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卷(上) 第九十三章 琴和棋

类别:其他 作者:用玻璃杯喝茶字数:3280更新时间:22/07/25 15:18:01
史辛心头大怒,差点就想乱说一通,胡搅蛮缠一番。正待张口,突然看见蔡琰紧张兮兮地看着自己,生怕他不会答或者答得不好。他转念一想,既然要追求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就要花点心思,不然人家老爸怎么放心将女儿交给自己?虽然这离“交给自己”有十万八千里远,但至少第一次见面就不能被他小看了不是?

蔡邕等了半天,只见史辛低着头,目光闪烁,知道他在努力想着应对之法。蔡邕对他的轻视之心更盛,看了一眼蔡琰,仿佛在说:这就是你钟情之人?不要求他说得如何石破天惊,至少证明自己懂乐理啊!临场才想办法,他以为音律是投机取巧,一蹴而就的吗?

蔡邕是公认的文坛领袖,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史辛既没地位,修为又不高,文学方面如没半点造诣,确实很难让蔡邕看得上眼。门当户对在哪个朝代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史辛心念急转,眼前这两位都是东汉末年的音乐大家,除了嵇康估计无人能及,如果是嵇康在这里,他会怎么应对?嵇康的乐理思想是什么?

一想到嵇康,史辛脑海中灵光一现,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吞吞吐吐道:“在两位面前,我……我还是不献丑了。”

“无妨无妨,你也不要过谦。”蔡邕认定他说不出什么,只一个劲地催促。

“晚辈在司空大人的琴声中,听到了……和暖的碳火,碳火上烘着白白的馒头!”

“什么?”蔡邕一时反应不过来,“碳火……馒头?”旋即又哈哈大笑,“你小子莫非饿疯了,如此高雅的琴声竟然听出来碳火和馒头?”

蔡邕接着挖苦道:“你不懂也可以假装一下,甚至直接说不懂,也没人笑话你。这样大放厥词,简直侮辱了先人的大作,胡闹,胡闹啊!”

史辛不动声色,“然则司空大人认为我应该听出来什么?”

“哼!《阳春白雪》,你听不出暖阳白雪,至少听出高雅之意。你果然对音律一窍不通。琰儿,你怎么会认识这样的人?”蔡邕一脸严厉,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蔡琰憋得脸色通红,心下大急:我以前给师兄讲解过《阳春白雪》的意境,难道他忘了?

史辛嘿嘿笑道:“请恕晚辈斗胆问一句:《阳春白雪》固然是作者想表达春的万物复苏和冬天的洁净萧索,但越是懂音律就越能体验到作者的意境吗?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然则你认为如何?像你一样,感觉到碳火,馒头?笑话!”

史辛淡淡道:“那也未尝不可!我的意思是,每首曲有它自己的旋律,音色和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些都是独立于听者的,听者听后想到什么,跟音律知识的高低并没什么联系。”

蔡邕冷笑道:“什么叫每首曲独立于听者?《礼记?乐记》有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先辈对音律已有定论,每一首曲都有其固定的社会意义和意境,你听不懂,证

明你还没够资格。”

史辛也冷笑道:“音乐还有固定的社会意义?这个社会意义,是音乐本身的,还是人为赋予的?”

他续道:“一首曲子的旋律,总是由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节组成,或高雅,或庸俗,总跳不出这个道理。有本事的作曲家,就把这五个音节巧妙地结合起来,谱出的曲子也是悦耳动听。本事平平的作曲家,谱出的曲子当然也就平平。但是……”史辛话锋一转,提高了声音,“这五个音节都是固定存在的,不由作曲者的意愿改变,也不由听曲者的意愿改变。这就跟做菜一样,各种食材,调味料都是固定存在的。把所有东西放进去,大厨做出来,味道当然好,普通人做出来也就普通人的味道。难道大厨做出来的,就要赋予其社会意义?”

蔡邕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岂有此理!你竟然用做菜来比喻音律?”

