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风起云涌
类别:
其他
作者:
逍尘子字数:4368更新时间:22/07/28 03:10:40
燕京郊外,崇山峻岭之间。
此时,刚刚返回到蜉蝣寺中的真吴老僧一刻也不敢耽误,很快便进入到密室之中。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全知全能的圣主啊,您是永恒不灭的无上真神……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全知全能的圣主啊,您的奴仆乞求您的降临……”
焚香点烛之后,真吴老僧恭敬至极的跪倒在地,向着面前的黑袍神像不断祈祷。很快,那神像亮起黑光,圣主已经到来。
“你可知错?”那圣主话虽平静,但是,其中透露出来若有若无的冰冷怒意,却是令的真吴老僧浑身颤抖。
“奴仆知错,不该如此大意,结果令的小弟丧命,更导致蜀地分舵苦心经营的力量尽都毁于一旦。”真吴老僧不敢有半点隐瞒,开口承认道。
“倒是不糊涂,可是,为什么总是做些糊涂事?”显然,圣主的愤怒并没有消减多少,再次问道,
“那么,背后的原因可曾查探清楚?”
“启禀圣主,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极有可能是因为苗疆圣山那位圣女。她隐藏极深,竟然能够不被圣虫夺舍,这才导致情报泄露,最终反被埋伏。”
“苗疆圣女?”圣主虚幻的光影微微闪烁,似是在推算着什么。蓦地,其忽然轻咦一声道,
“你猜的没错,此女确实没有被夺舍。不过,她所修行的只是残缺不全的神道功法,威力有限,显然不可能有抵御圣虫的能力。”
“那……那是为何?”
真吴不禁有些愣住,难不成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此事极为怪异,便是本座全力推算,仍旧模糊一片。似乎,涉及到更为神秘的存在。又或者,还是‘他’的意识在作怪?”顿了顿,那圣主接着道,
“你要立刻动身,务必将其调查清楚。”
“奴仆遵命。”
……
不知从何时开始,天下变得不安分起来。修行界如此,世俗朝堂之中同样如此。
尤其是这一段时间,赵佶竟然借着王皇后诞下龙子的大喜之事,突然颁下圣旨,要减免税赋,更要大肆封赏天下有功之臣。
前者还好,大宋七代皇帝励精图治,积累下来丰厚的家底。而官家上位之后也依旧保持着节俭? 自然不差钱。
然而? 那后面的封赏却是有些不对劲了。其中竟然囊括了边境之地的军官士兵? 以褒奖其保家卫国之功。尤其是特意提到了西北之地种家,折家等等军门世家。
这是要做什么?拉拢那些粗鄙武夫?太祖有言,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天下万千忠心耿耿的圣人弟子辅佐难道还不够?
延和殿中? 此时? 章惇正恭敬的站立在大殿中央? 等待着官家的回答。就在刚才? 他将朝堂之上众多官员联名拟写的奏章递了上去? 目的便是为了劝谏官家收回成命。
然而,赵佶只将他的奏章简单看了一遍,之后便放在一边? 继续忙碌起其他的事情,好像将他忘却了一般。
章惇实在有些尴尬? 也不知该主动开口,还是不开口。既想要提醒一句? 又生怕打扰到对方。而且,站了这么长时间,双腿有些打颤,实在坚持不住了。
“官家……官家……”终于忍不住,轻声喊了几句。却在此时,只见的赵佶抬起头来,一脸诧异的问道:
“丞相怎的还在这里,是还有什么事情吗?”
“……”章惇不禁有些愕然,明明是有重要的事情讨论,更是递了奏章,怎的看过之后便不认账了?
“启奏官家,是关于封赏边军之事。官家诞下龙子,自然是上天庇佑,值得庆贺。可是,仅凭此事便大肆封赏边军,着实有些不符合规制。毕竟,军队事关重大,没有功勋,如何可以随便封赏?”
