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连蒙带骗

类别:其他 作者:水鬼游魂字数:4339更新时间:22/07/23 18:29:40
“大帅,我们……应该将消息立刻送回京城。大军固守涿州,等待援军。而不该将涿州付之一炬,放弃大好的机会。”

曹昉纠结很久,才鼓起勇气对李逵建议道。

他虽然是纨绔子弟,但也是见过世面的纨绔子弟。将涿州打下来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件事,守住涿州,将这天大的功劳揽下来。可李逵的举动,却不像是要守城的样子,让他心急如焚。

正在此时,满身是血的阮小五赶来,对李逵雀跃道:“少爷,啥时候放火!”

“城内的百姓都已经驱赶了吗?”

涿州被宋军攻破,绝对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别说辽军了,就算是宋军也没有想过涿州城会如此轻松的被打下来。打下了涿州之后,却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李逵面前。

守?

还是弃?

守,兵力上不足。而且非常被动。

弃,就容易了,一把火烧掉城池,也就等于是完成了对辽国的教训。

只要这时候能够顺利退兵到代州,对于宋辽之间的试探之战,已经可以告一段路了。毕竟,宋军能够轻松打下涿州,那么就应该有打下析津府的实力。而析津府是辽国南京道的首府,同时也是辽国的无京中最为富庶的一个都城。

同时还是燕云十六州的中心。

一旦析津府被打下来,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就有七成以上的可能。

哪怕是这时西军和西夏搅和在一起了。大宋拼着西北的大好局面继续糜烂,也要先一步拿下燕云十六州。

相对于西北河套来说,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刺在大宋心口永远地痛,同时也是中原在北方最为重要的防线。只要燕山防线在大宋手里,大宋就能够轻松腾出手来对付国内任何的矛盾,更不用担心辽国对大宋北方的威胁。可以说,这是一个契机,一个让大宋和辽国之间彻底扭转实力天平的契机。

但守城?

这是要有被围困的觉悟。

虽说涿州打下来之后,城内堆积如山的物资可以让宋军拥有足够的物资固守。

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飞廉军好办,但是禁卫军呢?

一旦留在涿州被困住,禁卫军的弹药消耗一空之后,这支火器部队如何获得补给,尤其是弹药上的补给?

这是个死局。

李逵怎么可能愿意如此被动的被辽军困住?

他没好脸色的对曹昉道:“怎么守?让你的禁卫军去守吗?”

曹昉脸上一暗,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和胜利带来的荣耀,豁出命去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怎么能不动心?

被李逵一问,他这才警觉起来,发现涿州真不好守。

李逵没搭理曹昉的心思,反而对李云道:“补充粮食之后,你负责留下来将涿州焚烧。禁卫军连夜离开涿州境内。”

李云吃惊道:“这会不会太可惜了?”

“有命在,富贵总是有机会的。但要是命都没有了,要富贵来何用?这些物资表面上价值不菲,可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物资我们都用不上。携带物资撤退,被困住的可能太大了,不能冒险。”

李逵摸着下巴悠悠道:“我们如今成辽国地眼中钉,肉中刺。一旦被辽人发现了踪迹,辽人会发疯一样围堵我们。这时候,要是求援,估计安惇不会出手,干脆……梁世杰,立刻用飞鸽传书给真定府,让他们赶来接防涿州。”

梁世杰还以为听错了,满是不解道:“局座,我们都准备弃城而去了,让河北的援军赶来,岂不是诓骗他们?”

“此时我们是否在涿州?”

“是!”

“涿州是否被我军打下来了?”

“没错。”

“那么我问你,是否只要安惇速度够快,就能带着大军接防涿州?”

“局座……”

这话这么说是可以,只要安惇能比辽军反应更快,就能进入涿州,随随便便就能立下大功。可有一个前提,至少两天之内抵达涿州。但是真定府和涿州中间隔着雄州和易县,李逵仅仅带兵从易县赶到涿州,就用了三天。远在真定府的安惇少说也需要七八天时间才能将大军带到涿州。

不过按照大宋禁军并不可靠的行军速度,尤其是军备糜烂的河北禁军,十天之内能感到已经是奇迹了。

飞鸽传书就容易多了,半天时间就能送达。

但梁世杰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李逵要准备离开了,为何还要将安惇的大军引出来?

