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丈母娘的养老问题

类别:其他 作者:白鹤梁字数:2264更新时间:22/07/25 17:33:24
老赵中风的时候已经76岁了,眼下82岁。

对当下的人来说,已经算长寿的了。

可大活人突然就没了,还是让人一时难以接受,难免说点过头话。

童建国在一旁也替保姆大姐辩驳几句:“确切地说,俺爹是因病摔倒,不是摔倒致病。”

“对,对,还是建国说得好。”

其实,眼下最要紧的是商量后事。

大家工作都很忙,尤其老何和赵兵两口子人家是从首都回来的。

丧葬啥的好说,老丈母娘的安置才是个问题。

老丈人去世了,总不能让丈母娘一个人过吧。

丈母娘自己倒挺想得开:“你们别管我,我一个人没事儿。”

丈母娘也是医生出身,除了血压高点,其他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自己照顾自己倒也没什么大碍。

可一个人守着这么大的日苯房,难免孤苦无依。

有点大事小情的也没人帮衬。

赵兵说:“妈,等年后您跟我回首都住一段时间吧。”

“不用了,你们首都夏天太热了……”

老何也说:“没事儿,我们大院里挺阴凉的。”

其实,赵兵两口子住房也不宽裕,一家四口人勉强够住。

丈母娘过去了,就显得挤巴了。

当然,赵兵并不是做姿态,她不是那种虚假的人。

赵君当然也不是了,童建国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妈!我们家房间多,干脆!你以后就跟我们生活吧。”

我去,你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吗?

童建国刚这么一想,赵君立刻跟他商量了:“是吧,老公?”

“哈哈!嗯呢……”

童建国其实也不是嫌弃丈母娘。

虽然刚跟赵君搞对象那会儿她嫌弃童建国个子矮。

但当妈的,给女儿严格把关也没毛病。

丈母娘住在家里最大的问题是不好教育孩子,夫妻之间也容易产生龃龉。

可谁让童建国阔气来着?

赵家兄妹三个,也就赵君房子大。

五室的房子,这别人比不了。

赵兵也说:“是啊,妈,你跟俺妹也行,他们两口子条件好。”

丈母娘叹口气:“他们住在20层楼上呢,俺住这平房接地气,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童建国偷看高洋一眼,发现她眉毛一挑,顿时灵机一动。

“既然这样,我们回来跟您一块儿住好了。”

“那多挤啊……”

“以前不也住的挺好吗?”

刚结婚那会儿,童建国和赵君就跟丈人、丈母娘一块儿住。

那会儿才两个孩子都挤挤巴巴的。

不过,那会儿老赵生活不便,需要保姆照顾。

而且还得生炉子,怎么也会多占些空间。

前两年,童建国已经给日苯房配上韩国油炉了。

再也不用生炉子了,柴房改一改也能住人。

还有楼顶的小尖顶屋也没问题。

所以,虽然名义上是三室的小楼,但住上七八口人也还凑合。

不过,童建国这真是一种姿态,就是为了引蛇出洞。

果不其然,童建国这里似乎正在跟丈母娘达成意向时,高洋急了:“别啊,他们两口子孩子太多了,确实住的有点挤,还是我们回来住吧。”

童建国早看出来了,赵君这个嫂子一直觊觎赵家的这套日苯房,就怕女婿占了先机。

可她也不想想,整个部队大院都是童建国的,谁会在乎这么栋小楼。

赵武还奇怪:“你以前都不爱住这里……”

高洋瞪了赵武一眼:“以前孩子小嘛,现在孩子大了,也方便多了。”

丈母娘本来是不太喜欢跟这个儿媳妇一块儿住的。

不过,她毕竟只有赵武这么一个儿子,还有孙子孙女都是赵家的根儿。

再说也不用搬来搬去了。

赵兵和赵君姐妹也觉得不错,老妈跟着哥哥,也算有人照顾了。

至于两个连襟童建国和老何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

85年这一年,童建国名下的企业发展的都不错。

红星集团这一块儿,靠学生书包和皮衣制皮的带动,销售额比84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益新集团更迅猛,销售额比84年翻了一个番儿。

但这全部都是益新饲料的功劳。

罐头厂这边基本是原地踏步。

今年下半年虽然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但暂时还没看到效益。

“奶奶个熊,俺老了,企业也开始往回使劲儿了。”

老温不住地摇头叹息。

“别急,咱们一块儿想想办法。”

新年刚过,童建国、童建义和老温,还有其他五名集团的高管在一起商议罐头厂未来的发展情况。

童建国点点头:“罐头产品进入瓶颈区这跟大环境有关。最近几年,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新鲜水果很丰富,已经没人把罐头当回事了。”

一名高管也说:“是啊,前些年到医院探望病人还拎着罐头、麦乳精啥的,现在谁拿那些玩意啊。”

另一名高管说:“我觉得市场并没有饱和。传统的水果罐头虽然增长乏力,但其它品种应该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一挖。”

老温叹口气:“其实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拓展除水果罐头以外的其它市场。像猪肉罐头、带鱼罐头、山菜罐头、杏仁罐头等等,曾经也带动咱们全厂销售额提升。可到了今年,还是止步不前了。”

“是不是口味没及时迎合市场啊?现在消费者有钱了,口味跟以往也有所不同了。”

“是啊,咱辽南、辽西一带口味一直都偏咸,最近几年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口味淡了不少。还有好多人开始喜欢吃辣的了……”

“有道理……”

大家七嘴八舌一番,童建国最后总结发言。

“首先,咱们要巩固手里的主打项目。”

老温点头:“嗯,咱们的主打项目就是黄桃罐头、山楂罐头。”

“黄桃罐头现在主要是产能和运输的问题。”

“没错。黄桃罐头只能用玻璃瓶子。运输起来损耗率太高。而且,生产周期太短,一年顶多两个月。”

“那咱们就走出去,到外地建厂。”

“好主意!咱辽南地区的黄桃虽然最好。但其他地区,像荣成黄桃、上塰黄桃、炎陵黄桃、潼南黄桃也都相当不错。”

童建义也说:“老温,放手干吧,咱们走出去,用咱们成熟的技术到外地建厂。既能提高产能,也能解决运输问题。”

老温信心大增:“好!年后我就着手考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