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抗激烈
类别:
其他
作者:
勇起笔字数:2169更新时间:22/07/29 15:19:18
(还没该错别字)
“射击!”
不待伪齐军站稳脚跟,刘信昂直接命令第九野战团的士兵开始攻击。
城中道路过窄,大大影响了野战军的攻击面,就算知州府前面有片大空地,左右也就排开不到五十步。
刘信昂灵机一动,直接加了一排,使的“三段击排枪阵”变成了“四段击排枪阵”。
攻击了两轮,发现效果不错,又加了一排。
增加到“五段击排枪阵”的时候,射速的增加明显减缓,刘信昂就停止了变阵。
“五段击排枪阵”已经将射击速度压缩半息的事件,随着配合熟练,间隙还在逐渐缩小。
“射击!”
“射击!”
营长的命令连续的发出,几乎没有间隔。
对面的伪齐军就惨了,面对这“疾风骤雨”似的攻击,军阵根本就不能往前进一步,反而因为前排不断的倒毙,整体阵型在逐步后退,渐渐接近临沂知州府衙大门。
“嗖!!”
一声不同于弓矢的破空声传来,刘信昂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五段击排枪阵”有两个战士被一杆接近一丈长的弩矢串在在了一起。
“床子弩!”
这是刘信昂第一次见到己方的将士被床子弩射死。之前与伪齐和金国的战争中,最后虽然有缴获床子弩,但这些床子弩都没有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快!杀了操弩之人!”刘信昂大声命令。
身边的十个警卫和五个军官,十五个战士快速组成一个突击阵,朝着巨型弩矢射来的方向冲去。
冲进伪齐军阵的时候,伪齐指挥将领不顾自己人和敌人胶着在一起,指挥后方的弓箭手朝着突袭小组射出了一波箭雨,战士门用盾牌护住头脸,不顾箭矢,埋头直冲。
“嗖!!”又是一只巨型弩矢射出。射击路径被一个冲刺的战士挡住。
条件反射的,战士用刀劈向弩矢。“铛”的一声响,刀被撞会,弓矢径直上前,射在战士肩膀上。钢制护肩被射穿,射透。
最终,弩矢卡在了战士肩膀上,战士的重型甲胄立了首功。
“不用管我,你们快冲过去!”
受伤的战士大喊。
突击队留下一人,照看受伤战士,护着他后撤,其他人继续前冲。
“扔手榴弹!”
点燃的手榴弹被扔上的墙头,架设床子弩的位置。
“轰!”一声巨响。床子弩被炸的从墙头掉下来。
随着这一声巨响,知州府的守军终于崩溃。
“我们赢了!”刘信昂道。
“全军突击!”一直没有位置参战的一营将士,直接刺刀上枪,朝着逃窜的伪齐士兵冲了过去。
“来人,帮我扶着箭杆。”刘信昂看到受伤战士,仍然驾着近一丈长的弩矢。
两个军官走过来,帮着扶稳箭杆,刘信昂山前,刷刷两刀,将箭杆砍的只剩一尺多一点。
震动带动伤口,战士疼的一哆嗦。
“忍着点,等医疗兵入城,就给诊治,死不了。”在训练营里,大家都学过基础的医护知识,知道这箭杆不能拔,只能等医生过来处理。
“你也憨的很,箭射过来不会躲啊?”有军官笑骂道。
战士体质,有了防备,躲还是可以躲过的。
“我后面都是普通火枪兵,我多了,不知道死几个。”
众人听了沉默,刘信昂上前拍了拍他未受伤的肩膀,夸赞道:“好样的。”
……
承县,谛听驻地。
“有多少人参与到了这件事里?”穆飞对着探查回来的手下问道。
“八成的士绅和富商都参与了。”手下回道。
前段时间,兴汉盟军队西出的消息传了过来,连战连捷德战绩让伪齐境内的士绅和商人都很慌。
谛听在承县渗透的一个官员下人,传递出来消息,城里的商人、士绅和官员正在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组织民兵,打算对抗接下来有可能到来的兴汉盟军队。
这些人空前的团结,比面对金国的时候要团结百倍。
承县位于沂州,临沂西南,距离赵国通知的河南之地很近。
这些士绅在面对金国时,和被伪齐通知的时候,都没有产生过这么强烈的反抗之心。
“有多少兵力了?”穆飞问道。
“接近一万了。”
听到这个数字,穆飞很是惊心,若是西边的城池都这么做,兴汉盟的西向之路将会变得非常坎坷。
“快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攻打临沂的统帅和盟主。”
“是!”
……
刘信启收到承县的情报时,正站在邹平县被城门楼上。
军队十一日出发,十二日到达长山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比淄川的抵抗还要强烈。
城中的士绅组织了超过六千人死命的防守。
刘信启带领着军队杀了近半的守军,才攻下城池,己方也死伤近百,弹药也浪费的许多。
后来知道孙立带领的军队攻打高苑县也遇到了同样顽强的抵抗,因为有水师战船帮忙,死伤比刘信启少一些。
十三日攻下长县,十五日两军合兵攻打邹平县。
邹平县在济水北岸,可以水师帮忙,最终在两个时辰内攻了下来。
不过邹平的抵抗比长山县还要厉害,那些士绅掏空了家底,雇佣城中的青壮,还从城外招募了大量的青壮。
“怎么会这样?”孙立看着刘信启递过来的情报,有些不理解。
“既得利益阶层反应过来了,我们动了他们的根本。”刘信启回道。
最近收到很多的情报,除了西边的城池正在大规模组织防御之外。兴汉盟之前占领的城池也有些蠢蠢欲动,乡野之间甚至已经有民兵聚集,许翰的运粮队已经开始遇到袭击。
刘信启早就预料到他会收到整个阶层的反抗,但是没想这种反抗到来的这么快。他占领的地盘还没有达到一路之地,这些士绅阶层就已经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歇斯底里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文盲比例太高了,治国理政离不开读书人。
这也是读书人面对改朝换代波澜不惊的本钱。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这个“帝王”并没有特指姓什么,姓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