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洛阳论战的焦点

类别:其他 作者:郑端木字数:3465更新时间:22/07/20 13:37:11
第724章洛阳论战的焦点

……………………………………

杨修可是当年的“洛阳小喷王”,才学广博,聪慧捷对,连吐吐沫都能比别人吐的远,然而这一次亲自率领五跟班出战,居然落得了一个嗓子冒烟的下场,还是没能将那帮爱爱卿卿“喷服”。

表面上看起来,爱爱卿卿们是嫌自己的人品受到了质疑,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必须要坚持到底。但是实际上呢?有了“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官员们想要自由自在的花钱,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能了。

这个话刘汉少早些年就说过,“敢情你们的钱,是你们自己的,国家的钱还归你们管,想怎么花都是你们说了算。”既然如此,我们想怎么花钱,还要听一帮子议员叽叽歪歪,是不是忒不痛快?

这才是真正的,触动了爱爱卿卿们的痛处。

另外,爱爱卿卿们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虽然刘汉少这些年的威望越来越高,已经没有人再敢当众直呼“汉少”,但是这位哥还是“这位哥”,就算气的当众骂人、踹人,也不会轻易的喊打喊杀。既然小命无虞,我们是不是就能“肛烈”一些,再“忠直”一些?

所以崇政殿那帮人就是死顶着这件事,不肯松口,即便是荀彧心里也有一些想法,毕竟之前杨彪做首相的时候,可没这么多新规矩,想要干点啥事,一句话吩咐下去就行。

怎么个意思?

现在换我当首相了,嫌我年轻,不信任,想干个啥事还得先和议院商量?

…………

与此同时,杨修也很苦闷,咱那个“战忽局副局长”到底撸不撸,陛下还没给准话呢,估摸着就看眼前“这一战”了。要是连这帮爱爱卿卿都忽悠不了,那咱也没脸给自己求情,继续当副局长了呀!

见此情形,法正给杨修出了一招,说是咱们几个,人微言轻,斗不过他们也属正常,但是咱们可以找人帮忙。你娃平时那股机灵劲儿都上哪去了,现在咋就不能好好想想,谁最有可能成为咱们的战友?

这事儿……对呀,议院!

议院先前总是给相府提意见,还帮着百姓抱打不平,后来立法司设立一些与民相关的律法,陛下都让他们与议院商议着来。尤其是议院现在还会旁听审判司审案,虽然他们无权干预审判结果,但是在审判的过程中如果有失公允,他们也是会闹腾起来的。

现在陛下要搞这个“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其实就和议院旁听审案差不多,虽然都不具备最终裁定的权利,却可以名正言顺的实行监督,插上一脚。

“对,对。我去找我舅!”

其实从前杨修真不稀得巴结袁绍,早些年袁绍只是袁家庶子,还被转包到了他二伯名下,与杨家的关系自然会多隔一层。后来袁绍给刘汉少当主簿,虽然天天能和杨修见面,但是他好像更乐意和曹操、孙坚他们一起欺负杨修。可是现在,杨修激动的把实话都秃噜出来了。

“舅你妹!”

法正很是鄙夷地说道:“你现在去找袁政议长,是想让舅舅替外甥报仇吗?”

杨修觉得法正说的也有道理,不耻下问:“那你说怎么办?”

法正

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哎呀,你就不会想想,议院里都是啥样的人,他们跟谁最熟悉?又应该如何造出声势?”

杨修恍然大悟,兴奋地说道:“对,对,咱们去报社,去学校……”

法正也跟着补充说:“还要多找一些在家歇着的名望贤达,别看他们平时没啥用,拿着当大喇叭,吆喝几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

粗话的,杨德祖和法孝直终于“勾结”到一块了,然后战火便引出了崇政殿,引进了洛阳城。《大汉月刊》发文,力挺“事务公开”,各个学院发文,力挺“听证制度”,政议院各位议员,疯狂发文,边让、张范等人,岂是浪得虚名……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现象,议员们敢大声的随便吆喝,但是官员们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所以不方便亲自下场,参与辩驳。然而此时此刻,紧要关头,爱爱卿卿们当然也不能示弱,就算不好亲自出面,可是谁还没个三五知交,亲朋好友?

尤其是那些在家歇着的名望贤达,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应该站哪边,有人说选用官吏应该以人品为上,既然官吏们的人品都很好,还要“事务公开”,岂不是“用人有疑”?有人说人品好也不代表才能好,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家商量着办事,总是更稳妥一些。

也有人说官员管理地方,如果处处掣肘,还如何施政?还有人说,“听证制度”并不会妨碍官员施政,反而可以从旁协助,完善事务。要知道,各级官府与各级议院并非是对立的,如果能够得到府院双方的支持,想必所施之政,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荀彧很郁闷,自己才刚刚当上首相不久,怎么就遇到了这种“天大的麻烦”?且不说“洛阳论战”已经激烈到了何种程度,就是自己每天下班,从南宫里出来,都会有一大票人在宫门外等着自己。有人要劝自己推行新制,自然也有人要自己坚决抵制,往往到最后,那些意见不同之人都能够呛呛起来,自己还得帮着他们劝架!

