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又见胡大商人

类别:其他 作者:萧量白字数:6891更新时间:22/07/23 01:27:09
再回到家中,已经夜深。

娄昭君依旧没睡,迎候在门后。贺六浑见了很心疼,还没有埋怨,昭君就说话了:“夫君,胡大商人还在等您呢。”

“哦,究竟什么事情,那么急吗?”贺六浑也觉得奇怪。以前来坐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更多时候送点东西来就走了,而今天居然等了这么久。说实话关系还没有那么深吧,而且和昭君沟通更多,生意的事情第一位。

“夫君,他不肯说,也不肯走。怪怪的,您还是去看看吧。”昭君也觉得奇怪。

“不会是你欠钱吧。”贺六浑突发奇想,开了个玩笑。

昭君笑美如花:“夫君,你反正也不动钱,也不懂钱。现在你知道一点就可以,到处是别人欠我钱。。。。”笑得非常得意。

贺六浑的确佩服这个老婆,不但漂亮,而且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最难得的是,做生意一把好手,肯定是越做越大。要不自己这个国公爷的府邸,越来越大。里面的人员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对自己的手下非常大方,安顿的妥妥帖帖。要知道跟着自己的私兵至少五百人,都没有一点问题。

本来心情压抑,一和昭君聊天心情大好,笑道:”那你告诉我,到底多少钱啊。“

昭君故意翻白眼说道:“数不清吧。”

贺六浑更是笑死了:“好吧,反正我也不管。不欠人钱就好。”

昭君被彻底打败了。

“夫君,今天宫里找你什么事情啊。”昭君问道。毕竟是自己丈夫,还是非常关心。

“一下子也说不清,待会会客完了告诉你。”贺六浑笑道。本来心情非常压抑,但是现在觉得,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真正有感情舒服的家庭里面,碰到了问题之后并不会觉得过不去。还是会智慧的面对,这就是幸福的家庭与悲催的家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一路说笑来到西厢房客厅。

胡大商人坐在那里已经很久了,但是没有任何焦急的表情。一个做生意的人能够心态稳定到这样的程度,那是很不容易的。毕竟这个地方也是号称为国公府。

其实贺六浑非常的清楚,这个胡大商人的背景一定不简单,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自己也略微有些清楚,不敢确定,当然也不会有人故意去挑破。

“真不好意思,胡大善人。因为临时有事让你等了这么长时间。”贺六浑现在就算是已经贵为国公爷,但是为人处事还是非常的低调,一贯的传统。

“国公也客气了,是在下不识趣,一直在这里苦候,真的是叨扰国公爷叨扰夫人了。”胡大商人也是连连作揖,嘴巴里面连说对不起。

“好了,你们两个大男人聊吧,那我就先去忙点事给你们准备点吃的。”娄昭君多么聪明贤惠的人知道他们之间肯定有话说,而且胡大商人呆这么久都不跟自己说,那么肯定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在场,所以一句话化解了尴尬,然后扭身就出去了。

胡大商人等到昭君出去之后,连连挑起大拇指说道:“国公爷有这样的夫人,真的是一大福气啊。”

贺六浑听到这里的人心里很舒服,笑眯眯的说道:“哪里哪里?”

“夫人又聪明又漂亮,而且特别能干,而且又能识大体顾大局,这样的人真的是天下少有啊。跟男的是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我都甘拜下风。”胡大商人当然说的是恭维话,但是也颇见真心。

贺六浑这个时候只能是客气了,别人表扬你自己的老婆,你只能够说谢谢谢谢。“夫人她哪里能做什么生意,还不都是你多多关照才能够这样的。”

“国公爷你肯定是误会了,都是他关照我,我才能够有生意做。夫人现在做生意,那我估计叫她为娄半城都不为过。没有她的关照我们怎么活得下来?”胡大商人摇头叹息道。

贺六浑听到这里吓了一大跳,自己的夫人有这样的成就?半城这个说法实在是太吓人了吧,当然也估计是恭维的话,也就没有太往心里去。

“做生意这一块呢,我也不是太懂夫人她愿意怎么做就让他怎么去做吧,肯定还是希望要得到你呀,大家的支持才行。”

两个人寒暄了半宿,逐渐转入正题。

“不知道胡大商人等我这么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做生意这块我肯定是帮不上忙。”贺六浑主动的开口,一边喝茶一边说道。

“实不相瞒,国公爷。在下这次的确是有一事相求。”胡大商人说道。

“哦,我还有什么事能帮的上你吗?做生意这块我可一窍不通啊。”贺六浑笑道。

“国公爷应该知道,我主要做的是转手的贸易,而且主要和北方胡族。这一次的时候我的一批货被柔然给压住了。如果是这一趟货物出了问题,那我可就真的是血本无归。”胡大商人忧心忡忡的说道。

