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剑疑云 第五节、调查

类别:其他 作者:六月冬字数:2013更新时间:22/07/20 20:50:46
其实,白天游逛之余,司道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随行的小白同样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点。

小白有着白蛇天赋,是幻术的行家,就算无法破解幻术,也一定能感知到幻术的存在。

按照常理推断,若铁剑门存在猫腻事件,大概率会用幻术,将一些东西隐匿。

可从结果上看,铁剑门的主峰范围内,并不存在铁剑门弟子介绍之外的幻境。

与铁剑门掌门的交流后,司道也不觉得铁剑门有任何问题。

但是,小白还是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错误的线索。梦境中,人的潜意识无比真实,不存在骗人的可能。那富商对返老还童的秘术,极为确定,不像是道听途说。

如此一来,司道才觉得有价值再探查一番。

更何况,小白的梦境调查很简单,也很有效。

此刻,夜晚降临,许多铁剑门弟子都进入梦乡。只要潜入这些梦境,小白便可以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感受到无数梦境,小白忍不住舔了舔自己的嘴巴。梦境对魇妖而言,无异于山珍海味。修为越高的人,其产生的梦境价值就越高。

相比凡人的梦境,铁剑门弟子的梦境要更具有吞噬的价值,积少成多之下,更能提升小白的修为。

趋于本能,趋于对力量的渴望,小白本能地渴望吞噬这些梦境。

“别轻举妄动。否则,惊动铁剑门的人,或是引起怀疑,我把你供出去,便能抵消自己的嫌疑。而你肯定会死得很难看。”司道风轻云淡地说道。

“哦!”小白吐吐舌头。

她当然知道,在春国,妖就是邪恶的象征,是不被人所容忍的存在。司道身为合欢弟子,更有歼灭妖族的义务在身,若是被查出司道与妖勾结,吞噬梦境,后果可想而知,一定是严重非常。

司道虽然说会出卖小白,但其实一旦被人发现小白的身份,那恐怕

不是几句话能够撇清的。

司道取出十枚灵石,递过去。

小白探知他人梦境,需要消耗灵力,如果没有梦境的吞噬补给,根本无法持久。

见到灵石,小白两眼发光,一口就将十枚灵石吞下。她非常喜欢灵石,而且非常稀缺灵石。

其实,按理说,小白能和墨柒有关联,应该在御灵寺有不俗的地位,应该不会缺少灵石。但不知为何,每次获得灵石时,她总是眉开眼笑的,像是吃到烤鱼一样开心,像是吃到烧鸡一样快乐。

嗯!她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妖。

吞下灵石,得到好处后,小白立刻“工作”起来,非常卖力,非常用心。

就这样,小白幻化成铁剑门掌门,进入铁剑门弟子的梦境,轻松获得一切想要的信息。

这世间的术法万千,可涉及思维的术法却极少见。司道所知便只有仙侣契约一个。即使是仙侣契约,也不过是对情绪的感知,而不是真正的思维内容。

思维的术法,至今仍是修仙界的未知领域,不被探知。

所以,小白这样的魇妖后裔,实在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存在。

据说在上古时代,魇妖多而强大,是妖族的大族,一度统领妖族,与人族对抗。可最终,人族获得胜利,而魇妖遭到灭族。

至今,魇妖已经是妖族里面的稀有存在,很是少见。

除了可以探知梦境,魇妖还有一点是其他妖族不可比拟的。魇妖天生拥有神识。

神识是筑基修士区别于炼气修士的特殊存在。但魇妖却自小有之。

只不过,炼气境界的魇妖太过弱小,无法将神识化为直接攻击的手段。不过,这份神识并非完全没有作用。

若有其他筑基修士用神识探知,身为魇妖后裔的小白便能感知得到。

而这一点,才是司道和小白行动的基础。否则,他们的行动完全被筑

基修士看在眼里,而不自知,那实在是危险而可笑得很。

一夜过去,小白既要探知梦境,又要防范他人的神识探知,实在是累得够呛!

不过,好消息是,铁剑门的人并没有对司道和小白进行任何神识探知。

这一点都不意外,神识探知是对他人**的侵犯,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若铁剑门没有猫腻,自然不可能以神识探寻司道。因为,这件事若是被司道察觉,那会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而坏消息是,小白没有收获任何可疑的信息。

铁剑门上下都很正常,就是一个普通的修仙门派。

到这里,小白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在秋水镇探寻到的消息并不靠谱。那个富商或许只是做了一个梦,却将梦境当成了现实。

翌日,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司道没有在铁剑门逗留,直接向铁剑门掌门拜别,并感激对方的剑术指点。

铁剑门掌门也依旧亲切近人,直言,若司道他日成为合欢结丹修士,希望可以照顾铁剑门一二。这位仙门掌门的行事作风,还真是与世俗相仿,令司道哭笑不得。

不过,这样的行事风格是很讨好的,很容易让大部分合欢弟子满意和满足。

离开铁剑门,司道和小白坐在何缪洛送的合欢石船上,急速飞行,前往附近的县城。

“司道,我们现在是要去哪?要去干嘛?”小白询问道。

“调查。”司道解释。

“调查?我们不是调查结束了么?”小白不解,“铁剑门并没有任何不妥。”

“我们只是确定,铁剑门的底层弟子并无不妥。”司道解释道。

“那我们离开铁剑门,来到这个县城,就能查到铁剑门高层的不妥?”小白不明白。

“对。”司道点点头,“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查到一些线索。当找不到‘源头’,我们可以去找‘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