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急流勇退

类别:其他 作者:MerlinCahrin字数:3463更新时间:22/07/28 02:07:54
1854年7月8日,直秀刚带兵从庙屯回来,江川英敏就把直秀拉到自己的屋敷里嘀嘀咕咕——英敏攒了一肚子疑问,“这白主特立独行的,直秀你在白主到底攒着啥蔫坏?”

直秀笑而不答,他反问英敏:“坦庵先生两年来过的舒心么?”

一句话就把对方噎住了——英敏说白主“特立独行”,其实就是指责直秀心怀不轨甚至有大逆不道的嫌疑,而直秀反过来问他这句,其实也不是啥好话,言下之意是坦庵先生平时呕心沥血的可混出好来了么?

不提还好,一提江川英敏也自己也觉得别扭:

米人黑船到来前老爹的仕途就开始蒸蒸日上了,本来觉得“黑船这么一来,他老爹作为兰学旗帜,宦途应该更上一层楼才是”。可没想到,居然一年不如一年了,别的精通兰学的幕臣纷纷高升,可老爹不升反降,连自己这个亲儿子也受到了连累——江川英敏一直认为自己到白主这个鬼地方来就是被幕府发配了。

而且更闹心的是,眼前这个崛直秀还是沾了江川家的光才爬起来的,可江川家倒霉这个直秀反倒成了远国奉行,到哪说理去啊!

但仔细想想,好像自己家莫名其妙地转运就是从认识眼前这个崛直秀开始,莫非这是老爹的有意安排,把我放到直秀这里转转运,唔,好像真有这个可能啊。

天保十年(1839年),因为“蛮社(洋学党)之狱”,老爹被“蝮蛇”鸟居耀藏随手击倒——除了世袭的韭山代官,身上的其它役职被剥夺得干干静静,自己老爹只能在绳武馆教书为乐。

好像是天保十四年(1843年),具体记不清了,崛直秀拐弯抹角地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还献上了几本农书,也不知道因为啥得到了老爹的另眼相看——直秀表示当然是因为才华了,难道是因为长的帅不成!咦,好像这么说也不是不行啊。

之后的江川家就彻底转运了。

弘化元年(1844年),因为直秀“发明”的风车,江川家和小栗家开始结盟——小栗家需要江川坦庵以兰学巨擘的身份为风车背书,顺便在韭山推广做示范。

当年伊豆国还因为直秀献上的农书获得了丰收,加上同年内发动蛮社之狱的老中首席水野忠邦倒台,开始有人在幕府内部提议让老爹重新出山。

对了,直秀也是因为献的农学书对韭山丰收有功才被提拔为旗本的——直秀苦笑,明明原因是之前给西丸样家祥治病有功才对,幕府为了不引人注目,才把功劳压了两年,只是借韭山丰收的名头赏赐功臣而已。

之后在弘化三年(1846年),直秀还向江川家进献了蜂窝煤的制法,于是江川家的御用商人藉此成了江户石炭的大供给商,有了一份源源不断地丰厚收入。

想到这里,江川英敏看了直秀一眼,觉得“这小子其实人还行,懂得受恩不忘报”。

有钱又有给力的盟友,自己老爹的才华终于又被发现了,于是当年老爹升任勘定吟味役,算是重新回到了幕府中枢。

但接着直秀这小子就在长崎“落海失踪”了——老爹还曾经感叹来着,说什么天妒英才,当时自己还暗暗嫉妒来着。

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嘉永二年(1849年),直秀和英子、虎之助被灰头土脸地压到韭山来,当时自己确实还挺惋惜的,毕竟这胆子够大,居然敢私自出海游学,真是猛人啊。

这么多年过去,自己对直秀那点嫉妒的小心思早就淡了,当时自己好吃好喝地照顾三人,好人有好报,直秀居然在海外学到了真东西,一年时间里他居然帮助江川家把韭山炼铁所搞起来了!

当然,自己父子琢磨和准备了四五年了,但纸不捅不破,直秀确实是帮了大忙。

炼铁大成功,老爹的声望大涨,又挂了一个海防挂——虽然就是个备询的虚职,但这份荣耀可不低,这指点河山的役职,没点真本事可坐不稳,这是公方样和老中们对老爹能力的肯定。

当然直秀也凭此翻了身,从罪臣一跃成为二百石的旗本,虽然被发配到北虾夷地,但毕竟是光耀门楣了么——直秀说我十万两黄金的货物白送了,扔进海里还能听个响呢,所以二百石多么?按四公六民算,我回本要一千两百五十年!

可自从直秀远离江户后,老爹这几年就开始倒霉,江川家也开始走下坡路,这是因为啥原因呢,莫非这人是江川的福星?要真是这样,自己来白主算来对了?

江川英敏自从被任命为白主奉行并以来,就一直反思自己是怎么落到这个田地的,但坦庵先生只是开导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幕政的变化并未给儿子深究——怕英敏沉不住气,所以他真的是挺糊涂的,这两年幕府大力发展兰学产业,怎么江川家莫名其妙就走下坡路了?

