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明月照人心

类别:其他 作者:王衣白字数:2105更新时间:22/07/26 23:56:25
待崔霖坐下,卢翊之就紧接着站了起来,拱手言道:

“回禀陛下,在下吟文人布彬之作……‘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卢翊之的声音就如那阵月下的清风,轻而快地刮过耳旁,不着痕迹,等回过神来时,仅剩下耳边的一丝凉意。

“诗人写清澈如水的月光,写薄薄的帐幔,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些吹拂而动的衣襟,未提到‘忧’却借月月光给人以寒意,唤醒心中的哀情,触目恸心,含蓄不尽,却意味无穷。“

卢翊之言止于此,也好像是欲言又止,而此诗的深意,尽在不言之中。

索性,雪是了解之人。

雪在民间曾听说过布彬和这首诗,他曾是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后来因为政治的高压下,文人们如鸟兽四散般,分崩离析,他便似孤鸿,感慨无处诉说,而此诗后句中提到的鬼魅鸟儿,暗影乱飞,则愈加体现了寂静凄清的环境,映衬出了他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诗由心生,或许只有曾经的感同身受,才能将诗中的情绪表达得这般淋漓尽致,雪知道卢翊之的过往,了解他的郁郁不得志,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想,同时,也为他的遭遇而表示同情。

不久,江东陆氏的二公子陆槿起身言道:

“《战国策》有云:‘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此句中的月便就是指夜晚高悬之物,意思是说太阳过了中午就会偏西,月亮圆了就会亏缺。”

“哦,陆公子,有何高见?“雪问道。

陆槿语出惊人,一句话便将雪拉回现实,堂下众人多云云不知所以,而雪身后的司马昀,却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而后伏案,记下了这句话。

曾闻陆槿好明辨、擅哲思,虽平日坐观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但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绝不马虎,虽然没有像哥哥陆桐一样集文学之大成,但文学水平仍属上等,且好书画、懂宝器,在贵公子之间也有一席之地。

“回禀陛下,此句出自一个故事,说纲成君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幸结局,启迪同样功绩显赫的宰相张禄,告诫他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由兴至盛、由盛转衰的客观规律,激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

“哦……那陆公子是打算急流勇退吗?“雪忽然想刁难一下陆槿。

陆槿黑溜溜的大眼睛转了一下,笑容满面地对雪说道:

”让陛下见笑了,在下只是一普通书生,还没遇到急流,何来勇退之说呢。“他朝雪眨了眨眼。

“那吾倒是想看看你逆流而上的样子呀,哈哈。”雪笑道。

雪一言,堂下众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不知是真心期待,还是等着看好戏,但陆槿却满不在乎,面上仍旧带着笑意,坐下了。

接着,身旁的陆桐挺身,立于堂下,拱手俯身,朝雪说道:

“陛下,在下虽没想到名诗,却想起到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句话,是赞扬屈原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即‘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陆桐说话语气斯文,掷地有声,原本有些骚动的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雪也忍不住惊叹,她平日最怕背书,而陆桐对于《史记》这样的“大本“也可以信手拈来,而陆桐的卓越表现,也是惹得在场众生的敬佩不已。

“那……陆公子,你觉得屈原怎么样呢?“雪问道,她觉得陆桐就是一个宝藏,若她多问几句,会不会有别样的惊喜。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他在作品中对于时光飞逝的紧迫感、冷峻的死亡意识都是引人深思,而屈原出身乱世却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在下尊之敬之,且《史记》为屈原立传,可见其地位。“陆桐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陆公子不亏是江南第一才子,吾也对你的才华尊之敬之,希望下次有机会能跟你讨教讨教。“雪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在下安之,参加陛下。“陆桐刚坐下不久,安之就站了起来,恭敬地拱手朝雪行礼。

雪大喜过望,她曾觉得用对策评价国子学生,对胡人出身之人有失偏颇,才特意加上了明日的自由项,而胡人出身的安之此刻主动起身,雪非常开心,赶忙问道:

“安之,吾知道你,听说你从小就喜欢大豫的文化,怎么样?是不是想到什么了吗?“

安之抬起头,虽然是异族人的样貌,但举手投足间的儒雅气质却丝毫不输给在坐的高门公子,他转头朝陆桐望去,朝他点点头,陆桐不知所云,却还是礼貌地回礼,安之说道:

“在下知道屈原,看过他的文章,受陆公子的启发,在下想起里面的一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大致的意思是说:日月更迭不息,春金秋相替不止,想黄叶飘零,便会担心起美人也将添上霜鬓。“安之的声音不大,甚至还带着些许的颤抖。

雪连连点头,云袖一挥,说道:

“说的好,继续。”

“屈原其实是想借日往月来、美人迟暮,表达时间不饶人,岁月如流水的感慨,不经意间,把一个人的岁月吞噬殆尽,其中也暗藏着屈原对前途的焦虑和担心。”安之好像受到了鼓舞一般,言语也更加流畅,眼中闪烁着光芒。

作为同龄人,雪替他感到高兴,进入国子学的安之,说不定就如现在自己,就像鱼儿进入了水中,可以书海畅游。

而作为君王,雪则感到欣慰,商旅们愿意选择大豫作为自己的家乡,愿意让子女学习汉族的文化,这值得每一位中原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