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疾病防控
类别:
其他
作者:
五叔在此字数:4139更新时间:22/07/21 22:58:15
“陛下早有预料?这么说有办法应付这些疾病了!”冯盎惊喜的问道。
“痢疾与许多疾病,都是因为卫生问题引起的,在大唐,早在数年前,就不允许喝生水!因为医学院研究发现,即便再清澈的水里面,都有一些虫子!另外就是不得随地大小便!对于养殖场等污秽之地,定期撒石灰消毒!这样,许多疾病都不会发生了。”杜楚客解释道。
为了宣传疾病预防知识,邹羽可没有少费心思,军队之中,直接强制进行,即便冬天,也得强制洗澡!原本许多契丹,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人还挺抵触的,不过在洗得清爽之后,喷点香水,换上棉衣!就在也没有人怀念那油腻!充满羊马味道的衣服,帐篷!
这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让他们自身,都看不起原来的族人,那些还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就像穷亲戚一样!就像穷人暴富!看原来的邻居,就有些眼高于顶!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蚊虫叮咬!蚊虫也是传播疾病的一大途径!这次运来大量蚊香花露水,就是祛虫用的!不过陛下建议岭南最好能找到石灰和硫磺矿石,这样就能在本地生产!”薛元敬接着说道。
“嗯!我会发动百姓寻找!如果能让他们免除疾病困扰,百姓肯定非常积极!所有大山都能翻一遍的!”冯盎很肯定的说道。
“这本计划书里面有石灰矿,硫磺矿石的特点!让百姓照着寻找就是!”杜楚客提醒道。
“好!陛下考虑真是周全!”冯盎赞叹道。
“洛阳医学院正在修建,等一两年,就能派出部分人员前来岭南!出发前,陛下已经让孙思邈校长设立疾病防控小组!首先就会派送岭南。”杜楚客说道。
“陛下如此为岭南着想,岭南百姓永不敢忘!臣会把陛下为他们的贡献!一一告诉他们!”冯盎感动的说道。
“越国公能如此做,陛下想必也很高兴!下官会把越国公的美意,如实禀报!”薛元敬对冯盎微笑着道。对于冯盎如此上道,几人感觉非常满意,这代表邹羽没有看错人,也不枉费他们前来援建!
晚宴宾主尽欢!第二天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来整留了五百士卒听薛元敬,杜楚客的命令,他带着人前去崖州,在把崖州的土族征服以后,还得去林邑运一批稻种!可以说任务不轻!
这次来了一万水师,不止是收服崖州的土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林邑!林邑经过几次交易,他们尝到甜头,让人修了石头道路,码头也正在完善,来整这次会留下部分水师的人,在林邑以修建,保护仓库的名义驻军!
冯盎这边,面临的压力不小,现在他还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打出大唐旗号,因为林士弘兵力与势力更强,还有不少獠人,俚人,谁也不服!占据着不少山头。
不过邹羽也不急于一时,在信中就提到了最好以融合的方式,收服獠人,这一点冯盎感觉与自己是不谋而合,因此对于邹羽感觉更好!也更佩服!毕竟邹羽远在北方,但是对于岭南非常了解,完全不比他少,这就让他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薛元敬,杜楚客也没有闲着,邹羽安排他们前来,就是想要尽快把岭南的事情处理好,为冯盎做出一个示范!同时也是扩大大唐的影响力,避免为他人做嫁衣!
根据探查出来的地形,选择地点,进行第一期建设,随后冯盎召集的工匠也到了,建立作坊,窑口,制作水车,犁头。
冯盎也没有闲着,带着十多个儿子,亲自来了番禺,指挥百姓进行工作。
有了新的铁犁头,能够更深的翻地,杂草被清除,撒上了草木灰,土地在种植之前,先撒石灰,草木灰,不但能增加土地肥力,还能杀虫,消毒!
根据医学院提供的资料,收集了艾草,薄荷,进行移栽!这两种植物,即便只是种植在那里,蚊虫都会退避三舍,还有野决明,凤仙花,这两种毒蛇讨厌的植物,也在移栽范围!
原本山林的落叶,也被收集起来沤肥!就是把这些叶子和粪便堆积到一起,经过发酵以后,再撒到地里!
新的安置点,最注重排水,家家户户也修建粪坑,如此一来,环境一下子就好多了。
现在才刚过完年,蚊香花露水还派不上用场,不过就新式犁头,水车这两样,已经让百姓惊奇万分!尤其是知道这种犁头,只需要做十天工就能得到,积极性就更高了!
由官府组织的事情,进度都不慢,番禺三万百姓,围绕着城池,在方圆三十里建立了三十个新的村庄!平均一个村一千人,也就是二百多户!
粮食还没有种植,水果移栽就开始,清理出一座山头,把果树修剪之后,移栽了过去!还有鱼塘!南方水资源如此丰富,不养鱼就太浪费了!
冯盎虽然不明白为啥要把果树剪得光秃秃的移栽,不过还是一一照办!
一万大鹅,加上百姓家里的鸡鸭,都被收集起来,集中养殖,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和照料。
岭南忙碌,洛阳也不空闲,新的一年,朝堂上又多了不少生面孔,辛苦一年,收获不少,新的一年,各种计划也再次提上议程!去年在汉城种植了一季林邑的稻种,在杨侑精心主持下,收获并不比普通水稻差!亩产也有四百多斤,要知道以往普通水稻,上等田也只有三四百斤的收获!