他一脸沉思在这里琢磨,可直秀等了半天等不到回答,心说“莫非自己捅到英敏的肺管子了?我是要拉英敏上船,可别弄巧成拙才是”,因此他也不敢继续卖关子了,赶紧咳嗽了一声,开始分析坦庵先生这两年倒霉的原因。

“树大招风啊!”

江川家占着韭山炼铁所,盐铁乃天下之巨利,除非坦庵先生仕途再进一步,不说大目付,就起码也得是江户町奉行、勘定奉行这种役职才能保住自己不受围攻。

可三奉行的高位哪里那么容易得?

况且江川先生还是兰学巨擘,对头鸟居耀藏倒了,可幕府多的是儒臣,看不惯他的人海了去了。

就说鸟居耀藏吧,他是大学头林述斋之子,林家世袭大学头之位掌管官学昌平簧,幕府重臣全都是人家的门生故吏——连你老爹也是,斗得过人家嘛?

再说干嘛要硬斗?

你就拿前年提拔为勘定奉行的川路圣谟大人来说吧,人家也精通兰学,可重来他都以儒臣自居,平常对儒学与兰学之争退避三舍,不是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当上了勘定奉行么。

江川英敏听了直秀一席话脸色有点不好看,但他也知道这是肺腑之言,不是至亲好友谁没事跟他说这个,另外其实他也对老爹树敌过多有点不满,因此勉强哼了一声表示同意。

但他可不想光听这个,直秀你分析的再好拿不出办法来也是无用,于是他问直秀:“如之奈何?”也就是问“怎么应对才好”?

直秀笑了,他说:“我哪懂这些,我看先生应付的井井有条,

叹为观止啊。”

英敏听愣了,我老爹干啥我还不清楚么——人家说要新建炼铁所他就给人给物,连个折扣都不打;一下新增了八个海防挂也不说话,说改浦贺水道的台场布置也不反驳,等我被发配到白主这了,他还诚惶诚恐地上奏要把“勘定吟味役”和”海防挂”的役职一起辞掉,准备回韭山啃老米饭去,这叫“井井有条、叹为观止”,你的标准太低了吧?

是的,去年十二月初幕府并没有大肆追究韭山炼铁所事故给公方样添堵的事,还把江川英敏提拔为“白主奉行并”。对此坦庵先生啥也没做,但等公方样就任大位一个月后,他突然上书,以“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为由向幕府辞官,“勘定吟味役”和”海防挂”都不做了。

当时坦庵先生是五十四岁,在此时确实算高龄了,而且他平时忙忙碌碌的确实很辛苦,“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不是借口而是实情。

除了辞官,江川太郎左卫门还提出了两条建议:

一是将韭山炼铁厂迁往横须贺——横滨炼铁厂已经开始运行了,但横须贺因为缺乏专业人材等原因迟迟没有进展;

二是在伊豆国下田港设立下田奉行,请幕府“择良材而任之”。

这两条建议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韭山炼铁所是人家江川一手创立的,据说光筹划就用了五年,这说让就让出来,还想怎么样?过桥抽板也不能太明显了,幕府的体统还要不要了。

而设立“下田奉行”就更大公无私了——江川家是幕府创立之初就明确的世袭韭山代官,说不好听一点,伊豆国就是江川家半公开的私领,这下田奉行一设立,伊豆国下田港和周围领地就直接划出去了,而且人家还要求“择良材而任之”,也就是说不干扰役职人选,做到这个程度谁敢说江川不忠心。

况且江川把理由都替幕府想好了——米人水军提督佩里狡诈无信,虽说佩里答应下次来到长崎等消息,可万一人家是虚晃一招呢?到时再闯到浦贺港或江户湾来,那不就抓瞎了么。而且就算米人不来这一招,那万一其它西洋诸国有样学样呢?浦贺港为江户湾锁钥,还是放到下田港好了,万一,我说万一有急,打发到下田来不是比浦贺离江户远点么。

江川这两条建议把新任公方样家定(家祥就任将军时更名为家定)和老中们感动坏了,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当然要温言挽留,但坦庵先生死活不改口,好说歹说之后大家各让一步:

“勘定吟味役”不用江川你再做了,但韭山炼铁所在韭山,英敏去白主了,年轻人们应该振翅高飞,但江川你还是要把重任挑起来,“头取”你兼任好了。

但“海防挂”可不能推卸,现在正是报效幕府的时候,江川你身体不适,以后可以少操心实物,主要备咨询就好。

至于 “设立下田奉行”,等我们研究研究再说。

当时英敏还在家里被禁足,偶然听说这些后很是不满,还因此和老爹吵了一架,现在直秀说江川先生应对的“井井有条、叹为观止”,他觉得这不是说反话吧?可他见直秀的态度很端正,因此他也仔细地考虑起来,渐渐觉得直秀说得还真是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