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活字印刷
类别:
其他
作者:
慢热King字数:2175更新时间:22/07/25 21:53:34
孙山抄书是内行,看出来的就是雕版印刷的便捷之处,但工匠们的角度则不同。
众所周知,木头受潮会变形,更别说吕智的这个法子还得刷墨汁了,木匠师傅们简单一想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那就得你们去解决了。”吕智摊摊手,“要不我还雇佣你们,给你们开那么高的工钱做什么?”
木匠师傅们一阵哄笑,连连称道,“那是,那是,四公子说的是。”
在天工坊和在别的工坊不同,这里相对来说,更讲究创新思维。
当然了,这个创新也不是平白无故的创新,一般都是经过吕智的启发,然后他们再进行改进、优化,最终制造出更加实用的东西。
至于那些只会循规蹈矩,不能灵活思考的工匠,天工坊倒也不至于不要,只是工资和待遇要差上那么一大截了。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是吕智的道理,也是整个天工坊的道理。
“来,都说说,有什么思路。”吕智就地一蹲,就像在玄武城的时候一样,与一帮工匠开始探讨问题。
“暂时就先用不易受潮的木料,公子肯定是急用,先应付过去。”
“√,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惯常的做法,关键不急用的东西,吕智一般也想不起来。
“嗯,然后就是材料的问题,我觉得铜的最好。”
别看他们都是木匠,但大越青铜制品是主流,最容易想到的材料往往就是它。
“铜的怕是不行。”孙山有样学样,也蹲坐下来。
唰唰唰~~~工匠们的目光,包括吕智的也是,一齐看向孙山。
“哈哈~~~”孙山稍微有些不适应,打了个哈哈才继续说道,“耗费实在太大,再说了,朝廷也不允许啊。”
工匠们又看向吕智,吕智摇摇头,“是个问题,但问题不大,现在仗也打完了,铜铁的禁令很快就会解开。”
至于花费的问题,那更是个笑话,整个天工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四公子背靠金山银海,就不是差钱的主儿。
“成本太高了,划不来。”孙山依旧摇头,“铜本身就是钱,要是一篇文章就用一块儿铜板,那得卖出去多少书册才能赚钱?”
工匠们沉寂下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吕智确实不怕投入成本,但总得能看见收益吧。
“往最坏的情况考虑,那些才子的诗词,呃,有的还真就不值一块儿铜板的价钱。”
孙山抄书为生,对状元楼里流传出来的诗词自然多有涉猎,说实话,确实质量上乘,但即便如此,也不见得就能回本,他这都已经是收着说了。
静候片刻,没人说话,吕智又开腔了,“嗨,小时候都玩过泥巴吧,胶泥知道吗?”
“哦,原来还可以用泥巴。”有工匠恍然大悟。
“噫~~~”紧接着就是一片鄙夷、嘲讽之声,大家都知道你想拍四公子的马屁,但也不用表现的这么明显吧。
胶泥是什么,在脑子里都没过一遍,这就顺嘴往出溜了?
吕智摆摆手,也有些好笑,“行了,行了,先说正事儿。”
“就是,说正事儿呢,都严肃点儿。”玩泥巴的工匠有几分羞恼,一张糙脸涨得通红。
“我来说说啊。”吕智一比划,大家站起身来,往隔壁走去。
隔壁就类似会议室,还有会议室的那种长桌,上面摆着沙盘和一些图纸,是工匠们日常研究问题的地方。
“先用细黏土,做成许多方块,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这就类似烧制瓷器,极大的强化了黏土的防潮能力。
吕智一边讲解一边用沙盘画示意图,“排印的时候,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里,铁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合性的混合物,
然后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待冷却凝固后,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坚固,就跟我刚才雕刻的木板没什么区别了,最后再涂上墨汁就行。”
“松香?妙啊!”众人再次看向玩泥巴的工匠,这一次,又是他的反应最快。
“嘿嘿,这次我可是想过了,印完之后只要用火再一烤,那胶泥的印章还能取下来,四公子,我说的对不对?”
“嗯,不错,很有头脑,所以这个就不是雕版印刷,而是活字印刷了,这个‘活’字怎么个活法,你们能明白了吧?”
吕智笑了笑,指了指玩泥巴工匠,“以后多思考,但拍马屁就算了,你还没有那个能耐。”
哈哈哈~~~吕智的俏皮话,又引起一阵哄笑。
啊,原来工坊里竟然是这么工作的!……孙山还是第一次见到,“四公子,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懂,但胶泥字的那个印章,烧制好了那么一大堆,用的时候怕是不好找。”
“那我就不管了。”吕智用手里的木棍指了指孙山,“到时候你们一起工作,这个事儿就交给你来解决。”
“是,四公子。”孙山暗暗盘算,想着怎么才能更好的区分。
事实上,这个问题还真有些麻烦,吕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首字母编排法。
就像字典一样,把首字母一样的胶泥字,或者叫印章也行,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用哪个字就去查哪个字,也算是方便快捷。
但坏就坏在大越并没有汉语拼音,不止是这个法子行不通,就连读识文字的时候都十分不便。
举个例子,夫子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传授所有字的字音、字义,那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首先就是“异文”,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找一个会写的替代。
异文是古代音韵学方面的专有名词,是指音同字不同的词语。
常用汉字2000~3000个,这些字只要经过系统地学习都能熟练运用,于是越人就利用这些字当作基础,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就用上“异字”。
说“异字”大家可能不熟悉,它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通假字
当然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解读起来可就费劲了,甚至时间一长,本作者都不记得当初写的是什么。
再有就是声训,直音,反切啥的,那些吕智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