理智告诉荀彧,实行“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对于施政是有好处的,就像签订“租地契约”之时,陛下说的那样,多找几个人,一起往前趟路,即便是走错了,也能有人从旁提个醒,拉上一把。

但是理智同样也告诉荀彧,实行这个“事务公开,听证制度”之后,各级官员施政之时,的确会有很多掣肘,恐怕难以专心治事,必须得分出很多精力去和民之代表的议员们磨嘴皮子。自己当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想要推行一个新制,整天都得与那些守旧之人,反对一派喷来喷去,试图说服对方。

有那个工夫,干点正事不好吗?

而后,荀彧慢慢的又发现,这一次问题的核心逐渐聚集到了两点上,“人品”与“制度”。也就是为国效力,施政治事,更应该相信官员的人品,还是完善的制度?

荀彧其实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娃,他心里做的最大的梦,就是能够看见大汉安定,繁荣强盛起来的样子。所以这些年无论干什么事,哪怕是扎到流民窝里,和他们一起盖破被、啃糙食,荀彧都毫无怨言。陛下不管走到哪儿,逮谁都喊“兄弟们”,荀彧没有这么“豪放”,但是他也愿意把那些与自己有同样的梦,把那些一心为

国的同僚们当成兄弟!

所以他得维护他们的尊严,对吧?

可是汉正军的兄弟们,需要遵守当世之中,最为严格的军纪。身着军装,走在街上,必须要系风纪扣,三人以上,排列成行,否则被各级督教看见,直接就抓走了。那么现在,官员在保持上佳人品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接受新制的监督,二者非得是矛盾的吗?

荀彧一时难决,此外也有些埋怨刘汉少。

您是大汉皇帝,遇上这种“天大的事”,别人都拿不定主意,您就应该及时站出来,下一道诏令,说行,或者不行。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问题不是就解决了?何必非要让下边这些人在一起瞎哔哔,多耽误工夫?

然而,这样想过之后,荀彧由不得又想起前事,当初陛下支持自己与屯田百姓签订租地契约,也是没有明说,而是找了一群人论战。再往前……还鼓动过杨首相向银行贷款。也许杨首相急着退休,也是有这个缘故吧,好不容易还完贷款,擦干净屁屁,真怕陛下再推出什么新政,所以,如今的问题就摆到了自己眼前。

…………

南宫,却非殿。

今天很特别,因为陛下要在这里召开大朝会。

这不年不节,不祭祖不拜天的,陛下居然要召开大朝会?

究竟是我们听错了,还是陛下没睡醒?

三府一院,爱爱卿卿,一大早便陆陆续续地赶到了却非殿前,交头接耳,相互攀谈,都想揣测一下“圣意”。御府的王允看到军府的皇甫嵩,立刻上前把老将军拦到了一边,神神秘秘地问:“皇甫总统,陛下跟你透啥风了么?”

“没啊。”

皇甫嵩老实巴交地说了一句,而后也问:“陛下想干啥事,你们御府能不知道?”

王允摘掉官帽,挠了挠光头,那意思好像是在说,我要是能知道咱们这位皇帝哥整天想干啥事,我还至于变成现在这样吗?

“估摸着就是最近洛阳论战的事儿,咱们别掺言,先看看情况吧。”

“王总理言之有理。”

与此同时,小黑胖子曹孟德也蹿到了政议长袁绍的身边:“唉,听说你们议院要来我们相府夺权了?”

“洛阳论战”之事搞得这么热闹,议员们火力全开,疯狂输出,搞得自己这边好像民心所向似的,袁绍岂能不知?但是,能够为民请命,就是议院最该干的事儿,这一回的议员们也算是真给自己长了脸了。跟他们相府的掰扯掰扯又咋了?咱上有陛下做靠山,下有百姓做支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用得着害怕他们?

于是,袁绍很是傲娇地俯视着曹操,假装疑惑地问:“你不是交际部的么?啥时候变成相府的了?”

“那啥,我们交际部不是也得归相府管嘛。”

不对呀!两天没见,袁本初已经这么牛了吗?

反应过来的曹操刚想蹿上去找袁绍弄事,然而大批的议员却围拢了过来,将袁绍围在中间,好像随时都在等待他们老大下达战斗命令似的,硬生生将小黑胖子从人堆里给挤了出来!

众人在却非殿前交头接耳,谈论不休,然而在此之前,首相荀彧却早早的来到了永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