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怒火 第四百三十八章 极边第一城2
类别:
其他
作者:
绝域轻骑字数:3489更新时间:22/07/23 02:59:01
“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道观呢?难道这里是张三丰的老家吗?”胡白水坐在前面,异想天开地和开车的师傅聊了起来。
他一边说一边还比划了两下太极拳的动作,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做了一下补充说明,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张三丰是谁一样。
他这一问,倒是提起了大家的精神,一个个都从昏昏欲睡中清醒了过来,睁大了眼睛,张 开了耳朵,准备听开车师傅的讲解,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也是心存疑惑。
“帅哥,这里离武当山可远了,更不是张三丰的老家,至于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道观,这事说来就话长了。要想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只有从东瀛倭寇侵占腾越后说起。”司机说完后故意清了清嗓子,提高的声调继续说道。
“在东瀛倭寇占领腾越期间,我们这里经常有人无故失踪,不论男女老幼都 有,累计有上千人之多,一旦失踪,便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些事件的始作佣者便是那些天杀的东瀛倭寇。原来在此期间,东瀛倭寇在此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如果他们想要掠夺别人的东西,就会污蔑对方是抵抗分子,然后把人抓起来秘密 处决,所以在此期间有很多人无故失踪。”
“而当地百姓也慢慢醒悟了过来,对此事也有个清醒的认识,只是大部分人都敢怒而不敢言,生怕就引火烧身。只是奉行明哲保身的思想,想尽一切办法,躲避这一伙丧尽天良的瘟神。”那个开车的师傅也比较健谈,听胡白水这么一问,他嘴里的话便像滔滔江水一样,连绵不绝。
“有一次,东瀛倭寇以抓捕抵抗分子的名义,又抓了一大批当地百姓,准备秘密 处决。
恰 好这时有一位姓张的道士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只身深入虎穴,以他人不可知的条件作为交换,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而这个道士也随之被东瀛人控制了起来,在此之后,这种局势便有所缓解。以前人口无故失踪的情况大有好转,特别是修好了虚无观以后,东瀛倭寇好像害怕受到惩罚,四处作恶的情况大大减少,只是埋头一门心思地四处挖洞。
后来人们才听说,是那个姓张的道士,掌握了东瀛倭寇的心里需求,编了一个绝妙的故事,骗了那个东瀛倭寇的指挥官。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张道士告诉东瀛倭寇的指挥官,说腾越地下埋藏了很多宝贝,他便以带东瀛倭寇挖宝贝为条件,换取了大部分人的生命。
这倒不是东瀛人良人发现,更不是他们受到了感化,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想法了,而是他们贪财,一个个都忙着四处去挖宝贝,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作恶了,从而给了当地百姓一段短暂的安稳生活。
但后来,东瀛人将腾越的山头地下都 挖了个遍,却没有找到任何一件值钱的宝贝,东瀛倭寇这时才知道上了当,于是恼羞成怒的东瀛倭寇便将所有的气都撒在了张道士的身上。
张道士任由东瀛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可后来这位让人尊敬的道士却没有逃过东瀛倭寇的魔掌,他用一个人的死,换来了千万人的平安,这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勇气,值得所有人的尊敬佩服。
抗战胜利以后,当地受了他活命之恩的人们,为了感恩纪念那位道士,便在这里修建了许多的道观,用以寄托自己心中的哀思,也记自己的子孙万代都感念张道士的活命之恩。”大家听了司机师傅讲的这个故事,心情都 变得沉重了起来。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相反还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提及的极其沉痛的疤痕。这是我们民族的痛,也是我们国家的伤。
想不到在自己的土地上,我们那最基本、最简单的生存要求,都要经过这么残酷的牺牲才能换来。需要一个平凡的道士以身饲虎,身入地狱魔窟来换得,这怎么能不让人心痛呢!这简直和封建王朝割地和亲换取和平的政策一样,让人感到悲愤,让人感到屈辱。
一个道士为了万民的生死,都能挺身而出。而此刻,那些所谓的王公大臣在干什么?他们世袭高官厚禄,却天天过着自己朱门酒肉臭,奢靡到极致的日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兴衰,万民的生死。
那些所谓的高弟良将在干什么呢?他们手握国家的军政大权,恐怕一样过着酒池肉林、纸醉金迷的生活,丝毫不受环境和时代的影响,更不会因为呦呦万民的生存条件而改变。在一个有正义感的道士面前,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尸位素餐的行尸走肉。
在那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国家落后,就免不了任人欺凌,老百姓不知道要承受多少的屈辱和悲痛。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的 国人才有人格和人权,我们才会活得有人的尊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盛唐的时候,王玄策一个人可以借兵灭掉一个敢于与大唐叫板的国家,那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威望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大唐帝国在给他撑腰。