史辛不为所动,继续侃侃而谈:“区别不大。乐曲本身当然有高低之分,听曲人当然也有欣赏水平的高低之分。但不能因为别人悟出了什么而觉得此人不懂音律。同理,人的喜怒哀乐在听曲之前就存在,不能说是乐曲赋予了人这些情绪,最多就是引出了这些情绪而已。”

史辛这一番论调,把蔡邕说得脸色连变,嘴唇也变得苍白,口中只念叨:“你……你乱说……”

蔡琰连续给史辛使眼色,他装作没看见,一直坚持自己的论点。

古时候的音乐,只给统治阶级服务,《礼记?乐记》上的那句话,就是说:治平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安闲与欢快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和顺;动‖乱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怨恨与愤怒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治的乖悖;被别人征服的国家的音乐,必然充满悲哀、忧愁的情调,显示当时人民正在遭受苦难。因此,在和平年代,统治阶级就会大肆宣扬赞誉政府的音乐,让人民更加坚定对政府的支持;而在动荡年代,统治阶级利用愤怒激昂的音乐,激起人们的反抗心理,让人民为其办事。

而史辛的观点是:音乐本身并无阶级,也无情绪,听了音乐而引起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是人本身就带有的。音乐最多就起个引导的作用,而并非音乐本身有喜怒哀乐。

蔡邕一生忠于汉朝,更是儒家代表,他代表的正是统治阶级,史辛这种说法不就是直接跟他对着干吗?

蔡邕接受不了史辛的说法,但蔡琰一直在旁边听着,史辛的话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她自小接受蔡邕的教导,思想和父亲是一致的。一直到她离家出走到钜鹿,拜入灵宝派,学了道术,她第一次对儒术产生了动摇。后来跟史辛互生情愫,她难以自持,潜移默化下对某些儒术就更加怀疑了。

作为一个控制型脉师,蔡琰太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了。每次因为中了她的琴声而进入幻境的人,他们的幻境几乎都是不同的。经史辛一提醒,她终于明白到,原来通过琴声控制别人,就是控制别人的情绪。

这个发现令她惊喜不已。以后她可以先判断对手

的性格,情绪等因素,控制效果肯定比现在高很多。

蔡邕嘴上不承认史辛的观点,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他讲得有几分道理。他的论点足够新颖,虽然还不算成熟,但已属难得,比许多沽名钓誉的人高很多了。

蔡邕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脸色转为正常,嘴里却道,“好了,你的音律也就那样吧,以后还要多加学习。小子,你可懂六博?”

“六博棋?”史辛问了一句,同时心想:刚才考了琴,现在又考棋,看来老丈人“琴棋书画”都要考啊。考过了难道就把女儿嫁给我?不可能吧!

史辛对这个假设又自我否定了,但他肯定的是,考不过就肯定不会嫁。

“晚辈棋艺平庸,倒是无意中学到一种跟六博棋有关的奇怪步法,请司空大人赐教。”

史辛气沉丹田,而后将真气运于双足,飞一般地在花园中跑了起来。对于“棋”这个考题,史辛不傻,他只有80的棋艺属性,要是跟蔡邕这种高手对弈的话会输得很惨。但如果将步法和六博棋融合在一起,这就很有看头了,绝对让蔡邕大开眼界。

花园空间不算大,里面摆放着许多花草,错落有致。史辛运起六博步,脚底生风,速度越转越快。他见缝插针,有些空间特别小的,他跃下之后本以为会撞到一些花草,却竟被他巧妙地避开了。半盏茶功夫,愣是一片叶子都没有落下来。更奇怪的是,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附身下去,用手拾起些什么东西。由于他身法太快,看不清他捡起什么。

“这小子,从哪里学来的步法?竟然如此精妙?”蔡邕是识货之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史辛的双腿,仔细研究他前进的轨迹 “果然是六博步的运作模式,以自己所站的位置为起点,以十二道为行进轨道,以中心阴阳太极为目的。到达目的后,又沿着轨道回到起点。如此循环不息地走下去。”

史辛身法飘逸,身材修长,花园景色别致,他穿梭于花草之间,就像一只翩翩蝴蝶,毫无违和感。

蔡邕暗地里点头:这小子文武双全,外表出众,确是琰儿的良配。至于身家地位这些倒也不用着急,迟早都会有的。

蔡邕看得一会,朗声道:“一个人奔走有什么意思,我陪你玩玩。”说完就想跃入场中。

“司空大人请稍候。”史辛跃到蔡琰身边,微笑着从袖中拿出好多瓣大小一样的花瓣,“琰儿,送给你的。”五颜六色的花瓣凑在一起,刚好凑成了一朵花儿,显得鲜艳欲滴,惹人怜爱。

鲜花对少女有天然的吸引力,蔡琰心花怒放,红着脸小心接过,“谢谢师兄!”声如蚊子,仿佛大声一点都会把鲜花吓坏似的。

蔡邕记得,女儿第一次露出这副欢喜模样,是八岁的时候送了一个琴给她。

老父都是善妒的,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交到另外一个男人手里,怎能不让他难受?

“臭小子,接招!”蔡邕黑着脸,脚下用力,已经跃到史辛身旁,伸出手指点向他玉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