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雪山奇遇 第三百九十八章 历史疑案
类别:
其他
作者:
绝域轻骑字数:3665更新时间:22/07/23 02:58:42
兰陵轻描淡写地回答了李子木提出 的三个问题,她说得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就像是农村大娘茶余饭后拉深常一般容易,没有添加一点修饰,也没有灌注一丝的感情。 其实那上一段苦难深重的历史,更是一个沉重不堪的话题,就像是一个没有痊愈的伤疤,谁都不想去揭开它一样。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段历史,但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而对于一些敏感的节点,很多史书史料好像都在刻意地回避,甚至将其删除,以至于到现在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还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一段历史时间久远,当时也没有官方的权威的记载(史官,方孝儒都被诛了十族,谁还敢如实记载那段历史呢?)所以现在去考证更是难上加难;其二是因为,里面有很多事件折射出了人性最黑暗,最阴毒,最丑陋的一面,把政治的黑暗休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择手段,而且无一不用其极。其中有父子相争,兄弟相残,师徒攻讦,不甚枚举。 历史是沉重而复杂的,过程更是曲折而艰辛的,里面包含了无数人的血泪,也折射出了世道的艰险,人心的险恶。但从兰陵嘴里说出来,这一切又都是轻松而又愉快的,仿佛这一切不关他的事,就像是在讲别人家的笑话一样。即使是这样,大家依然是听得如痴如醉,就像是在听人讲一段传奇故事一样入迷。 李子木曾经读过明史,对这一段历史也多少有一些了解,其中史实大部分与兰陵所说一致,但有几处细节上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出入,这事其他人不知道,但李子木心里很清楚。 这倒不是说兰陵有意在欺骗大家,可能有一些细节连兰陵或者说她外公都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楚。毕竟史书上没有权威的记载,而且又隔了这么多年,全靠一代一代的人口口相传,难免会有一些添油加醋或短斤缺两的成分,有的可能还加了一些个人的臆测在里面,所以最后的结论有一点失真,也是情有可愿的。 “姐,这些故事是谁讲给你听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呢?”木丁西好像有点不服气的样子,因为他觉得自己才是木家的正宗后裔,又是族长的嫡长孙,这些与自己家族息息相关的事,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多多少少也有点伤了他自己的面子了。 “这些故事是外公在十年前,也就是他还很清醒的时候告诉我的,那时候外公本来是要先告诉你的,可你却说对这些不感兴趣。当时你已经被电脑 和那些木偶傀儡谜得晕头转向的,你还有什么心思来听外公说这些啊!外公当时也是怕这些故事在咱们这一代失传,所以才告诉了我。”在朋友们的面前,兰陵也不怕揭木丁西的丑,亮他的短,直截了当地把这事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哦!我想起来了,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我历来对这些东西就不敢兴趣,就算爷爷说给我听,我也不一定能记得住,还是姐姐你来继承比较好,看来爷爷当时是富有先见之明的!西西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天赋!”木丁西说完抬起头来憨憨地一笑,一个大男人反而还一副腼腆得不得了的样子。 经木丁西这么一闹,气氛又融洽了起来,李子木脸上也挂起了先前那淡淡的微 笑。这倒并不是说他从这段故事里面发现了什么秘密,而是他觉得这朋友之间就应该坦诚相待,不应该有什么 事藏着掖着,那样做对大家都 没有好处。 既然这些问题都已经弄清楚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大家都 想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早日 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那胡狄在此寿终正寝,也是活该报应,因为史书上记载,他也是一个十足的大坏蛋,他与他的主子纪刚一起,沆瀣一气、戕害忠良,欺上瞒下、无恶不作,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会可怜和同情他。 联想到大家在六脉迷宫、瞽目寺还有水月道里的所见所闻,看得出来,锦衣卫此行是不计一切代价,铁了心的要干成一番大事,颇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 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能他们的所作所为太过于残暴血腥,也有可以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从而惹得天怒人怨,连老天也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所以才导致他们处心积虑谋划的阴谋最终还是未能得逞。 但他能追查到此,那就证明这里一定有值得他追查的东西,或许那一道三僧的线索就在前面。 据一些野史记载,靖难之役当中,南京城破在既,朱允炆并没有死于宫中的大火,而是在几个心腹的保护下,化装成和尚逃出了南京,这种说法在市面上广为流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城破之后,朱棣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往了南京城,并下令四处搜捕朱允炆及其党羽。但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朱棣十分的担心,因为朝中有一大批忠于朱允炆的文武大臣,而自己的皇位又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很害怕朱允炆卷土重来。 