士燮来说,就是“特别膈应”了。因为张津的到来,不仅说明自己要对付袁公路,还要对付整个“南朝”。虽然这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事到迎头,不由得士燮不发愁。
话说士燮不单兄弟不少,儿子也有好几个,但是长子士廞体弱,次子士祗庶出,又喜文不喜武,为人勇猛善战,可领兵为将的当属三子士徽。
然而也就是士徽,之前由士燮任命为徐闻县令,其实是掌管着士家的水军。现在张津来了,要掌握合浦势力,士徽岂能甘心俯首?已经向士燮多次提议,让自己把那个张子云赶出合浦得了。
但是,士燮不同意!
儿子哟,你觉得咱家在交趾这一片挺牛,就能见谁跟谁怼了吗?你那是从小没出过远门,不知道天下之大。别看“汉室正朔”只是一帮被打蹿的朝廷叛逆,照样也不是咱能相抗的!
左思右想之后,士燮觉得既然暂时指靠不上“北朝”了,自己不妨先与“南朝”虚与委蛇一番,于是不仅压制住冲动的士徽,严令他不得与张津发生冲突,而后又让士廞带上大批的礼物,主动前往桂阳的“新都城”,拜见刘协那位“至尊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