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章 规则意识
类别:
其他
作者:
高铁侠客字数:2166更新时间:22/07/24 15:02:40
武文杰这头惦着给岳母买鞋,丁娟娟那头告诉他,岳母生病了。
考察活动没结束,武文杰无奈,只好在电话里劝慰她几句。
丁娟娟眼下要照顾两个孩子,已经够忙的了,母亲突然生病,她肯定没法分身。
听丁娟娟的口气,病情还不轻,别说丁娟娟心里着急,就是武文杰也有些乱了方寸。
最后一个考察项目,其实是临时追加的,是参观当地的磁悬浮列车制造工厂。
由于技术成熟度、成本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全球还没有任何一条磁悬浮列车线路投入运营。
从技术方向和技术前景来说,至少在率先运营高铁的国家里,高速铁路装备还是以轮轨做基础的动车组。
至于说磁悬浮技术能不能替代轮轨技术,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替代轮轨的动车组,谁也说不好。
但作为一项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先进技术,中国团队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武文杰因为心里惦记着家里的事,产生了提前回国的想法。
要说损失,顶多就是少看了磁悬浮列车制造厂。
跟团转一说,团长建议最好还是跟团一起走。
带团出来,作为团长,他担负的多重责任。
他希望不是万不得已,所有的团员都能一同进退。
武文杰接受了团长的建议。
然而,就在跟团长谈了没多久,他忽然又接到了丁娟娟同事打来的电话。
这个电话让他心头一紧。
家里如果有什么事,都应该是丁娟娟亲自打来电话。
一个莫名其妙的外人突然打过越洋电话来,难免不会让武文杰产生担心。
接通电话,没说几句,武文杰的腿就发软了。
丁娟娟出车祸了。
车上除了她,还有两个孩子。
如果电话能把情况讲清楚,无论多大的事,无论多坏的消息,至少听的人能够心安,或者说会死心。
就怕这种只说了半不拉拉情况的电话,最让人心焦,也最让人煎熬。
这让武文杰赶上了。
这时候再想提前回,已经没有可能了。
只能跟着团组,把最后的活动参加完。
武文杰跟在队伍里走,可脑子里全是家里的事。
他知道丁娟娟技术还不够好,但勉强能应付。
不过,忽然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想必也会令她六神无主。
原先本来并不过硬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弄出事来。
那同事介绍的太简单了,“丁娟娟开着车出了车祸,两个孩子当时也都在车上,现在他们都被送往医院。”
这就是那个同事在电话里提供的所有信息。
无论武文杰再怎么追问,他也说不出更多的消息。
而武文杰关注的点就多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车祸?是丁娟娟开着车撞人了,还是撞车了,还是撞到别的地方了?
为什么把丁娟娟和两个孩子都送往医院?是常规检查,还是因为伤情需要抢救。
自己现在究竟要怎样才能联系到他们?
这些问题,不停地在他脑子里盘桓,却一直没有结果。
他现在特别盼望接到电话,又特别害怕接到电话,其由头都是一个:他希望得到家人平安的消息,担心听到不测风云。
他就这样在昏头胀脑中接到了丁娟娟的电话。
接通这个电话,他的心总算放下了一点点。
直到丁娟娟把情况从头到尾说完,他的那颗心才落了地。
丁娟娟开车的时候确实走神了,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坐在车后面的两个孩子,都没系安全带。
显然,他们对妈妈的技术已经放心了。
原先坐车辆大大的车时,除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以外,坐在后排的,都是不系安全带的。
谁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武文杰立刻回想起来,他在考察的这短短几天里,只要坐车,所有的人都被要求系好安全带。无一例外。
他觉得这个规矩有些烦。开始还真有人以此跟司机和陪同人员交涉,询问坐在后排的乘客,是不是一定要系安全带。
在这个问题上,一板一眼的德国人毫无通融余地,坚持执行规定。
这一度让场面有点尴尬。
直到中国人都保证遵守对方的要求,这事才算完。
事情翻篇后,好奇的德国司机还让翻译帮他问个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什么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才系安全带,坐在别的位置就可以不系呢?这是官方的规定,还是民间的俗成?
司机的问题,在车上引发了好半天的讨论。
似乎大家谁也没看到正式的交通规则中,有坐在后排的乘客可以不系安全带的条款,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即使警察看到,也不会纠正。
等翻译把大家的讨论情况,翻译给司机,憨厚耿直的司机,一个劲地摇头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
就在这番讨论过去没多久,武文杰就得知了家里的这个消息。
丁娟娟的走神,让她的车与她跟得过近的前车发生了追尾。
前后两车还真没什么大问题,但因事发突然,在车里玩得正欢的两个孩子,全都重重地从座位上摔到了地板上。
没有伤筋动骨,却都见了血。
回国去机场的路上,武文杰重新跟团友提起了这个话题。
他把这个理念的差异,归结为工业化程度的不同。
系安全带的规则,一定是合理的,但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不适。
工业化程度高的环境中,人们会自觉克服规则带来的不便和不适。
而工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环境中,很多规则并没有深入人心,成为必须要遵守的铁律。
人们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方便与否,是不是舒适,而不会过多考虑,遵守规则会最大限度地抑制潜在的危险发生。
武文杰又想起了进厂之初,工友们经常讲起的那些老师傅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收拾徒弟的各种“歪招”。
在规则意识并不普及的情况下,那些老师傅的“歪招”,实属无奈之举。
其实,在生产现场,让武文杰感触最深的地方之一,就是操作人员的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