大汉陈汤敢于向全世界喊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这样震耳发聩的豪言壮语,也不是他的武力有多强大,计谋有多高深,而是他身后的大汉王朝给他提供了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各项保障。
而晚清的时候,禁烟英雄林则徐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坚决禁烟而得罪了列强,却被他所效忠的朝庭,以待罪之身流放到新疆的苦寒之地,在流放的过程中,他还写下了那首会炙人口的名句:“关山万里残宵梦,犹闻江东战鼓声”,即使受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也没有算暴自弃,更没有心怀怨恨,一样对自己深 爱着的国家充满了最纯朴的爱。
而冯子材带领华夏男儿抛头颅、洒热血,在镇南关前打败了万恶的侵略者,**的政府最后却在谈判桌上输掉了一切,让这些英雄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以置个人的生死和荣辱于不顾,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真正含意。
但可惜的是,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无能的晚清政府,那个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是一个极度自私贪婪而又权力**十足的肤浅妇人,她只知道一天到晚坐在那柔软和绣榻上,做着她那不切实际的天朝上国的梦。
她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只想吸干 人民的血汗,过着自己奢靡享乐的日子;她的心目中也
没有人才和英雄的需求,她要的只是奴才和对自己的忠心。这样的国家焉能长存?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的人民焉能有尊严?
这不能证明林则徐和冯子材是蠢材,相反更加证明了他们俩人是非常难得的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情操更加值得让人尊敬。但他们这样的英雄只能算是悲情英雄,只能成为时代的背景,不能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洪流。
所以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胸中即便是藏着的万千韬略,或者有万里江山都只能随风而去,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只字片言。再多的雄心壮志,都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再好的宏图伟业,都是一张废纸;再多的英雄好汉,都将被那个历史的洪流所湮灭;再多的热血男儿,都 会成为一具毫无意义的骷髅白骨,随着那漫天的黄尘一起,慢慢地埋葬在黄沙污泥之下,任由蝼蚁啃噬,最终化为一捧黄土而已。
所以英雄与自己的国家是相辅相承,同呼吸、共命运的!也是互相成就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无法支撑每一个英雄的雄才伟略,也无法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同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要靠千千万万的英雄来支撑起它的脊梁。否则,强如岳爷一样的民族英雄,也是壮志难酬,最终也只落得个马蹄南去人北望的凄凉无奈的结局。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旧中国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科学家留学欧美,不愿回国,以华裔的身份为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做也了那么多的贡献,但自己的祖国依旧贫穷落后,难道我们能因此而怨恨他们吗?
而新中国一成立之后,他们又愿意放弃一切优越的生活条件,冒着极大的风险,从国外赶回来,为建设自己的国家而努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才是最令人钦佩的。
今天的我们不需要悲情英雄,更不需要靠割地赔款、和亲或者牺牲自己的英雄来换取自己苟延残喘的日子。我们需要引领社会发展,促进国强民富,让华夏永远屹立于地球之巅的真正英雄。
就在大家思绪乱飞,扼腕感叹的时候,车子已经接近腾越古城了。
一段段高大的古城墙接踵映入大家的眼帘,城墙有十多米高,墙脚 有近十米宽,墙顶上也有五米宽左右,司机告诉大家,这些城墙有一部分是三国时期孟获修建的,它们全部是用巨大的火山岩石和花岗岩砌成,石块与石块的结合部还用糯米汁加石灰将其粘结在一起,所以非常的坚固,以至于保存了几千年后,还没有一点点残破的迹向。
而另外一部分是后来的东瀛倭寇强征当地百姓修建的,一样是用当地的火山岩加水泥修建 而成,有了这样坚固的城墙作为屏障,也让大家心里的安全感增添了不少。
但这只是心里的感觉罢了,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经说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再坚固宽大的城墙,也保不了民心尽失的腐朽政权,而这座古城在战火中的经历,正好印证了孟子的这两句至理名言。
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的侵蚀,那古城墙不但没有一丝的衰败迹象,反而还显得越来越坚强挺拔了,就像是一位返老还童的青年,越发地显得英气逼人,雄伟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