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武才人

类别:其他 作者:木子蓝色字数:3217更新时间:22/07/22 13:09:06
暴君?

秦琅又怔住了。

不过他细想起来,暴君而不是昏君,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暴君的重点是暴,残暴,昏君的重点是昏,昏庸。

昏君是昏庸无能的,暴君是残暴的,但暴君未必就无能。

煌煌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残暴不仁的君王有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昏君则有汉灵帝、晋惠帝、陈后主等。

当然也有人说汉武帝也是暴君。

但秦皇汉武究竟算不算暴君,这个其实是有争议的,可总的来说,一般能称为暴君的皇帝,明显是比昏君要上个档次的。

暴君一般也属于比较有能力的皇帝,否则没点本事,连朝堂都掌握不了,想残暴也暴不了。

但昏君嘛,没能力所以沉迷酒色,昏令乱出。

“太子殿下早前经历过一些事情,西征导致腿伤,性格确实有变,但当不至于成为暴君。”秦琅道。

承乾的性子他最清楚了,早前那是个听话懂事的娃,后来长大了叛逆过,尤其是因为李世民过份宠爱李泰,让李承乾心态失和,心灵扭曲,经历过差点被废的险境后,他性格变的喜怒不形于常,更加隐忍,这其实是好事。

虽然说过份压抑隐忍的人,往往也容易变态,但能成大事者,谁是没半点成府的人?

李世民却缓缓道,“朕发现承乾有些好大喜功,甚至还有几分刚愎自用,这性子与杨广很像,承乾胸襟狭隘不能容人,没有气量不懂妥协。”

承乾其实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有过被打压的黑暗时刻,但并没有几年,他小小年纪就被立为太子,一帆风顺,虽然后来有些不被李世民所喜,可李世民也还是很快在长孙无忌秦琅等的劝谏下,回头改过,再次稳定了承乾的储位。

要想想,历史上多少太子被自己的父皇折腾的欲死欲仙的,想想被汉武帝逼的造反的太子刘倨,想想被唐玄宗逼的抑郁万分的太子李享,再想想被康熙耍猴一样两立两废的太子,当了三十多年太子,两立两废,最后也没能当上皇帝。

一般来说,越是了得的皇帝,他的太子越难当,而这种又了得又长寿的皇帝,他的太子一般都会被逼疯。

李世民那是能跟秦皇汉武并称的男人,但好在李世民自己是通过玄武门兵变夺位当皇帝的,所以他在承乾小时候比较在意这个,对太子的放权是最大的。

后来虽说承乾长大了,父子间有过紧张时刻,但好在有人劝谏,李世民也没持续这段别扭的时光多久。

在重新确立承乾的储位后,李世民的身体也渐渐不行,所以他对太子也是不遗余力的扶持教导,对太子的放权那更是难得。

如果李世民身体好,若是跟汉武帝或是康麻子一样长寿,估计他跟太子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还会扭屈,但恰因为皇帝身体不好,所以这位天可汗跟承乾的关系近些年其实挺好。

他不明白,为何如今李世民却又各种挑承乾的毛病,甚至说的如此不堪。

在秦琅看来,承乾自然是不如李世民的。

李世民有统兵打仗的天赋,年纪轻轻就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但更难能可贵的不是这个,而是李世民的身上,有非常强的人格魅力。

这份魅力其实就是礼下于人,宽厚部下,能听的进劝谏,懂妥协退让,他不是那种强硬到底的皇帝,李世民有时也会表现出比较狭隘的一面,但在帝王中,李世民已经属于难得的好皇帝了。

而这些,恰是一个优秀帝王必不可少的魅力。

但李世民却觉得承乾恰缺少这些,就如之前承乾当着李世民的面,瞧不起马周说他昏庸糊涂,公然说秦琅心怀二心谋反一样。

甚至承乾对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也没什么感情,对舅公高士廉更是寡薄。

对东宫的杜正伦于志宁这些重要官员,也相处并不融洽,虽然李世民认为君臣之间并不是一定要成为朋友,但要当一个好皇帝,与一些臣子发展出超一般的友谊关系,也是必须的。

就算是皇帝,也得有一个核心的圈子。

而且这个圈子,必须得是真正的辅国能臣们,而不能是凭一些喜爱而凑在一起的什么近臣内侍。

李世民不止一次的亲自教导过承乾,帝王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也需要懂得权谋,知进退,懂妥协。可他观察承乾,承乾却是那种刚愎自用的性子,是个自负的家伙,如今有他在还好,若是将来他不在了,估计没有人能再压的住承乾的这种性子。

