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墨家主张2
类别:
其他
作者:
绝域轻骑字数:3874更新时间:22/07/23 02:56:30
“我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都称得上是一代雄主,千古一帝。而墨家的主张又这么的先进,这么的科学,为什么他们不用墨家的主张,反而要支持独尊儒术,让孔孟之道,还有他们所谓的仁义礼智信遗害中国几千年呢?”
自从有了上次在龙苍沟遇险的经历以后,李子木求知的态度也是更加地端正,对待知识的态度也是非常的严谨。他不管遇到有什么弄不清楚,搞不明白的问题,他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绝对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弄个一知半解,这都是因为他身边有教授这样一个最好的老师。而这一点恰恰是教授最喜欢,也是最看重他的地方。
其实在诸子百家里面,最有影响力的无非是,儒、墨、法、道四家,据自己以前的了解,这四大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依。
儒家开口闭口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思想核心重于“修行”,也就是注重个人言行的规范和品行的端正,从而造就了千千万万的伪君子,真小人。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性”,也就是是希望教化每一个人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上善若水就是这个道理的核心体现。
而法家主张的是依法治国,他们追求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正”,也就是希望社会要绝对的公正,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他的思想核心的体现,所以法家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只是在特殊时期才受到重用。
墨家则是平等博爱,科学发展……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真”,也就是说墨家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普遍的真理,是大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真理,是广大老百姓想要得到的真像。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强权和**,一味地欺骗和愚弄老百姓,是不可取的,这样下去自己终将自取灭亡。
他们四家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不一样,而且还针锋相对,互相抵触。后世将儒、法、道三家的思想通过不同的形势,都系统地传承了下来了,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内容,唯独只有墨家这个学派思想在官方的层面是断绝了。
但墨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主张却以另外的形式保存了下来,特别是在民间,还有广阔的市场,很受民间百姓的欢迎和拥戴,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我们要看黑家的主张和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点,刚才小李基本已经说清楚了,我们就不再累述了;第二、我们要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第三、我们要看墨家与儒家的区别;第四、我们要看墨家的组织形式,和对社会的影响力;第五、我们要看墨家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损害了什么人的利益,对哪些阶层产生威胁;只要搞清楚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我只提示这些,具体内容你们可以自己去探索。”教授思维清晰、条理清楚,说的话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启发性,李子木等人听得如痴如醉。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个时候,文化氛围十分浓烈,各个学派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得激烈。对于一些问题,各个学派都有自己坚持的看法和自己的主张。那个时候,很多理论没有唯一的标准和答案,谁的追随者比较多,谁就是问题的解决者,所以墨家的主张和思想在那个时期是如鱼得
水,社会的认可度和接爱度都比较高,这也真正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接下来,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日趋完善,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汉朝更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强权的朝代。天子代天巡狩,君权至上的理论在这个时期已经是深入人心,达到颠峰,封建思想也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统治阶级的所有封建理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各阶层的思想观念也十分固化。因此如何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神圣的皇权统制,便成了皇家和士大夫集团,这些既得利益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最热衷的想法。
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已经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精华,比如说推崇君权神授,君权至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伦理道德,等级观念和礼乐等,这些思想都非常符合统制阶级的胃口,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封建统制,所以儒术便会占得先机,成为正统。
而墨家所讲的“兼爱”,说白了其核心就是渴望“平等”。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向贵族阶级“要权利”,“求共享”。很显然,这种想法太天真,太幼稚。贵族和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可能主动放弃或者分享自己已有的权利的。