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手上没有拿到玉龙神驹,所以别人要质疑他皇位的合法性,而这玉友神驹的持有者,会对他的皇位造成极大的威胁。 于是朱棣大肆诛杀了朱允炆的死党,并且抹掉了朱允炆的年号,还要叫史官重新书写这段历史,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性。他以为这样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混淆大家的视听,从而树造 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谁曾想到,有卖主求荣的奴才,就有坚贞不屈的忠臣,在这些忠臣的心目中,他们早就把朱允炆视为正统,而朱棣不过是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根本就不买他的帐。 后来更是遇到了一个一根筋的史官方孝儒,无论朱棣怎么威逼利诱,他都不为所动,一根筋地要写朱棣弑君篡位,大逆不道。朱棣在盛怒之下,才酿成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诛十族的惨案发生,从而也成全了方孝儒的名节,同时也做实了一代暴君朱棣的“丰功伟绩”。 其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帝位乃有德者居之,靖难之役谁对谁错姑且不谈,但朱棣登基过后,残酷地对待建文旧臣,还自欺欺人般地抹去建文的年号,篡改历史,这些都不是仁德之君的表现。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敢作敢当,才是君子所为,就像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他没有去否认事实,却说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句,另外他还做了很多残暴的事,史书都如实地记载了下来,这一样不影响历史对他 极高的评价,历史依然公认,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而朱棣想尽千方百计,用尽一切手段,想抹去对自己不利的记载,虽然他为大明开疆拓土,打得北方少数民族望风而逃,将大明的国威扬于四方,最终也只落得个暴君的下场。 朱棣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也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而自己已经登基称帝,还有这么多不识事务的愚忠之辈跳出来帮朱允炆出气,和自己做对,一旦有一天朱允炆重新聚集死党,积蓄力量,那天下岂不是又要大乱,万民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他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要做得狠一点,做得绝一点,除恶务尽,斩草除根,不要给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有奇货可居的机会,于是他对外宣称朱允炆自知罪孽深 重,举火**于宫中,让那些忠于朱允炆的愚忠之辈,趁早死心,不要再有非分之想。 但是在暗中,他一直派人四入打探朱允炆的下落,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传下来的玉龙神驹不翼而飞了,大家都知道,这玉龙神驹是朱元璋的心爱之物,在他弥留之际一并传给了朱允炆,现在朱允炆下落不明,而那块玉龙神驹也不知所踪,难怪那么多的人会质疑他的皇位的合法性。 更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开**师刘伯温下来的那个传说,“玉龙神驹能左右一股神奇的力量,如果得到这股力量的帮助,就可以后果新号令天下,简单地说是得神驹者,可征服天下,荣登九五!”这才是对他的皇位最大的威胁,所以他必须要把这玉龙神驹找回来才能放心,要不然那失落的玉龙神驹,始终是他心中悬着的一颗定时炸弹。 这玉龙神驹和朱允炆一同消失,很显然,他们在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因此必须要除掉朱允炆,夺回玉龙神驹,才能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才能确保自己子孙的天下永久太平。 后来朱棣得到了些消息,说朱允炆乘船到了南洋,又有人说他逃到了西南边陲。 接下来,朱棣在暗中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到南洋各国,明面上说是结好邦交,宣示大明国威,其实是在暗地里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这才有了永载史册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而郑和也没有让他失望,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四处寻找,排除了所有一疑点,也把大明的国威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写下了不朽的功勋,但唯一令人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只是一路寻找,朱棣还不放心,他又派出了大量的锦衣卫四处搜捕朱允炆,也才有了后来锦衣卫的嚣张跋扈,这些锦衣卫的爪牙也伸到了西南边陲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都是史书上明确记载了的,虽说不是正史,但这些记载有例有证,推理也很合理,所以有较高的可信度。 胡狄到此是不是发现了朱允炆出逃的线索?难道那一道三僧便是朱允炆及他的随从,李子木越想越兴奋,要真的是那样的话,那自己些行真的是大有收获,不仅继续找到了孟获城,而且还顺带着解开了困挠中国历史近400年的第一悬案,这件事情一旦证实,无疑将是史学界的一颗重磅炸弹,定将为这第一疑案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