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分久必合
类别:
其他
作者:
风起深秋字数:2108更新时间:22/07/25 23:09:15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虽然这句话出自三国,但是细数华夏千年,无数时期的状态都可以与这句话互相对应,五代十国虽然是个无比混乱的时期,不过亦是如此。
维持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落幕,天下由此陷入了合久必分的混乱,而等到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十国时期便宣告结束,这混乱的神州终于回归平静,归于一统。
而这终结了乱世的赵匡胤,正是出于五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后周。
很明显,阎罗亲至定然非同凡响,在幽冥中这千百年以来的经验,早就让阎罗王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够龙登九五,天下归一。
在后周的三代帝王之中,能够符合阎罗王选择条件之人,其实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虽然是郭威建立了后周,但是他那时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反叛,而且纵观他的执政生涯,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等到后周的第三代帝王,柴荣之子柴宗训,虽然他七岁便已经继位,但是朝政却把持在太后的手中,并无任何实权,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柴宗训便禅位于赵匡胤,由此北宋建立,后周灭亡。
也就是说,无论郭威还是柴宗训,实际上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那阎罗王如果真的选择了后周时期入局其中,那他唯一的选择便只有柴荣一人。
也只有这样,也能够解释柴荣为何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就留下了千古的美名与后世的无数叹息,因为在他身后所站着的,乃是幽冥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存在。
无论是谁,在身后有这等帮助的前提下,若是还一事无成,那只怕才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过很可惜,正所谓天妒英才,柴荣英年早逝,在他病逝的同时,这也就代表着阎罗王的谋划宣告失败。
但是很明显,柴荣虽然病逝,不过阎罗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会选择新的目标,而这个新的目标应该便是建立了北宋的宋太祖赵匡胤。
不然,以赵匡胤区区的后周殿前都点检一职,又如何敢于发动陈桥兵变,怎么可能掀起那么大的风浪?
能够建立北宋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赵匡胤定然是有天子命格之人。
而赵匡胤身上的天子命格,自然瞒不过幽冥中一人之下的顶级存在,阎罗王。
所以阎罗王顺水推舟,将原本对柴荣的助力全部转移到了赵匡胤的身上,暗中帮助他平定天下,建立北宋,其目的便是弥补自己幽冥气息对于神州的影响,以北宋的建立来终结神州的混乱。
想到这里,我顿时对自己的猜想极为自信,看向觉空的同时,口中再度发问。
“觉空大师,既然关山、弱水、酆都大帝都已经入局其中,那来到神州的阎罗王自然不会坐壁旁观,他所选择入局的方向,应该便是后周之中吧?”
“阿弥陀佛,施主既然脸上写满了信心,想必便是心中早有定论,那又何必询问贫僧?”
虽然是一个疑问句,但是我的语气确实那么自信,觉空自然听出了我的语气,于是微笑着对我回应道。
“施主所猜不错,阎罗王所选择的正是后周的第二代帝王,柴荣,只是可惜,柴荣虽然英明神武,但是却英年早逝,阎罗王先前的所有谋划都只能宣告失败。”
“不过与此同时,阎罗王敏锐的发现,后周的一名殿前都点检居然身负帝命,于是阎罗王便将所有的助力转移,暗中辅佐其平定天下,最终此人也不负众望,果真成功的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终结了这个混乱的五代十国。
说到这里,觉空话锋一转,为我们讲起了乱世中的帝王命格一说。
“诸位,虽然太祖赵匡胤最终建立了北宋,但是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因为他身怀帝命,如果没有阎罗王的暗中帮助,那这天下之主的位置其实未必会落在他的手里。”
“生逢乱世之时,身负帝命其实并不稀奇,这种时期往往会出现多名身负帝命之人,这些人虽然都有天子命格,不过最终却也只有一人能够龙登九五,坐上天下之主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些身负帝命之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可是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帝王路的垫脚石。”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平定天下,建立北宋,其一是因为自己身负帝命,乃是天子命格,而其二便是因为有阎罗王的暗中助力,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综合之下,最终成就了他的一番伟业。”
听到觉空如今所言,与我先前的猜想并没有任何出入,于是我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满面兴奋的继续询问道。
“大师,如今我们已经清楚了所谓五代十国的真相,既然赵匡胤已经建立了北宋,五代十国时期也就宣告了结束,那么到了此时,阎罗王已经弥补了自己对于神州造成的影响,后续他又是否有过别的谋划?”
“施主莫要忘了,阎罗王不惜自损修为,穿越界海来到神州大地,其目的本来就并非要对神州造成损害,也绝不是为了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而是来此寻找酆都大帝,试图让其重返幽冥。”
觉空毫不犹疑,对我的疑问当即做出了回答。
“在见到赵匡胤坐上天下之主的位置后,阎罗王便知道自己已经将功补过,于是他叮嘱赵匡胤善待功臣,随后便功成身退,独自游历于神州大地,试图在广阔的神州寻找酆都大帝的踪迹。”
“赵匡胤虽然不知阎罗王的真实身份,但是他知道,此人拥有着足以改朝换代的能力,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自己才能够龙登九五,既然如此,那对于阎罗王的叮嘱,他自然会加倍用心,不敢违背。”
“所以,赵匡胤在开国之后并没有大肆屠戮功臣,而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要求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因为过程之中没有滥杀无辜,所以最终还因此事留下了一番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