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清源之地(五更求追读)

类别:其他 作者:钱正好字数:2208更新时间:22/07/23 15:40:32
接近五个小时后,徐祯国三人才终于到达了清源村。

何礼坐在车内在颠簸的土道上,远远地望见了在半山腰上若隐若现的清源村。

与林威所说的不同,远处的清源村外围仍旧是一片凋敝的景象,没有一丝生机。

汽车沿着泥泞的土道缓慢行驶着,周遭都是土砖砌成的民居,似乎这些房子都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了,显得破败不堪。

何礼不禁心生感慨。

时代的洪流是不可逆的,人们总在奔向新的生活,抛弃旧的时代,村庄也随之被逐渐遗弃,慢慢消逝。等到时光殆尽,那些背上行囊在城市中蹉跎前行的人们,是否会重回故地,在目睹这破壁残垣后发出欷歔的感慨呢?

汽车又行驶了约三里地,林威终于望见一位老农正牵着一头牛相对他们而来。

林威为了不溅起泥水,将车速再次降低,等到靠近老农时才大声问道:“老师傅!清源村的老曲家您知道住哪吗?”

老农歪着脑袋示意自己耳朵不好使,于是林威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

“你们是第一次来清源村吧?”老农没有回答林威的问题,反而眯缝着眼睛问道。

“您怎么知道的?”林威继续大声喊道。

“你们打从东面来,可是走的路不对,这里其实是清源村的尾巴,住这的人早都走光了,村头在西面,那面人多!”

林威无奈地点点头,老农完全答非所问,于是他又不得不第三次大声问道:“您知道曲文忠老曲家在哪吗?”

“曲文忠啊……听着有些耳熟。”老农背起手说道,“我们村姓曲的人家可不少,我想想呵……”

林威看着老农冥思苦想的样子,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耐心地等待着。

大概过了快一分钟,老农才拍着脑袋说道:“唉,老了老了,脑子不中用了!想了半天都没想起来!”

林威连忙向老农致谢,刚想启动汽车,却被徐祯国拦了下来。

徐祯国向老农问道:“老师傅,那清源村的村委会又在哪里?”

老农抬起头马上回答道:“你们再往前走两百米会有个岔路,走那条铺有水泥路的乡道用不上四里路就到了。村支书那小伙子,人好得很啊!”

林威沿着老农指的水泥路缓慢前行,过了一会儿,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房屋出现在了三人眼前。

这房屋的正立面贴有白色方形瓷砖,四扇大窗户用的都是铮亮的铝合金,在三层楼的房顶还插着一面五星红旗,而正门右侧的门匾上刻着“方山县清源村村民委员会”几个烫金大字。

林威将车靠在路边,徐祯国和何礼从车上下来走进房间内,在办公室寻见了村委会的村支书杨昌林。

杨昌林在办公室里穿着军绿色的短裤和红色背心,他刚吃过午饭正要午休,却从办公室窗户眼见两个城里打扮的人从院里走了进来。

杨昌林从床上起身打开办公室的房门,正巧撞上了正在寻人的徐祯国。

杨昌林打量着眼前这位看起来比他稍大几岁的中年人,礼貌地问道:“你好,请问你是……”

“你好,我们是右江市来的警察。”徐祯国说着拿出了警官证,“我叫徐祯国,这位是我同事何礼,我们正在调查一起失踪案件,想找当地的村委会配合找一户人家。”

杨昌林和徐祯国握了下手,然后说道:“我是清源村的书记杨昌林,你们还好先来找我了,不然你们在这清源村转上一天可能也找不到想找的人。”

“哦?为什么?”

“清源村一共有十八个组,散落在清源河周边的丘陵之中,组与组之间相距甚远,有的组不但导航找不到,路上也没有很显眼的标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在哪,就是当地村民找起来也要费上一番功夫。”

杨昌林脱下身上的红色背心,换上了已经有些发黄的白色短袖汗衫,他问道:“你们是要找谁啊?”

“杨书记,我们要找的人叫曲文忠。”徐祯国回答道。

杨昌林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徐祯国,然后他走到门后摘下了挂在门上的草帽。

他对徐祯国说道:“你们的车就停在这吧,老曲家在六组,那地方的土道太窄,汽车无法通行,三轮摩托车也只能勉强通过。”

徐祯国和何礼跟在杨昌林身后走出村委会,经过汽车时徐祯国又让林威下车跟着一起步行。

他们几人继续向东步行大概四百米,从一处不起眼的岔路沿着山坡继续向上走,由于路途较远,徐祯国和杨昌林在路上也就自然聊了起来。

通过交谈徐祯国得知,杨昌林是在五年前从方山县的工商部门下到清源村当的村支部书记,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脱贫攻坚。

虽然现在的清源村仍未完全脱贫,可相比以前已经好转了许多。

清源金矿的重新利用,绿色生态旅游的积极推广和最新的招商引资,都是在杨昌林的牵头下积极促成的。

现如今的杨昌林皮肤黝黑,一身腱子肉,脸上的皱纹快要长到了发际线上,穿着也不甚讲究。

可杨昌林自己却说,他刚来的时候可是货真价实的大个干净白。

“上面的压力和责任层层传导到了我这,我又是最基层的芝麻官,我能传导给谁呢?天天开会这村里人也不会听你的。咱们除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领着他们开出一条路来也别无他法。总之就是一个字——干。”

徐祯国陪着笑了笑,政府的工作他不甚了解,只能转而问起曲家的情况:“曲文忠他们一家在清源村评价如何啊?”

杨昌林皱了皱眉说道:“曲文忠他家可是怪得很那!我刚到清源村挨家入户走访的时候,就听说过曲家的情况。我听其他村民说过,这家的青壮年李东是入赘女婿。李东本是五组的村民,原来六组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可这人到了曲家后天天闹得鸡犬不宁,六组的村民也祸事不断。”

“都是什么祸事?”徐祯国边走边问道。

“所谓祸事都是人口相传的,大到飞来横祸、身患绝症,小到女人生不出孩子,男人娶不到媳妇都能怪到老曲家身上。这曲文忠原本是本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因为这些流言蜚语一气之下也不再出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