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有证了

类别:其他 作者:宁溪南字数:2228更新时间:22/07/27 17:17:13
民政局离老院子没有多远,不到四公里。

张彦明把车直接停在大门口,三口人下车。

“为什么还要拿糖糖?还有烟,酒呢?咱们来送礼呀?”小丫头看见张彦明和孙红叶拿着烟和糖就开始问。

“不是送礼,咱们家不用给别人送礼,这是,礼貌,明白吧?有了好事儿就得分享一下,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哦。那,咱家有什么好事儿了?还要来这里和大家一起高兴,都不认识啊。”

“你问你妈妈。”张彦明看了一眼一边羞红着小脸的孙红叶。

“妈妈,咱们家,有什么高兴事儿了?”小丫头马上转移了目标。

孙红叶被小丫头问住了,红着脸看了看一脸渴望的丫头,伸手狠狠的拧了张彦明一把。

哈哈哈哈,小丫头这会儿一点都不心疼爸爸,跟着笑起来。

张彦明给小尚秘书打了个电话,挂断电话和门卫大爷点了点头,带着娘俩穿过院子进到里面。

进到小楼里,整个办公楼里安安静静,没有人影也没有什么声音。元旦,所有人都在放假。

这会儿法定假日还很少,一年只有七天,元旦一天,春节三天,劳动节一天,国庆两天,难得的放假所有人都相当重视提前安排。

其实元旦这个称呼在中华历史上相当悠长,但一直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也就是现在的春节。

一直到民国建立,我们才开始使用公历,才有了一月一号为元旦的叫法,同时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并立法开始推广。

其实那时候主要就是上层社会认为西方先进,全方面力求效仿。公农合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时有一个对联,叫: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政策对民间百姓的影响不大,主要是上层社会的变化。

一直到新中华成立,元旦这个节日才算真正落地。

一家三口拎着糖果和烟上到二楼,按着门口上面的木牌找到登记科,推开门,里面一个中年男人笑着站了起来:“是张先生孙小姐吧?”

“是是,对的,刘科长是吧?实在是对不住,放假还让您路了一趟。”张彦明笑着一边客气一边把手里的糖果香烟放到办公桌上。

孙红叶想在一月一号来领证,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改变自己的属性,但是这家伙根本就忘了元旦是要放假的。

不过,媳妇儿提出来了,想把领证弄得有意义一点儿,张彦明肯定得支持,就找了小尚秘书。

对于小尚来说这真是不叫事儿,也就是叫下属去趟办公室的事情,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本来他还要亲自过来,被张彦明坚决的拒绝了。

“没事没事儿,应该的,照片带了吧?”

“带了带了。”张彦明把他和孙红叶的合影还有身份证户口本证明信体检报告什么的都拿出来递了过去。

刘科长接过相片,然后拿了两个人的身份证,拿出准备好的结婚证把相片一贴,按身份证填好信息,卡的盖上红章,又到一边办公桌上加了钢印。完活。

信息表都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章都盖好了,也是贴上相片填上信息就搞定。

户口本都没看,证明信体检表附到信息表后面用曲别针一别,全部手续就算完了。这就是特权的便利了,也不用买一堆的什么叶酸丸什么的。

张彦明再次表示了感谢,给刘科长点了根烟,这才拉着小丫头和拿着两个红本本翻看的孙红叶出来下楼,三口人回到车上。

“就是来给这个伯伯送照片?”小丫头完全是懵的:“哦还有这两个红本本。妈妈这是啥?我要看。”

“嗯,给你看,不能撒破了啊。”

小丫头使劲点了点头:“我会小心的。”一脸好奇的接过小本本翻开。

“咦,爸爸妈妈的照片,都,都弄脏了呀,都不平了。妈妈,你看这,都不平了,怎么办?”小丫头看着照片上的钢印和红印泥有点着急。

“没事儿,这不是坏了,是就要这个样子才行。”孙红叶在小丫头头上摸了一下。

“为什么?”

“有了这个,咱们才是一家人了呀,真正的一家人。”

哦,小丫头半懂不懂的点了点头,想了一下小眉头一皱:“可是,可是我的照片呢?都说是一家人了,怎么没有我的?爸爸你们,不要我了是不是?”

大眼睛一瞬间就水气朦胧了。

“怎么可能啊,咱们马上就去照,一家三口的。这个上面是人家有规定的,不能有小孩子在上面,明白吧?”

“为什么?为什么不许有小孩子?”

“因为,因为,”孙红叶看向张彦明,卡住了。

“因为小朋友长的快呀,几天就变样子了,所以不能放在这上面,这个是要保存一辈子的,得等你长大了,个子也不再长了才能上这个红本本。

就像身份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但是你和豆豆还没有,对吧?”

孙红叶眨了眨眼睛,还能这么说?想了一想,好像也没错。

张小悦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眼睛在爸爸妈妈照片上还在纠结着钢印的问题,不过到是没有追问为什么没有她的照片的事情了。

车子停到提前就找好的婚纱摄影店,一家三口进门上楼。

90年代末,婚纱摄影刚刚在国内流行,还没有大火到结婚必备的程度,但生意也不错的样子,主要是这个时候的价格还比较亲民,大部分普通人也承担得起。

后来慢慢随着造势宣传,好像结婚不拍几套婚纱照片就不对的样子,结婚照片也就变成了爆利行业。其实这东西成本低到你无法想像。

不要说设备贵,一台相机的快门寿命几万次,又不是拍一次换一个。

如果硬要说成本,90年代这会儿的成本可是比后面数码时代高多了。这会儿还是全幅胶片,很贵的。

孙红叶不喜欢婚纱,也不喜欢穿影楼里那些天天被人穿从来也不洗的所谓时装,自己给三个人带了一些衣服过来。主要是给张小悦照。

张彦君和唐静领了证带着豆豆拍过一些照片,张小悦相当羡慕,这次就是给小家伙补上愿望的。

这会儿还没有后来的那些高科技技术,所谓艺术照片大多是靠虚化和灯光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