这个问题李逵倒是想说,但是能明着说吗?

其实梁世杰在李逵对他的问答之中,就已经明白了李逵的用意。明白是明白了,但他同时也暗恨自己,我们嘴贱要去问局座如此愚蠢的问题。

作为一个工具人下属,他最应该做的不是去询问上司做事的用意。

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揣摩出上司说话行动的用意,并做出反应,接触上司的后顾之忧。

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下属。

李逵之所以要告诉安惇,涿州打下来了,其实目的就是要让安惇出兵。

那么涿州打下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至于为什么安惇赶来之后,发现涿州还在辽人手里?

因为太慢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能怪别人。

身为不被信任的友军,河北禁军的作用在李逵眼里就两个,骗来当炮灰,或者是背锅。

真定府,府衙。

安惇跪在佛像前虔诚地祷告着,他自从辽军南下之后,就一天不落的祷告。除此之外,他最关心的恐怕就是城池的安慰了。

这日,辽军撤军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原以为临时抱佛脚没大用,让他意外的是,付出了一些贡品之后,佛主并没有舍弃他这个刚刚皈依佛门的信徒。

所以,安惇觉得自己应该更虔诚一些,祭品应该更丰盛些。

指挥大军和辽军作战他没有这个胆量,但是写一份在他筹谋之下,辽人被河北军民赶出国门的请功折子他还是有这份胆子的。在边塞,想要捞功劳就这么简单。

“安大人,你怎么……”

被人撞见自己在拜佛的样子虽然不太好看,可安惇还是厚着脸皮道:“家母笃信释道,本官是顺从母意。”

把求神拜佛说成是孝道,这也就是文官能干得出来。

撞破安惇的正是真定府镇守宦官年春,这位除了在每年和宋辽贸易中监督之外,还有看守飞鸽传递消息的任务。

“年供奉,何事让你如此匆忙?”年春是供奉官,属于官宦之中等级比较高的存在。不过他是外派的宦官,比不得在京城的宦官地位高。

恢复了神色的安惇看出了年春的一样,为了转移话题,他故意将问题引到了年春的身上。

年春将手中的密信递给了安惇,然后欣喜道:“大人有所不知,李宣抚已在昨日将涿州打下来了。命令我军立刻北上,接防涿州。”

“涿州,这怎么可能?”

安惇像是被人抽了一耳光似的,脑子嗡嗡直响。涿州被带下来了,燕州是否也能轻松拿下。如此算来,岂不是燕云十六州都可以光复了?

一股浓烈的酸腐味,从心底升起。李逵要封王了,岂不是将来安惇见到李逵,要先行礼?

安惇嫉妒的五脏六腑都快烧起来了,凭什么李逵这厮如此好命,带着大宋最精锐的军队,能够轻松拿下涿州。他要是指挥大宋的精锐,他也行。

嫉妒之后,安惇却陷入了为难之中,躲在城内他小命无忧,可是一旦离开城池,他还能保证自己安然无恙吗?

再说了,李逵这厮出了名的喜欢吃独食,他会将功劳留给自己?

想到这里,安惇拖长了语调,对年春劝解起来:“年供奉,此事可有核定消息翔实?”

“这个……安大人,你也知道我真定府和涿州隔着一个雄州,还有一个易县。中间往来正常行商也需要七八日。加上辽军之前在我河北腹地游走。地面消息已经断绝。”

年春为难的说道:“不过这飞鸽传书不会有错。这是我皇城司的手段,想必给京城陛下的飞鸽传书两日之内也会到达。没有人会敢在这件事情作假。如今你我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去涿州。一旦错失了这等好机会,你我都将后悔莫及。”

“什么好机会?”

