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诸葛亮立志
类别:
其他
作者:
唔噜噜字数:2410更新时间:22/07/27 20:56:00
下邳淮埔陈氏、广陵臧氏、东海王氏、东海临朐麋氏,琅琊诸葛氏。。。世家豪族,在镇压起义上有着血淋淋的相同阶级立场,不仅自身出钱出力出人,还组成游说团体,送人上门说服各郡守国相支持州刺史。
陶谦投桃报李,任命陈瑀为治中从事,居中治事,总理全郡军政监察要务。
然而,陈瑀却不愿意做治中,不足一月就提出辞职,申请转为典农校尉。
黄巾之乱和青徐州黄巾复起,让陈瑀、陈珪普遍心生警惕,对东汉王朝的前途持悲观态度,他们决心在逆流中奋发图存。
越是乱世,越需要一支强大军队,不论是为自保,或者为有所发展。陈家佃户不少,黄巾之乱后也经常以兵法训练,却缺乏实战经验和必要的武器。陈氏等世家豪族都拥有铁匠铺,却也没有胆大到公开制作和装备大批弓弩、铠甲、兵器。这些,除了州刺史、郡守管理的武库,无人能够给予,也没有其他人能提供拥兵的名义。
陶谦仔细思考陈瑀的建议,深深地感到无法拒绝,其一,徐州有些大片大片的荒地、沼泽,明年屯田可以解决军队、流民的粮食问题。其二,老是伸手向郡县要,向世家大族、商人募捐或借贷,吃人家的嘴软,无法履行刺史的监察职责。其三,与陈氏共同拥有一支的屯田兵,可以极大的拉近相互距离,形成共同利益。
陶谦与陈氏之联盟如此紧密,以至于陈氏提出将族女嫁给陶谦之子为侧室,给同盟加上婚姻的枷锁。
陈瑀卸任后,陶谦继而任命杨赐之徒,东海郡郯县王朗接任治中从事,陈珪、等皆为州从事。
王朗又推荐推荐同年琅琊赵昱为别驾从事,推荐同郡麋竺为从事。赵昱又推荐同是琅琊人的诸葛玄。王朗、麋竺、赵昱则一同推荐逃亡东海的泰山人臧霸,现任广陵郡功曹的臧洪。。。
在青徐州黄巾的巨大压力下,青州名士、豪杰纷纷出山,或直接归于州刺史陶谦属下,或为郡县效力,以保卫乡梓为己任。
。。。
彭城相薛礼说:“本府自可组织郡兵,何须州刺史!要钱要粮没门!”
其他郡守国相,也颇有怨言。
陶谦对薛礼敢于对抗其虎威极其不满:“薛礼才干不大,胆量不小。”
作为一位不掌握行政权和财权的州刺史,陶谦有胆量、有能力迫使诸封疆大吏出钱、出粮,自有其实力。
陶谦有大批扬州人支持:老部下曹豹、曹宏,笃信佛教、善于化解黄信仰的丹阳笮荣,善于占卜、料事多中、号称神算的吴范。。。
除了人才,陶谦在担任鹰扬校尉时手下即有一支丹阳兵,少量骑兵。后来回雒阳转为议郎,士卒们一部分回乡,一部分留下继续作战,孙坚担任长沙太守,将大部分丹阳兵借走。刘备担任扶风西部都尉和东莱太守,又借走一些人,以至于陶谦无人可用,反过来要求两人还人。
刘备派遣刘繇、孙乾、太史慈将兵两千南下,包括丹阳兵在内,两千人多是经过数战的老兵,其中还包括南方稀有的500骑兵。
陶谦问长沙太守孙坚要兵,孙坚派遣丹阳人朱治率领丹阳兵一千前余人前往,此多为之前孙坚上任太守时向陶谦所借,也算人归原主。
有了3000余老兵,陶谦将之安排到才招募的郡兵、流民、佃户中为骨干,迅速形成了战斗力。直接掌握的队伍达到三万人。迅速开往东海郡北部、琊郡南部布防,将南下的青州黄巾军主力牢牢抵挡在琅琊的丘陵山岭中。
