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一样才能造就传奇
类别:
其他
作者:
青薇筱语字数:2124更新时间:22/07/30 10:12:32
尧里瓦斯果然是个作家的水平,视角是他们这群人暂时无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李白后来就一直归隐山林,修仙写诗来关怀人间疾苦了吗?”
最终,楚丽华还是按耐不住,打断了这个氛围。
——“哈哈,那当然不是了这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李白了。
他修道的神仙日子没有持续太久,李白五十五岁那年,安禄山起兵攻入长安,唐明皇和太子分头逃跑,一个去了四川,一个去了灵武,把长安城拱手让给了胡人。
这时,对世界失望的李白,又燃起了使命感。
国家危难,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虽然李白认为他追求的东西不在政坛,但他还是写了很多诗歌表达对皇帝的不满: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背过的那首《蜀道难》就写在这段时间。
他问‘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翻译过来就是,你大老远地跑到四川来干什么呢?
他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别留在成都享乐了,想想长安吧!这几乎是愤怒地狂喊了。
浪漫的神仙因为战乱彻底严肃了起来,悲愤了起来。在人间被荼毒的时候,他才发现,虽然这个世界空无而没有意义,但他依然爱这个世界。
只要有兴风作浪的人,世界上就有他李白应该站的位置。
他还写过,‘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他想收复中原,想去杀了安禄山,想为百姓做点事情。
他接受了唐明皇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了他的麾下,开始了他的第二段从政生涯。
你们看,这时的李白并不要求地位和身段,也不再摆世外高人的架子了。作为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他这次从政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去长安更多是为了自己个人成就,而这次,他完全是为人民勇敢地站出来的。
你们可能会问,他为什么要加入永王的阵营,而不直接像杜甫那样去投奔太子呢?这是因为,李白主张迅速反击,把胡人赶走,好赶紧解救沦陷在长安的人民。
而太子,也就是唐肃宗却一直在灵武一带龟缩不动,保存实力。李白心里根本没有什么所谓君权神授,每饭不忘君的儒家思想。
他很实际,谁能做事情,他就帮谁。他不觉得皇帝有什么了不起,被皇帝看重又有什么了不起。
他只觉得唐明皇和唐肃宗非常不负责任,直接把江山和百姓抛弃给了胡人,只有永王想救百姓。
后续的发展,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电视剧里也都有这样的情节;唐肃宗怕永王做大,下诏命令他放弃东南,迅速回四川去侍奉唐明皇。
永王不想放弃本来大有希望的阵地,没有听命。在皇室的判断里,这就是谋反啊。
唐王朝对外打不过,对内却不含糊,三家节度使包围,不到两个月,永王就被消灭了。李白也被抓了起来。
已到晚年的李白,为了人民再一次参与政治,但最终,他还是窝窝囊囊地失败了。
自此,他自己认为,他的人生两个追求都彻底破灭了。
但换个角度来看的话,这种承认,其实也是一种解脱。
他跳出了两种追求的束缚,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但,李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永王被定性为造反,李白当然也就成了从犯。
他先被关押,再被营救,最后流放去了夜郎。杜甫得不到李白的消息非常着急,曾经写过很多诗思念他。
比如‘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从这些诗句里,你应该能感觉到杜甫的真情,也应该能想到,李白这段日子,过得真的很苦。
戏剧性的是,走到三峡的时候,李白被赦免了。所以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以后,他又活了三年。
这三年里,李白不再对政治抱有任何幻想;同时,他也不再愿意修道了。
他说,‘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两个矛盾人生的追求,在人生末路同时宣告失败。
他最后怎么死的呢?有人说他病死了,有人说他去水里捞月亮淹死了,也有人说他就没死。
但无论如何,在我们掌握到的历史里,李白的一生只到这里为止。这年,他六十二岁。”
听入了迷的众人,感觉到骤然滑落的帷幕,都同时抬起头,期盼地“看着”尧里瓦斯,意义很明显,还有吗?这就没了,还没过瘾呢!
尧里瓦斯深深地来了个深呼吸以后,才总结说,“还是那句话,我们讲故事,听故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更是为了其中能引发共鸣,发人深思的境遇。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李白的一生实在是不太成功。他追求了半天,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死的也窝囊。
但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李白是成功的。他的人生经历了出仕和归隐之间完美的回环。
跟宋代词人晏殊那样的太平宰相相比,有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他能站在两极人生的高点上,他感受到的痛苦也超过常人。诗就是他的出口,是他的自我超越。
李白把自己理想的人格,变成了自我画像,然后用诗不断描画这个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像神仙一样洒脱自在的形象。
诗的价值从来就不是纪实文学所要求的真实还原,而是让诗人与读者在一个能辉映现实的幻境里,寻找到一个高于自己的自己。
我们说他是诗仙,其实并不是那种潇洒高歌,看开一切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说,仙就要是经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最终超越这些痛苦。
同样是树,黄山迎客松为什么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如此与众不同。但是,它克服了极度恶劣的生长环境。
我们和世界上的人同属于一个种系,如果我们的自身条件和所有普通正常人一样,那也就会注定平凡庸碌一生,最后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翻不起一点浪花。”
最后这段话,深深击打着在场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