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各奔前程的七月

类别:其他 作者:不知可字数:2231更新时间:22/07/27 02:36:57
2002年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耕耘的季节。

中果庄工委的阿黑布什书记提出了他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十+一南江黄羊工程”、“百只乌鸡工程”、“千家小水电工程”和“万亩绿色银行工程”。

“十+一南江黄羊工程”是指有养殖意愿,又有一定养殖技术的农户向村上提出申请,由村上统一提交各乡政府汇总后报工委。再由工委统筹后报县扶贫办。由扶贫办在扶贫项目里安排资金,畜牧局负责联系南江黄羊种羊,按照十只公羊和一只母羊为一组的标准向申请养殖户每户配发一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力发展南江黄羊产业。

“百只乌鸡工程”,也是针对既有养殖意愿,又有一定养殖技术的农户提出申请后,程序和养殖南江黄羊一样。只是配发标准为每户配发一百只乌鸡,公鸡和母鸡没有具体标准,发到什么算什么,只论只数,不论公母。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力发展乌鸡养殖产业。

“千家小水电工程”,也是扶贫项目。按照有流水条件的家庭,每个乡可以有二百个名额。每个名额可以申请一台500w的小型水力发电机项目。这个项目只要有一股很小的长流水,落差有个10米左右,就可以满足发电需要了。可以很简单很方便地解决群众用电难的困难,为大家带来黑夜里的光明。

“万亩绿色银行工程”,这个就需要给老百姓做一番解释了。其实就是鼓励大家把荒山都种起树木。当然这个暂时没有纳入“退耕还林”计划,也就是享受不了国家关于“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但是,十年树木的道理要给老百姓讲透。换句话说就是你种树子相当于存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定期存款”。等一二十年后,树子长大了,谁种的谁砍来卖,卖了就是一大笔钱。你每年都种,相当于每年都有“存款”,以后你每年都可以砍来卖钱。只要砍了又种上,如此循环不断,永远都有树砍,永远都有钱进腰包。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在领导如此大手笔的动作下,整个中果庄就变成了一片沸腾的热土了。老百姓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干部们也充满了干劲儿。因为他们这是在创造历史,创造奇迹。在为中果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在这样的工作背景下,乡上的工作自然而然地剧增了许多。木一自然也就没有下山的时间了。既无暇顾及家里农忙收庄稼的农活儿,也错过了弟弟小杰的毕业和升学。

赶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小杰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考上了天江市的一所中专学校。因为木一没有下山,家里人很是埋怨他。觉得他“翅膀长硬了”“对家里不管不顾了”“怕农忙辛苦躲在山上享福”……

在这样的“误解”下,又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反而是“推波助澜”。大家把干农活儿的辛劳埋怨一股脑儿推到了木一的身上。似乎都是因为他。大家才这样的辛苦才这样的劳累。全然没有考虑其他。

小杰帮着家里收完包谷和谷子,只穿着一件短袖一条短裤一双拖鞋,提着一袋苹果,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明》,就踏上了他的外出求学之路。

母亲大人并没有为他准备什么行旅。仿佛她不知道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外出独立生活需要带些什么生活用品一样。

也许在她的心理,小杰只需要在经过成都的时候,从父亲大人那里拿上学费和生活费就行了。有了钱,他什么买不到呢?

小杰的心里是对大哥是有一些埋怨的。埋怨他在农忙的时候对家里不管不顾。埋怨他在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候,对自己不闻不问。他不是有手机吗?为什么电话都不打一个回来呢?虽然家里没有电话,他总可以打到别人家里去。然后叫别人来喊自己去接听啊。其实他们不知道中果庄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手机到了中果庄就只有时钟和闹铃的功能了。要下到中普来才有信号。

虽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但是能够冲出大山去学一些本领终究是一件好事。他暗暗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比大哥混得好。

此时的金百合也结束了在京山农校的学习。毕业了的她,因为西龟县并没有要分配他们的消息。她实在是不想回家。她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目光,害怕听到父亲失望的叹息。

因为她家父母不仅仅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实在严重,还有面子思想很重。她三叔家的大女儿,也就是她的大堂姐金艳丽已经工作了,是一名堂堂皇皇的人民教师。三叔家的二女儿金艳红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但是从小就是聪明伶俐的“三好学生”。也就是别人家的女儿。自己从小就生活在金艳红阴影之下。每次考试,每次开家长会,金艳红简直就是自己的噩梦。因为母亲的口头禅总是:“你看人家小红,如何如何……再看看你,如何如何……”然后就是暴风骤雨般的打骂加数落。就连自己能够读京山农校都和父母的面子有很大的关系。

金百合心里打定主意不回西龟了。她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因为她和柳如意已经商量好了,两人去冕安县卖白酒。反正自己很清楚家里烤出来的包谷酒很大一部分是卖到冕安县去的。既然别人来家里的酒厂进酒回冕安都能够卖到钱,那自己来个厂家直销,也应该挣得到钱。两人遂匆匆忙忙赶去冕安县租了个门市。打电话给家里,让给发一车酒来。

县上为了加大对中果庄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项人才本土化的“土政策”。大概意思就是凡是户籍在中果庄的学生在三年内,凡是考起中专及以上学校的,毕业回来,根据所学专业,一律无条件分配到中果庄的乡政府、学校、卫生院工作。

为此,拉木书记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先是想办法把两个女儿的户口从上普区洛巴地乡迁到了中果庄区瓦拉多乡。也就是从拉木书记老婆的户籍地迁到了拉木书记的工作地。紧接着又专门跑到了县农广校想了些办法。把自己初三毕业大女儿和刚读完初二的二女,给弄到学校里读了个农业技术推广的中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