提倡精耕细作,追加施肥,在大唐治下,普通水稻亩产接近五百斤,邹羽知道在稻种没有更好的培养出来之前,这几乎就是极限!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北方,辽东,江南,岭南,辽东三国,林邑,各地稻种都汇聚到了一起,在百济开辟了万亩良田,作为实验田,把各地的水稻种植下去,进行人工授粉,看能否杂交出更优良的品种。
其实晋阳的水稻,最高的实验田产量,已经达到六百多斤,不过这种子还不稳定,继续第二季,就和普通的差不多了。
邹羽从杨侑那里得到消息,结合后世的信息,明白杂交种子,也必须经过几代培养,基因才会稳定下来。
百济建立实验田,因为百济气温温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加上百济青壮死得太多,还有不少在劳改,因此百济的老百姓,有许多会迁移到中原,土地空出来许多!把百济作为一个粮食种子培育基地,以后整个大唐,水稻种子,将有许多就出至这里!
除了水稻,百济将会种植大量鲜花,作为花草与蜂蜜出产地!还有蔬菜水果!这样即便是老弱妇幼,有可以照应得过来!当然,最主要还是移民!现在大唐有的是土地!缺少的就是人口,移民更有利于民族融合,也有利于统治!
草原游牧已经见到成效,去年数十万牛羊马匹进入草原,在水草最丰美的季节,在草原上吃了好几个月,随后膘肥体壮的回到中原过冬!
整个一年,牛羊马匹,生长并不比圈养差多少,关键是节约了大量人手与饲料,这些饲料又能饲养更多的动物,尤其是牧场的人又能更好的照料幼崽,所以去年增加了两成产出!
今年还是会放牧草原,不过匠作监发明了一个割草的机器,一个原理就像老式推头发一样,两排刀齿构成的,下面是四个木头轮子,只需要人推着前进,它就能把草割倒,后面跟着人用耙子拉到一起,捆起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放牧的时候,可以一边放牧,一边割草,让牛羊夜晚也可以进食!放牧牛羊!还要放牧大鹅!让整个草原,成为一个巨大的牧场!每年夏秋,就去放牧一次。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就太浪费了,根据这一年游牧考察出来的地形,还会在草原建立几座城池!以雁门郡的煤炭,运到草原,直接烧制砖块,加上水泥,完全可以在草原建筑起坚固的城池。
以前没法长时间占领草原,一个是感觉草原无利可图,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草原上没有那么多石头修建城墙,更没有那么多树木修建房屋!如今这完全不在是难题。
修建城池,一来方便长期占领,二来也是让放牧的人不用跑那么远,等城池修建好之后,牲口就有了安然过冬的地方,也就不用关内,关外的来回奔波!
只需要两三万人一座城池,就能养活几十万牛羊,如此产出,当然让人心动!关键是有了割草的机械,又能储备足够动物过冬的青草!这就让畜牧业没了后顾之忧!
开辟田地,种植大豆,大麦,油菜,有那么多动物的粪便,土地完全有足够的肥力!规划书已经做好,齐善行请令去完成这一宏大的计划!
邹羽当然不会寒了手下的心,况且齐善行为有那个能力完成这一个任务。
西征和东征的计划也列出来了,西征薛举,东征倭岛!西征薛举,由苏定方挂帅,裴元庆,尉迟敬德,罗士信,程知节,王伏宝,刘黑闼,王小胡,高士兴为将!一次出动如此多猛将,也存了让刘黑闼等人开眼的心思,让他们近距离见识一下裴元庆等人的厉害,也见识一下大唐武备的厉害!兵马也给得很足,三万乞活军,不用再镇守平州,再次拉上前线!贪狼,利箭七杀,三大王牌也出动了,还有席君买的火炮,刘仁轨的夜不收!加上原本苏定方手下两万人,预计出动十二万大军,加上三万地方二线兵团作为后勤!
至于东征倭岛,由徐世绩挂帅,秦用,李正宝,杨万春,金庾信,契苾何力,执失思力为将!出动兵马主要是原本高句丽和新罗挑选出来的十万大军!
新罗高句丽经过挑选之后,只保留了十五万人,留下五万是镇守百济!至于百济的俘虏,还是先修一年的路再说吧,这样才知道美好生活的可贵之处。
对于倭岛,邹羽亲自与徐世绩交流过几次,只要俘虏,不需要太大的地盘,有立足之地就好,背靠大海,随时可以撤退。
对于他们到倭岛的策略,那就是抢光一切!粮食,物资,人口!一样不留,抢到一定数量,就运回国内!倭岛离百济非常近,最近的地方只有五六十里,以现在大唐船只,别说战船,就是渔船都能轻松跑过去,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贯穿辽东到幽州的道路,邹羽可就指望着倭奴来修建呢,更何况矿山可最缺人手!几大矿区,就算再加几十万人进去,也用得上的。
从百济和倭国俘虏那里知道了现在倭国大致的情况,其实现在的倭国,也就只是占领后世的本州岛大部分而已,其他地方还是一些部落,而且这个时候,倭岛上面也不平静,目前是苏我马子刚刚弄死了舅子物部守屋,大权在握!推古天皇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不过厩户皇子也掌握部分权力,与苏我马子正在明争暗斗!
去年前往百济的倭国士卒,其实是物部家族最后的力量,他们就是想要借助百济的地盘,重头再来!哪里知道最后一丝机会,也没有了。
百济熊津!这里囤积的十万大军,从安置到这里,就在修建房屋,根据规划,是以万人为单位,以村庄形式修建,然后集中训练,这样一来,等他们离开之后,就是十个现成的村子!
如今这里土地也被开垦出来了,只要早春这一季水稻和蔬菜种下去,他们就要启航前往倭岛,对于这次出征倭岛,每个人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得到的命令,就是倭岛之上,对外没有军纪!粮食抢到统一上交,其余的按照抢的东西计算功劳!青壮!妇女!每一个价格都不一样。
有这么一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就是去发财的,毕竟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最多的永远是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