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批复

类别:其他 作者:最强铜五字数:2116更新时间:22/07/29 08:03:30
就在这个时候,李宏等人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转头看去,说话的人原来是司徒枫,而司徒枫的身后此时正跟着一名士兵。

这个士兵满脸疲惫,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再看到李宏之后,连忙跪倒在地:“属下参见将军。”

李宏连忙快走两步,把他从地上扶了起来:“咱们都是自家兄弟,就不用如此客气了,之前让你送回长安的信已经送到了吧。”

“属下幸不辱命,不仅仅把那封书信送回到了长安,而且现在还带着长安城的批复改回来了,我看到咱们有大批军队在这这里驻扎,相比将军已经顺利收复了双桥镇,所以就特地把书信送到了这里。”

李宏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

随后伸手接过书信,然后对一旁的司徒枫吩咐道:“现在先安排这位兄弟下去休息,给他准备一些酒菜,为他接风洗尘。”

“明白了,将军,我这就去做。”

司徒枫说完之后转身离开了这里,李宏随便在这里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然后打开了手上的信封。

这信封上面还烙着印,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在中途打开,现在看到上面的烙印还在,李宏就知道这长安城中批复回来的书信在途中并没有被人打开过。

随后,他直接伸手打开了书信。

李宏将军,见信如晤。

转瞬之间,将军已经离开长安半年有余,这半年时间里,我一直对于将军牵肠挂肚,一来盼望将军早日回归,二来又怕将军回归之后,边关之事无人料理,可谓是忧患颇多。

正所谓国乱思良将,自从将军入仕以后,整理长安法度,肃清朝内乱党,平定匈奴混乱,可谓是屡建战功。

朕闻听将军调任以后,平定突厥部落,整肃边关政事,桩桩件件深得我心,唯盼望将军能够爱惜身体,日后还需调回长安,陪伴于朕之左右,为朕攘除忧乱,肃清朝纲。

将军,上书之事朕已和诸位大臣商讨,双桥镇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切不可失,希望将军能够尽快平定叛乱,收复双桥镇,此事,朕已应允,希望将军切莫犹豫,早日出兵方为上策。

看完这封简短的书信之后,李天满意的点了点头,最起码现在朝野上下对他的非议已经不再是那么多了,而且这次他主张攻打双桥镇之事,也是那些大臣商议允许之下方才决定的。

虽然李宏对于他们同不同意这件事也并不是那么顾忌,即便是他们不同意,现在双桥镇也已经被打下来了,这里距离长安毕竟是天高皇帝远,他们即便是不同意也没用。

不过李宏还是随手把这封信递给了曹猛:“把这封信妥善收起来,等我回去之后再写信告知长安。”

这边的事情此时都已经全部解决,不过李宏其实想来还是颁布了另一条命令,那就是把这里所有的粮食全都归还给周围的县城。

之前他的军队驻扎在这里,粮草辎重也没有带够,粮草都是从周围的县镇借过来的,现如今既然攻克了这里,那就必须要把之前借来的粮食全都还回去。

随后李宏在这里留下一部分人,让他们继续清点这一次他们所得到的东西,然后命令另一部分人把粮食全都装到车上,准备归还回去。

至于他,则是率领军队先回了军营,身边带着两名随行的副将,正是董承畴和曹猛。

两个人随他一同回到军营,董俊此时则是率领着城中的官员前来迎接,在看到董俊之后,李宏第一句话就是立刻派遣军队前去保护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

虽然他之前下令穷寇莫追,不过,他现在已经断定,王建十之**可能会率领自己的部队侵占草原之上其他的部族。

此人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否则也不会在双桥镇这里聚集军队和朝廷公然造反。

所以这个人不得不防备,而且他手下的军队虽然被打散了,可是想要凝聚到一起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他真的率领军队和王建殊死一搏的话,即便能够把王建的整支军队全歼,他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就是他之前不允许军队进行追杀的原因,可是不进行追杀,是不进行追杀,也不能任由他们祸害其他的人。

随后他又询问了一下纳兰那只部族的迁徙情况,纳兰的部落现在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经来到了这里,而且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制弓弦。

至于纳兰和昂纳吉措,现在还没有过来,说是之前的部族那里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在回来之后,李宏处理了一下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所积攒下来的军务,晚上的时候开始给长安写信,准备回应这边的情况。

陛下万安,微臣李宏得陛下赏识,颇为感动,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因为战机转瞬即逝,所以在之前的信件送往长安之后微臣就立刻调集军队,大举攻袭双桥镇,至目前为止,双桥镇已经全部沦陷,尽归我手,城中百姓未受到滋扰,至于此次战争所获,微臣尚且没有进行清点,清点完毕之后会统一上报朝廷。

微臣来到此处之后,对于军费所用颇多,希望陛下能够谅解,而且来到此处之后几番对外征战,不知道朝廷之中可否有人对我有意见。

希望陛下不要过度偏袒微臣,以免引起其他的朝臣不满。

李宏写完之后,命令传信兵尽快把这封信送往长安,然后他也看了一下军营中最近统筹出来的报告。

这半年时间里,他总共对外发兵数次,和之前王方翼的治理方略不同,他来到这里之后,则是主要对外发起攻击,不过所获得的成效也是颇为显著,在最近这段时间里,这里的百姓没有受到任何的骚扰,对于朝廷的认可度也比之前更高了。

而且李宏来到这里之后鼓励农民开荒,这些也全都被当地的县令传达给了长安,虽然他并没有在表面上邀功,不过现在长安那边也全都知道了他来到这里之后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