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微服私访6
类别:
其他
作者:
勇起笔字数:2089更新时间:22/07/29 15:17:40
再之后,官府也参与了进来,最后因为军需超额发行,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交子严重贬值而被禁止发行。
不过官府已经尝到了甜头,岂能放弃这么好的“买卖”,交子被禁了,官府又开始发行“钱引”,这次是有官府主导的全国发行。
“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超过了商人发行的“交子”。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跌的很快,到了现在已经贬值得基本不被小商人和百姓认同。
这也是许翰询问姜彬的原因。若是“钱引”,那个店家儿子根本不可能欢喜的接受。
“这不是‘钱引’,是我们兴汉盟发行的粮票,一斤粮票可以在兴汉盟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一家粮店里兑换一斤粮食,仅限粗粮。也可以兑换细粮和其他日用,不过会根据市价与粗粮价值的差额,核算所需粮票。”姜彬解释道。
“给我看看。”许翰伸出手。
姜彬只得又从衣袋中掏出粮票,将一叠粮票一起递给许翰。
许翰接过粮票,抽出一张仔细查看,这粮票长四寸,宽两寸,正面画着麦穗、飞鸟,图案中写着“兴汉盟政部财司印制”、“壹斤”、“靖炎元年”等字。
翻到背面,正中间画着一幅泰山画。
图案非常的细致,以许翰的目力已经看不清细致处,只能隐约看到麦穗上的麦芒依稀可辨。
“竟然这么印制的这么细致,这么精美,让人叹为观止。”许翰啧啧称奇。
“确实精美,这粮票发行了快一年了,这已经是第二版,现在市面连第一版的伪票都没见过。以常人的技艺,就算登峰造极也仿造不出来。”姜彬自豪道。
“既然你们兴汉盟有这巧夺天工的技艺,为什么不直接发行‘钱引’之类的纸钞,若是这纸可以当钱用,那你们兴汉盟就再也不会缺钱用了。”许翰问道。
“并不是这样的,盟里也有人提出过同样的疑问,我们盟主特意召开了一次大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为我们解释了随意增发的危害,会对兴汉盟的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兴汉盟现在还很弱小,信誉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还不足以让我们拿来挥霍。”姜彬解释道。
许翰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赵国的“交子”和“钱引”就是前车之鉴,他只是想让姜彬给自己多说一些兴汉盟的各种信息。
看姜彬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继续问道:“说的很有道理,你们盟主还给你们讲什么了?”
“说了很多,不过我能记住的不多。他说赵国发行的‘交子’、‘钱引’和我们兴汉盟发行的‘粮票’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一种信用货币。信誉是这种货币的基础,若是没有信誉了,这些货币就一文不值了。还说‘交子’是银本位的信用货币,‘粮票’是粮本位的信用货币。”姜彬解释道。
“什么事‘银本位’?”许翰问道。
“就是以银子为本钱发行的纸币。”姜彬说完不再多说,已经反应过来,现在许翰还不是自己人。
其实刘信启一开始也在发行“银本位”还是“粮本位”货币之间犹豫过,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发行“粮本位”的货币,现在兴汉盟的经济体系中,粮食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还不能反哺农业,所以必须将粮食安全立在第一位。
华夏古代其实一直都是粮本位,财政收入统计中粮食收入占大部分,古代官员的俸禄,也多是以粮食作为收入标准。刘信启穿越前看过一篇冷知识的帖子,知道后世共和国刚成立,第一年财政收入也是以粮食作为结算的,隐约记得当时是一年收入三百多亿斤。
看到姜彬不再进行更加细致的解释,许翰适可而止,将左手的一叠粮票还给他,右手的一张一斤粮票却留了下来:“这张给我如何?我用钱和你换。”
“不用换,送给您了。这一斤粮票只值五文钱,在任何一个粮店都可以兑换,你若是想要,回城了可以直接去粮店换,各种面值得的都有,最大面值有一百斤。”姜彬说完继续前头带路,许翰跟上。
两人出了杨家村,继续朝西,走了三里路,终于来到了流民安置点。
这个安置点由整齐排列的帐篷组成,打眼一看,有三四十顶。外围设置有栅栏,四边都有开门。两人在东门被守卫验过身份后进入安置点。
许翰进入安置点后就开始四处大量,发现这个安置点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点也没有以前看过的流民营地那种死气沉沉、哀嚎遍地的样子。
“北边有给流民准备的稠粥,我们去吃点吧,走了半天,这会已经饿的厉害。”姜彬说道。
“好,你前面带路。”
两人来到安置点北边,这里已经排了两行队,每行都有近百人,姜彬带着许翰随便选了一队排在队尾。
因为只是稠粥,打饭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姜彬跟前。
“你们不是流民吧?没碗,也没有饭票。”打饭的伙夫放下饭勺问道。
姜彬掏出自己的证件和两张一斤的粮票递向打饭的人:“这是我的工作证,来这里有公务,这是我们两人吃饭的粮票。”
一直站在旁边的守卫上前接过,打开证件看了起来,并且抬头对照姜彬的相貌,确认无误后合上证件问道:“你没问题,他呢?”
问的是许翰。
“这是许翰许先生,礼司的客人。”姜彬介绍道。
“给他们盛饭。”看到只是一个文弱老者,守卫没有继续盘查,对伙夫说道。
伙夫接过姜彬的粮票,从身后的竹筐中拿出两套干净的碗筷,为两人各盛了一碗稠粥:“吃完将碗筷还回来。”
“好的。”两人找了一块空地,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