贺六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但是没有说话静静的听。

“我也托了很多人到大汗那边去疏通,但是都没有效果。现在经过高人指点还是只好求到国公爷门下来了。”胡大商人眼巴巴的看着贺六浑。

“高人,哪个高人?”贺六浑微微笑道。

“淳于覃先生。”胡大商人回答道。

“哦,是他啊。老相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贺六浑问道。

“大汗非常信任,还是一如既往。我托人找到淳于先生,结果他说他做不成,只能找您才有用。”看来胡大商人是真的纠结,不然不会等这么久。

“就这个是吗?那你为什么不跟夫人先说一下?”贺六浑问道。

如果仅仅是货物的问题,那么自己和大汗说一声应该过得去。虽然说自己现在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明白人都知道整个边塞六镇,特别是武川镇,镇将司马子如那就是自己的兄弟,所以真正意义上面来说,自己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在北方的草原上。

“因为这个还有一封信。”胡大商人赶紧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

“信?”贺六浑更有点纳闷。

胡大商人表情非常的怪异。

贺六浑很是疑惑的接过了那封信,打开一看里面就一张纸,上面就一句话,还是写的歪歪扭扭的:“你怎么还不来找我?”

轰的一声,贺六浑全身上下都仿佛被点燃了一般。

阿兰公主!这封信肯定是阿兰公主写的,写的这么直接这么直白。但是看起来直中心怀!

草原的女人就是这么奔放,就是这么直接。

一瞬间整个草原就融入了自己的脑海,猛然间想起了自己在草原上和阿兰公主的那一幕又一幕,特别是想起了她那丰满的身材以及**辣的眼神,特别是这种胸大无脑的天真,更让自己没有办法抗拒。其实又有哪一个男人能够抗拒得了这样的尤物呢?

贺六浑一下子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啊。

更奇葩的事情又出现了,胡大商人又掏出了另外一个小袋子。这个袋子是个锦囊非常的精致。贺六浑接过来之后,打开一看,是一块玉珏。

又是轰的一声。这下子不仅仅热血沸腾,简直是直冲头顶了。

胡贵妃(昭仪)!那个让自己又爱又恨,又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神秘女人。这个女人非常的高贵又典雅。正是因为她整个朝廷有那么大的变动,也正是因为她才有了后面尔朱荣以及自己的一切。对于胡贵妃自己是真的有内疚感,毕竟这样的一个女人现在沦落到现在的境地,自己难道没有利用过他吗?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在洛阳的这些时间,的确是非常的乖,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女人有过联络,但是自己的心里何尝又不想起这些与自己度过风风雨雨,神魂颠倒的女人呢?可是这些人自己现在能怎么办?

严格意义上来说,昭君绝对不是一个妒妇,反而非常的大方。曾经几次都跟自己说过,希望自己再纳几个小妾,帮助贺家开枝散叶。毕竟这么久的时间昭君只有一个女儿,还是有一些莫名的压力,更何况自己这个正牌的位置绝对不会动摇,所以也就无所谓。

可是贺六浑完全不会想这些问题,因为他不希望仅仅是因为美色而和别人在一起。怎么滴也要有点感情吧!于是乎就这样耽搁下来,然后也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胡大商人带过来的这两个女人的信息,却让贺六浑再次的迷茫。

一个是异族的公主,就算是柔然大汗不在意,可是朝廷会怎么想?自己一个身居高位的国公爷要娶一个异族的公主,这可能也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就算是皇帝不这么想,可能晋王也会有很多的说法。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头痛的事情!

而另外一个胡贵妃那就是更加头痛的事情,要知道他可是先皇的妃子。你国公也在如何的显贵,但是你如果把先皇的妃子都变成到自己的小妾,那引起的震动可能更大吧。

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现在自己怎么一下子这么多的事情冲到一起,看来自己逍遥自在的日子估计就此结束了吧。

----------------------------------------------------------

如果觉得可以就推荐一下给朋友,兴趣相投的朋友。

下面的这些是我自己边写边看的文章,要看很多东西才能够稳住写下去。。。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

商道学问

2017-10-05 17:04

关注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三、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汉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五、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六、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清朝年间,有一商人名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他还说:“对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七、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善“字。资金不足,必须善于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获利,唯有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对待商品要做到”务完物“,即贮藏的货物要完好,”**而食之货勿留“;处理资金要做到”无息币“,即指货币不能滞压,”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货币和商品流通了,买卖就活了。宋代的沈括举例说:十万元资金倘不周转,”虽百岁故十万也“,如果贸而流通,加快周转,”则利百万矣“。

八、奇计胜兵,奇谋生财

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书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亦然。清代山西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梁。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库存高梁大量出手。结果高梁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却奇计获利。

九、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汉书。息夫躬传》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烧”。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古人关于经商理财的记载中还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进入佳境。

十、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惟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着,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可见,“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