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正统,不光是因为他的学派文化有多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推崇。在先秦时代,墨家和法家都是大学派,甚至墨家比法家还要强大一点,那为什么会让儒家会一支独大了呢?这要从他们的学派理念和组织形式说起。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一直都在想与当权者合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和抱负。他是愿意当官的,而且想当大官,但是官运一直不怎么好;而墨子则一生都是布衣,他不屑于和当权者合作,而是自己另起炉灶,在信徒中间建立起践行自己主张的社会组织。
墨家跟儒家其实有共享的价值观,都对残酷的现实不满,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出来,墨家也讲仁、义,他们对儒家的批评就是指责儒家还不够仁、义,墨家是激进主义的儒家,儒家只是反抗“暴力即权力”的“残酷现实”,而墨家则要反抗“权力”、反抗“现实”本身,是激进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儒家反对统治者以暴力建立权力秩序,主张权力的正当性是仁义,权力秩序的维持应依靠以仁义为本的“礼”来施行,而儒家把上一个时代的权力秩序周礼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仁义的本质,这也是儒家温和的理想主义的特点,他不激进,不是把现存的东西一切推倒重来,而墨家则从根本上反对“权力秩序”,儒家想用仁来改造“权力”的暴力本性,但还是承认权力秩序的合理性,把现实的权力秩序的等级结构与仁结合,所以儒家的仁是有差别的,
墨家却讲“兼爱”,就是反对爱有差别,本质上就是不承认权力秩序结构本身的合理性。既然权力秩序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维持权力秩序就没有必要,所以墨家反对“礼”,因为维持权力秩序的“礼”,要消耗社会财富。所以尽管墨家不反对孝,但反对儒家为了建立“孝”的秩序而大搞丧礼,厚葬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社会财富的扩大再生产,相反,墨家提倡节用,推崇苦行。
儒家反对现实中那些“残酷”的东西,所以面对战国时代充满战争的现实,儒家并不反对“战争”本身,而是反对“不义之战”,而墨家则从根本上反对“战争行为”
本身,所以墨家讲“非攻”,反对一切的战争。
激进主义的理想主义墨家,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的一切的合理性,所以墨家不愿意与当权者合作,也无法得到当权者的任用,同时也就失去了施展自己主张和思想的舞台,也没有了伸张自己主张的喉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儒家是“毛”,只有附着在“皮”上才能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儒家需要平台才能展示能力。而墨家,则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墨家的弟子们只听命于墨家的最高首领——巨子。也就是说,墨家本身就是一个平台。简单地说儒家是找一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墨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搭建一个平台。
因此,统治者们都会把墨家视为威胁,尤其是统一王朝的统治者们。因为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出现两套领导班子。这就是墨家为什么能在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遍布全国,而在统一的秦汉时期就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墨家在国家政权之外有自己的纪律严格的民间团体,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或者说是某些邪教组织和非法组织,墨家的领袖巨子,其实就是这个组织的老大。他们有自己的组织系统,且内部分工明确,能人辈出,涉及社会得个阶层,各个领略。就像是独立于统治者以外的另一个王国,在巨子的领导下,开辟属于自己的盛世长歌。
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这冒犯了他们的威严,威胁到他们政权的安全。就像是现在社会,我们的统治阶级可以容忍黑社会或邪教和非法组织的存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它们一定会成会统治阶级不遗余力打击的对象
儒家增养出来的是“士”,而墨家培养来出的是“侠”。“士”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侠”则以惩强扶弱,扶危济困为己任。“士”需要统治者们提供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侠”则可以在自己的规则内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这就是“士”和“侠”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是需要一个能给自己办事的机构,还是需要一个可能成为敌人的组织呢?答案就再明显不过了吧!
通过以上阐述证明,封建社会的统制者,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可能选择墨家的思想和主张的,而选择儒家、道家和法家的结合体是必然的。
如果说一定要选择墨家的思想和主张的话, 那就可能一个天下就会有两个皇帝,一个是皇帝本身,另一个是墨家的巨子。前面说过,墨家组织的人都要尊崇巨子的号令,如果朝堂之上用的都是墨家的学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墨家巨子掌控了朝廷,这不就架空了皇帝本人了吗。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而墨家巨子既是大家的精神领袖,又是具体的发号施令者,那样的话皇帝们的位置就十分尴尬了。这样国家就有可能像是中东某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一样,或者成为和近代西藏一样的情形,古代的帝王们,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
综上所述,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虽然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但他们也有局限性,他们就是一个封建帝王,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首先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其次才会考虑社会发展和民生。而当时的老百姓思想守旧,行为固化,他们也不可能广泛地接受墨家这样的思想主张,只有极小一部分社会的精英群体,或者先知先觉者,才能接受墨的主张,所以墨家消亡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