一个不懂的妥协的君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君。

“陛下,臣觉得晋王李治年少,既无治国之经验才能,更无继承大唐的政治基础。”

秦琅也很直接。

“人无完人,太子殿下也许性格上确实有些缺陷,但太子殿下生在太极宫承乾殿中,没有陛下这样的人生经验,性格自然会有所不同,可臣要说,不论是李泰还是李恪还是李治,他们无疑都远不如太子殿下,换个人,只会更差。”

李世民沉默。

良久,他才缓缓道,“朕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可朕想的是,李治性子纯朴,看似有些懦弱,但如果有忠直良臣辅政,那么垂拱而治,对大唐而言并不是坏事,可能还更好。”

皇帝言下之意,李治只要子承父业,无为而治,以如今大唐蒸蒸日上的国力,那么就算李治再无能,他也闯不出什么祸来。但李承乾不同,承乾的性子刚愎自用,他不是李治那样的人。

承乾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又监国这么多年,当上皇帝后,其权威不是李治能比的,谁能真正掣肘的了这个新皇?

而李承乾当年在长安留守的时候,都能伪装跑去青海,私自统兵攻打吐谷浑,这样胆大的承乾,他当了皇帝后,又岂会是个甘于寂寞的?

看看杨广当了皇帝后做了什么?

征林邑攻流求收伊吾,三征高句丽,西巡张掖,出巡塞外,经常出巡江南,皇帝在京的时候,远不如他在外的时间。

大唐如今虽强,可李世民也怕承乾乱折腾。

“有大臣们辅佐,陛下不用过多忧虑。”

秦琅其实觉得李世民说的很对,承乾的性子,不搞事情不太可能,承乾不像李世民,虽然李世民在位以来,东征西讨,连年用兵,但李世民的这些行事,都是建立在深谋远虑之后的。

每次用兵,都是久经考虑过后的决定,谋定而后动,甚至在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该退的时候就退。

比如当年颉利兵临城下,李世民就没硬刚,而是最后选择结城下之盟,虽然屈辱,但隐忍下来了,准备多年后,才发兵灭了颉利,报了仇。

对高句丽,李世民一直忍着,等时机成熟了,亲征辽东,但也没搞什么百万东征,就带了十来万人,打了半年,然后就撤了,后续的征战,也都没再亲讨。

再比如薛延陀,李世民忍他忍他再忍他,忍了十几年,并没有说看不惯就要灭他,而是一直在仔细的盘算着谋划着。

如果换成承乾,未必能这样。

李世民是个用兵高手,更是个战略大师,他很清楚大唐虽强,但一旦涉及军事,都须小心再小心。

就算大唐的强盛,也经不起一两次大败的。

想当年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统一天下,远服塞外,也曾出兵征讨高句丽,但三十万大军出师不利,还没交战,就因为遇大雨、风暴等原因困阻,最后又遇疫病,死亡大半,杨坚立马就结束了东征,此后都没再派兵。

而杨广呢,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哪怕中原已经烽烟四起,他都跟输不起的红眼赌徒一样不管不顾。

“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陛下不要过于担忧。”

秦琅只能如此劝谏,“想当年圣人刚靖乱后,隐太子属下魏征便曾说圣人治不好天下,说圣人是武将,不懂的为君之道,不会妥协隐忍,只会直来直去硬碰硬,可结果呢?圣人在位已二十一年,缔造贞观圣世,今日之安宁繁华,远超以往任何一位帝王,就算是秦皇汉武,圣人也已远迈。”

“太子如今还年轻,谁又能确定他将来就不行呢?”

李世民再次长叹一口气。

“朕说承乾会是第二个杨广,不仅仅因他刚愎自用等,还有一个事情,本来朕不欲说出来,可朕今天还是想跟你谈一谈,你知道武士彟吧?”

“武定公与臣家是姻亲,臣六弟娶是武定公长女。”

李世民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很是苦闷。

“武士彟有三女,其次女在贞观十三年入宫为才人,多年来一直在宫中兼任尚宫,心思缜密,办事干练。本来朕前些年身体不好,便一直没有临幸她,去年朕服了天竺胡僧所贡之丹药后,重振雄风,便正式临幸了她。”

秦琅想到了当初秦琼病逝时,他前往松州路过剑州时见到的那个武媚娘,明眸善睐,灵动可爱,甚至毫不掩饰对自己的爱慕。

后来,秦琅还收到过很多封武媚娘的书信,信中极为奔放热烈,是个单纯可爱的的女子,只是秦琅却一封信也没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