“原来如此。”赵佶顿时露出恍然之色,却是忽然又道,
“丞相所言虽然不错,可是,却也有所疏漏。边境多有强邻,如辽,西夏等等,尽都对我大宋虎视眈眈,不时便有骚扰之事发生。若非这些边军将士们不辞辛劳,拼死守卫,如何能够保得住这繁华盛世?”
“食君之禄,忠君守国本为武人分内之事,又何必另行封赏,岂不是赏罚不明?”
“丞相此言差矣。”赵佶神色不变,反问道,
“皇后诞下龙子,江山后继有人,这难道不是应该普天同庆的大事?朕心中高兴,封赏天下,也是为了能让我大宋子民尽都能够分享这一喜悦,有什么不对吗?
更何况,朕的封赏名单中不止有边军,更有朝中各部文臣,可有偏薄之处?难不成丞相觉得,边军便不是我大宋子民?”
“官家息怒,臣并无此意,只是……”
“好了。”赵佶直接打断了对方,
“圣旨既然已经下达,那么便是金口玉言,如何能够朝令夕改?丞相也不希望朕成为一个言而无信之君吧?”
“臣……臣不敢。”章惇张了张嘴,却终是结结巴巴回道。
不知怎的,皇帝看起来平淡随和,说话更是不急不慢,没有半点怒意。可是,当自己与其目光对视之时,心中总是莫名其妙的感到发怵,仿佛只要继续硬顶下去便会万劫不复似得。
“我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胆小如鼠?”
心中纠结着,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对了,还有一事。”赵佶向着身旁的内侍挥了挥手,吩咐道,
“去给章相搬把椅子过来。”
“谢官家恩典。”
章惇年龄已经不小,是真的有些站不住了。听得官家赐坐,顿时感激不已,看来,官家对自己还是关切的。
待得坐下之后,这才问道,
“不知官家有何事交代?”
“是关于朕的那几位兄弟之事。”赵佶脸上适时透出一丝惆怅,接着道,
“实不相瞒,昨日朕做了一场怪梦,梦中见到了父皇。他特意嘱咐于朕,要我照顾好宫中各位母妃以及几位兄弟。”
“这……”章惇怔了怔,官家突然提到神宗皇帝做什么?是有什么用意吗?
“官家继位以来,无论是对于宫内,还是宫外诸位皇子尽都妥善安置,并无不妥之处啊?”
“章相所言不错,朕确实没有亏待他们。”赵佶点点头,却是忽然话锋一转道,
“可是,朕那几位兄弟尽都是有才华之辈,更是二十左右的大好年纪,仅仅只是锦衣玉食,庸碌一生,未免有些浪费了。”
“官家莫不是想……”
章惇心中咯噔一下,立刻便明白了官家的意思。极有可能,是想要增加几位王爷的权力。
事实上,几位王爷不但有王爵,更是有官职在身的。只是,为了防止其生出不必要的野心,故而,所授的尽都是虚职而已。
“看来你也想到了。”赵佶点点头,
“父皇子女虽众,却大都夭折,如今依旧存活的却是寥寥数位。作为他们的兄长,朕也不想荒废了他们的才华,故而,想给他们一个施展的机会。”
听到官家肯定的回答,章惇顿时眉头紧皱,沉默不语。这可不是小事,而是改变祖制的大事。
大宋建立之初,太祖便吸取了周、汉、唐等强盛王朝的教训,故而,对于宗室极为防范,重视。从那时候开始便极力限制宗室的发展。
之后到了太宗朝,因着得位不正,更是越发严格。宗室子弟被授予崇高的虚职并广赐宅田,却近乎于圈养,不允许参与任何朝政之事。
后来,这一政策因着宗室子弟数量越来越庞大,稍微有所改变。但是,总得方向没有变,依旧是不能有任何作乱的机会。
这一点,不只是皇帝的原因,更是文臣集团的需要。毕竟,官职就那么多,若是宗室子弟上位,且不说造反与否,首先利益受损的定然是他们。
想到这里,章惇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起身道:
“官家容禀,微臣觉得,此事万万不可。”
“哦?”赵佶目光微凝,喃喃道,
“原因呢?还是说章相觉得,朕的那些兄弟们都是废物,活该庸庸碌碌一辈子?”