安惇不信邪道:“本官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李逵千辛万苦打下了涿州,能如此轻松的让给我们,肯定有诈?”

安惇不好骗,他可不是脑子简单,见到功劳就不管不顾的年春。他可是仕途二十年的文臣,要问他这些年没陷害过几个倒霉蛋,他能爬上如此高位?

骨子里都不信李逵的安惇觉得自己去了,不过是被李逵驱使的命,心中有了计算,按兵不动才是最好的选择。

年春见状,顿时急了,对安惇告诫道:“要是陛下令我等去涿州,我等按兵不动,岂不是让人找到机会状告我等?”

宦官都是受迫害狂,在宫廷这等险恶的环境下,被人害才是日常。真要是遇到的都是好人,才是最大的荒诞。

万一,李逵因为援军来得慢了,状告朝堂。

安惇或许没事,他年春多半要倒霉。

皇帝不会因为要保住一个镇守宦官,而让大宋功臣心寒。

说白了,哪怕安惇装装样子,摆出个要增援涿州的姿态,也能让他安心不少。可是按兵不动,别说天高皇帝远,等到战后,这事根本就瞒不住。

见安惇不为所动,年春却急了:“安大人,要不我带兵去?”

“你?”

别看安惇就说了一个字,可是从鼻子缝里哼出来的语调,充满了对年春的鄙夷。

你一个宦官,也知道带兵打仗?

年春被嘲讽的面红耳赤,安惇的身份根本就不会惧怕他天子奴才的身份。哪怕进谗言,年春就没什么机会。毕竟,地方供奉可不是殿前供奉,一样都是宦官,可是他连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

有些话不太好说出口,年春心说:“让你去,你不敢去。咱家豁出命去,你却看不起人。大宋让你们这些奸臣当道,迟早要完。”

“报——”

“大人,公公。城外有骑兵路过。”

正当两人僵持的时候,城门校尉赶来禀告。

“骑兵,哪家的骑兵?”

“是党项骑兵。”

不用问,这必然是叛逃大宋的仁多部落。大宋对禁军不太友好,尤其是朝堂的大臣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是投靠过来的外族部落军队,甭管心里多么看不起,但是面子上会给予最高的待遇。

安惇顿时警觉起来,仁多保忠和李逵有过交集,甚至仁多部落投靠大宋,也有李逵的牵线搭桥。仁多部落的出现,让他有种李逵和仁多保忠合谋,将他瞒在鼓里的猜测。

“有多少人马知道吗?”

“万人,甚至更多。”

校尉不敢隐瞒,急切的想要表现道:“大军并没有入城修整的打算,而是直接去了雄州,似乎急于行军的样子。”

“不对劲,很不对劲呐。”

安惇自言自语的摇晃着脑袋,总觉得他漏掉了什么。

年春大为不解,询问安惇:“安大人,有何不对劲?”

“这仁多保忠是个人精,它会在辽军刚撤军,就立刻提兵北上。显然他早就和李逵有过合谋,本官身为河东路总管,他们故意绕过本官,恐怕有大阴谋。”

安惇固执的认为,李逵信不过他。

好吧,他也信不过李逵。但安惇却不会为李逵开脱,甚至摆出一副: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许天下人负我的架势。来到河北之后,安惇就发现自己调不动仁多保忠。真定府遭遇辽军袭扰的时候,仁多保忠连装装样子救援的举动都没有。让安惇非常不满。

此时此刻,他连仁多保忠都怀疑上了。

年春懊恼道:“安大人,仁多保忠都赶在了我们前头,要是您在没有决断,咱们可要连汤都喝不上了。”

年春的话提醒了安惇,他暗忖:仁多保忠多精明的一个人,他要是去涿州了,多半没有什么危险。

想到这里,安惇这才有了决定,对校尉道:“让诸位将军来府衙议事。”

年春见安惇似乎有了出兵的心思,这才送了一口气。他就怕安惇油盐不进,防着大好的机会眼睁睁的溜走。

半日之后,安惇决定出兵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