陶谦依然不满足,派曹豹、曹宏等人南下丹阳征兵,得五千人,这是他的丹阳嫡系。高官重金任命逃亡东海的藏霸、吕由、孙观等人为帅,招募泰山兵数千。
。。。
十二月初,陶谦基本扫平或赶走了广陵、下邳、彭城、东海四郡国黄巾。
而后,统帅重兵,命令彭城相薛礼、东海国相刘馗、典农校尉陈瑀,都尉、司马曹豹、曹宏、臧霸、吕由等人一齐向北,攻击张饶、管亥。与琅琊相阴德里应外合共破黄巾于开阳临沂,于是黄巾破走,无法南下东海、彭城郡。
除了琅琊郡因地形原因,依然有黄巾盘踞外,徐州共计5个郡国4个得以基本保全。陶谦的辉煌战果,得到了徐州世家、豪族、百姓的热烈支持。
对于琅琊郡人,此结果就不那么美好了。张饶、管亥率领的数万黄巾,无法南下富饶的东海、彭城掠夺,因此缺衣少粮,只能加大对琅琊郡、泰山郡城市、乡村的掠夺。
泰山郡与琅琊郡,主要有南、中、北条通道,南道沿祊河河谷、自琅琊郡治开阳到泰山费国临沂到费县,中道沿汶河、从阳都沂南到蒙阴,北道沿沂水从东莞到盖县沂水道沂源。泰山太守与郡丞诸葛珪、兵曹等分别守一道,以防黄巾。
南道祊河河谷宽敞,周边富庶,黄巾上万人涌入该道。驻守于此的诸葛珪兵力稀少,力战不敌,只好驻守城池。
陶谦派遣臧霸等人屯守开阳后,黄巾去了回不来,于是一部分继续涌入泰山、鲁国,一部分改为从中道、北道返回琅琊。
黄巾这一退就出了大事!
诸葛珪、诸葛玄的老家阳都正好在中道上。诸葛珪担心老家百姓宗族,失去冷静,奋勇追击,哪知道山道狭窄,反而被黄巾掉头伏击,一哄而上给围住。诸葛珪向来有贤名,官职也大,黄巾欲俘虏他,向泰山郡、琅琊阳都勒索钱粮。
诸葛珪不肯失陷于贼,力战之下,士卒损失惨重。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遂自刎以求黄巾饶恕伤兵。可怜诸葛珪长子诸葛瑾年仅十五岁,两个女儿本许了亲事,也被悔婚,次子诸葛亮八岁,幼子诸葛均还在流鼻涕。
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姐妹和继母一道,暂住泰山郡府衙后院,每天他们都翘首以盼,盼星星,盼月亮,等父亲丈夫归来,可惜等到的只是一具盖着破麻布的冰冷尸体。据逃回来的伤兵说黄巾虽没有破坏遗体,但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把诸葛珪随身衣物、玉佩、钱币、印绶全部扒光带走,将破烂的旧衣服盖在他身上。
幼小的诸葛亮抱着膝盖,坐在冰冷的地上,渐渐明白了一个悲惨的现实:母亲数年前去了,父亲也永远不回来了,他手指着苍天,用童稚地声音怒吼:“为什么?贼老天,为什么使良善遭难,使恶人横行?”
诸葛瑾赶紧捂住诸葛亮小嘴:“二弟,儒家士子,遵循天道孝道行事,天地生养人民,天地如父母,不可骂天。”
诸葛亮努力挣扎开来:“我今后不学没用的儒术。”
“那你学什么?”
诸葛亮:“学法家,刑罪方能扬善学兵家,平乱贼方能行仁政学农家墨家,富国强兵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