“微臣不敢。”章惇连忙施了一礼,接着道,
“官家关爱兄弟之情,臣能够理解。可是,这毕竟是大宋开国以来的祖制,不可轻动。否则,难免会再演汉唐旧事。”
“你是觉得,朕的几位皇兄皇弟会如汉唐王朝的宗室一样,起兵造反了?”
“官家恕罪,臣并无妄加揣测之意,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章惇这一次没有否认,反而直言不讳道。
“看来,这是真的触及到了对方的底线,否则,以章惇的老奸巨猾,定然不会这么强硬的反对。”赵佶心中思索,却是随即话锋一转道,
“好吧,此事便暂时搁置,以后再议吧。”
“官家英明。”
……
延和殿中的对话并没有瞒住太久,很快便如一阵风一般刮遍了整个汴京城。所有的在朝官员尽都沸腾了。
官家这段时间是怎么了,怎的屡屡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之前为了庆祝龙子诞生,大肆封赏边军倒也罢了,如今竟又打算为宗室松绑,让其具备参与朝政的能力。
这是疯了吗,难不成不明白,宗室与官员本质的不同,其身上可是留着赵家的血,同样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
有朝一日,若是出现一位野心勃勃之辈,手中又掌握了权力,那么,勾连群臣,谋夺皇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文官集团也不傻,自然能够想到,若是此事真的发生,会直接侵害他们的利益。故而,仿佛被刺激到了一般,尽都大肆议论,列举此事的种种弊端。
皇宫之内同样不安宁,
此时,赵佶应向太后的召见赶来宝慈宫中。刚一进来,便见得对方一脸严肃,俨然一副将要爆发的模样。
“可是内侍们有谁做的不好,冒犯了娘娘,让您如此生气?”行礼之后,赵佶神色平静,主动询问道。
“内侍们可没有胆量冒犯哀家,倒是官家你,若是生出什么昏庸的念头,导致国朝不稳,才会令的哀家心痛。”
“看来,娘娘也是听到了朕与章相之间谈论之事了。”赵佶坐下之后,挥手斥退了服侍的宫女,确定周围足够安静之后,方才接着问道,
“娘娘对此有什么看法?”
“祖制不可轻改,历代先皇定下如此规矩,不是没有原因的。你也不糊涂,难不成便想不到这其中的道理?”
“朕自然想得到,无非就是担心宗室做大,以致发生篡权乱政之事。”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生出此等念头,这不是惑乱人心吗?这天下是赵家的天下不假,可是,做主的却只能是官家你一个人,否则,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娘娘真的认为,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做主的是朕?”赵佶没有回答对方,反而似笑非笑的反问道。
“什……什么意思?”向太后愣了一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喃喃道,
“天下不是赵家的,还会是谁的?”
见得对方一脸茫然的模样,赵佶忽然叹了口气,这才徐徐说道:
“昔日父皇在位,曾召见王荆公与枢密使文彦博商议,讨论变法之事。文彦博曾言,祖宗法制犹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父皇再问,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
“这……”听到对方忽然提到神宗,又提到王安石,向太后顿时面色微变,试探道,
“官家难道是打算效仿先帝,重启变法之事?”
由不得向太后不担心,身为旧党的一员,对于变法,她是极力反对得。倒不是因为偏袒谁,而是她清楚的知道,变法之事太过艰难,受到的阻力太多,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昔日自己的丈夫,也就是神宗皇帝,开始之时也是信心十足,可惜,最终仍旧顶不住压力,选择了妥协。到了此时,更是没有条件了。
“我说的不是变法,而是文枢密那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回答。”赵佶微微摇头,沉声道,
“娘娘难道不觉得,这天下已经是士大夫的天下,而朕,不过是他们推举出来,垂拱而治的傀儡吗?”
说到这里,其目光死死盯向向太后,此时的对方,早已经被他的说法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没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