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育儿发展史
类别:
其他
作者:
冰山下的传说字数:1907更新时间:22/07/21 11:27:55
自从在2113年,人造子宫技术的人体实验成功之后,推动体外育儿领域产业化发展的,与其说是制度优势,不如说是人体自身的劣势。
这一技术得以发展、推广、成熟,有东亚某些国家的推动,用来逆转人口负增长的颓势。但是,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人口增长停滞,北欧国家,一直以来尊重大自然的馈赠,更加注重天然的孕育和出生。对,孩子主要是女人生的。
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女人除了生孩子,在这世上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呢?
体外育儿产业最初产生时,主要面向全世界的富人,这些富人或者存在身体障碍不能生育,或者年事已高,不适合孕育新生命。
但随着这项新产业的发展,发生了奇怪的跑偏。
比方说,同性产生的试管婴儿后代,因为得到了偷偷摸摸出生的机会,开始在各国人口中占据一个很小的比例,虽然数量稀少,但不可忽视,这让某些卫道士觉得有点尴尬。
再比方说,在职业竞争激烈的东部亚洲,不少育龄女性为了避免离开工作岗位,购买体外育儿服务;这使得本来高大上的体外育儿服务,在东亚这个特定的人口大国,变得有点……平民化?
甚至,还是在这个国家,为了应对育龄妇女生育造成的劳动力缩减,为了同时保障劳动人口数量和生育率,遏制人口数量和质量的下滑;在商业化的体外育儿服务流行了十多年后,终于在五十年代(22世纪2155),把这项服务纳入到了国家保障体系之中,变成了一项事关经济繁荣,甚至文明延续的社会福利。
之后的变化更加跑偏。
总地来说,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因为大脑太大的关系,都是生理上的早产儿。婴儿身体没有发育成熟就从母体脱离,以避免因为头部太大无法出生。这样也就带来了一段艰难的体外发展期,婴儿除了吸吮本能必不可少,并没有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完全无法保护自己。
在人类主要的三大人种之间,由于数万年来进化分支的关系,东亚人种的成年人的平均脑容量最大,婴儿的平均孕育时间最久,出生头围最大,自然难产率最高,双胞胎率最低,婴儿学会走路、学会独立穿衣吃饭最晚;非洲女性的生育表现最优秀,双胞胎率最高,婴儿独立最快。欧洲土著人种表现介于这二者之间。
由于人类本身的这些缺陷,为了提高大工业培育婴儿的发育程度,从而降低领回家之后的抚养难度,东亚的育儿机构和大学开展了长达数十年的实验研究。婴儿从最初模仿人体环境的280天体外发育,逐渐增加到320天的体外发育。这是一个里程碑般的成果,这个日龄出生婴儿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只有自然生产的5%左右。之后的研究逐渐实现了超过360天的发育期,然而360日龄以上的发育,除了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有进一步微小的降低之外,与320日龄发育并无明显优势。最佳发育期由此确定为320~360天之间。整个22世纪中期的体外育儿都以此为标准。
直到一些另外的因素介入育儿。
那就是早教。
一直有人试图把早教加入体外育儿的过程中。效果嘛,聊胜于无吧。作为附加服务的早教收费越高,越可以对新手父母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决定性的突破出现在七十年代中期。
一直以来,对200日龄~360日龄体外育儿的婴儿早教与普通胎儿/婴儿早教的对比研究实践,早就证明了,对体外育儿的婴儿进行早教,并不能取得超过普通胎儿/婴儿的结果。360日龄以上的未出生婴儿,研究数据极为稀有,早教数据缺乏。70年代中期,一份关于一些400左右日龄未出生婴儿的情况报告填补了这个空白。报告来自于官方育儿所。各地历年来总有一些懒人父母因为不能及时带走婴儿,导致婴儿滞留育儿所。因为出生后的婴儿属于截然不同的领域照顾它们需要额外雇佣专业保育人员24小时人工看护,官方育儿所经费有限,压根没有这份预算。各育儿所被迫把这些应该离开的大孩子暂时留在了器械内部,继续供给发育环境。为了不让这些孩子正式踏入世界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成长为白痴,各育儿所或多或少都采取了一些早教措施,主要是延续320日龄之后的语言、视觉和抚触刺激。各地的“高龄”婴儿情况,彼此是孤立的。这份整合各地情况的报告,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未出生婴儿的早教并不能取得超过普通婴儿的结果,但是这些小娃娃照顾起来很简单!相处起来容易得多!在有器械24小时监控的情况下,也无需额外的人力支出!
所需只是更加合适的营养配方,和一份合理的早教方案。
这就是后来这五十年的发展,所完善的。
在二十三世纪,平均610天、长达20个月的体外发育期,生下来就能跑能喊的健壮婴儿,完善的公办抚育教育系统,加倍的壮年劳动力人口,宁可交养育金也不打算自己照顾幼儿的雌雄动物们;东亚大国的人民在脱轨了的道路上,一路奔驰,再不回头。
甚至你要怀疑,这和之前的人类,还是不是同一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