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借壳的成本
类别:
其他
作者:
离月上雪字数:1706更新时间:23/07/15 22:09:41
借壳成本是指上市公司如果被人借壳,借壳实现后公司的合理市值要被摊薄的部分。
常规借壳方案的成本计算如下:
交易前,假设咱们想买的壳公司市值50亿元,壳资产利润5亿元。交易完成后,壳公司市盈率为50倍,总市值变成5亿乘以50等于250亿,且借壳方持股65%,那么上市公司的借壳成本=250亿×(1-65%)=87.5亿元。
我国每年A股的借壳成本在80亿至100亿的区间内。但这只是理论情况,现实中,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愿意自己公司的价值借壳后被摊薄这么多?
在借壳上市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借壳成本在30亿至40亿之间,超过50亿元的壳就基本没人愿意给你借了。
不管IPO或债券业务怎么火,借壳市场就跟个打坐的和尚一样淡定,每年成功交易的数量就几十家,没出现过断崖式下跌,也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限制太多,归纳来看有七点:1.上市公司具备壳条件;2.壳方股东有交易意愿;3.壳方股东交易诉求合理;4.借壳方有交易意愿;5.借壳方诉求合理;6.借壳资产体量够大;7.借壳资产符合IPO条件。七个条件缺一不可。如何判断交易双方是否满足条件,如何筛选借壳标的,就是投资银行、律师和会计师等资本中介的共同工作了。
市场上每年愿意把自己当成壳给别人借的上市公司有几百家,想借别人壳,自己又符合IPO条件的公司也有几百家,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意愿磋商、讨价还价、利益平衡后,成功达成交易的概率在10%以下。
这跟找对象差不多,要不就是互相看不对眼,要不就是看对眼了三观不合,要不就是只想恋爱不想结婚,或者都已经走到民政局排队了,又临时反悔……总之借壳这事儿,强求不得。
2017年,除了国家规定创业板公司不能借壳外,其他所有的上市公司理论上都能被借壳,但借壳发生率很低,且市值越大的公司被借壳的概率越小。比如,40亿壳被重组的概率可能不及30亿壳的20%,而超过50亿的壳公司,被借壳的概率就已经接近零了。实际市场行情造成了借壳市场壳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从而将理论上的估值体系孤立于市场之外。
王潮当然不会跟红水科技的董事长曾志成说:曾总您脑子能不能清醒一点?贵公司去年就3000万左右的净利润,之前都在亏钱,怎么可能有钱买几十亿的壳?要买也是像天英控股那样财大气粗的企业才买得起。一个情商高的人,总能在说话时设定合适的界限,专注于解决办法而非问题本身。
如果说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套路,那么蒋一帆的师兄王潮也是一个将套路玩得很溜的人。他此时只是非常平和地,将目前市场行情给曾志成介绍了一下,曾志成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目前的斤两,也就打消了买壳的冲动。
“曾总您放心,目前IPO审核速度大幅提高了,今年有望审核完400家企业,而且审核力度也不紧。”王潮话说到这里时,蒋一帆突然感觉一阵反胃,没来得及打招呼就起身冲去了卫生间。一阵狂吐后,胃酸混在酒水里一同从食道涌了出来,蒋一帆感觉喉咙酸得发麻。他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最开始就不接受三云特钢那几条生产线,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就不用变了。
蒋一帆知道自己突然离席,无论是王潮还是客户都应该大致明白个所以然,他们会怎么看待自己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混投资圈的料么?
新工作的压力其实只是一方面,更棘手的还是自己家的新城集团。
新城得尽快想出办法,在减压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最主要是提高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否则工人下岗、企业亏损和将来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但这个目的显然是简单的资产重组无法达到的,难道真的要走到卖壳的地步么?
想到这里,蒋一帆默默从兜里拿出了钱包,翻开便看到了他想念的王暮雪。是的,今日,2017年5月2日,是蒋一帆的生日。
蒋一帆抽出了五张照片,翻到背面空白的一张,写下了今年的生日愿望。他突然想到了门口那首诗,他想和照片中的女孩一起虚度时光,不用长,就是今日,只是今日就够了。
离开明和证券后,蒋一帆没有主动联系过王暮雪,也没有再跟她见过面,作家三毛曾经说过: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没关系,当你有了想见的人,你便不再是孤身一人了。”蒋一帆这么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