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深埋心底也不是就化解了

类别:其他 作者:青薇筱语字数:2102更新时间:22/07/30 10:12:42
楚丽华想到前公司她的一个同事,做推销时,从来都不怕被别人拒绝。无论被拒绝多少次,她下次仍然能情绪高涨地和客户沟通,推销新的线路,新的套餐。

她是公司百万大单的盛出员工,老总都给她特权。只要有客户,有业绩,不在意她上班时候到底干什么。

她总说她内心深处相信,她一定能打动对方,赢得合同,“没有我拿不下的合同”。

后来,看她朋友圈才知道,她的家庭关系非常健康,她父母从来都是鼓励孩子,而不是对她们冷嘲热讽甚至棍棒教育,无论她们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会坚定地说,她们一定能行。

结果,这位同事,无论是去到哪家公司,业绩都是第一名。

而且,她的年纪比青云飞还大几岁,单身没有结婚。可她父母依然永远支持她的决定,过年过节都是对她慢慢的关怀,催婚这种事,一直都没有发生在她身上。

楚丽华一直都很羡慕她那样的生活,拥有她那样一到季节,只要是她爱吃的,都会第一时间到她的手上。

她和父母的互动,隔着屏幕,楚丽华都能感觉到温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她最高学历也都不过是大专毕业,而且父母都是农民,家境一直非常贫穷。

直到她每个月在北京赚好几万,开始才发生了改变。

与这个例子相反的例子,楚丽华身边也出现过;高中时期她们班主任的女儿,父亲是高级数学教师,母亲是高级语文教师;可惜,他们的女儿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有时候,还经常垫底。

有一次,楚丽华正好遇见她们班主任在言辞激烈地骂他女儿,而他女儿只是在那里唯唯诺诺的。

看了让楚丽华都觉得格外的心疼,什么严父教育,这样根本就是失败的教育,往往只会适得其反的。

就像楚丽华,从小被打到大,她变得更听话了吗?没有,相反,她只是在父母跟前听话,背后,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脱离父母的掌控之中。

不仅如此,多数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成年后,无论多么想与这种关系模式决裂,心中仍然会涌动着强烈的、难以排遣的恨意。

特别是家里有另一个区别对待的孩子做对比,无论从心里多想去原谅他们,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

回家,一旦涉及到母亲,楚丽华心里就发怵。

无论青云飞和她说了多少遍,你已经长大了,你结婚了,你有自己的家庭了,可是,还是没用。

楚丽华心里很清楚,心病,得从根源上解决。

而她的母亲不可能会配合她,所以,只有自己从心里一点点去了解其中的原理,一点点的引导自己和母亲。

就像现在,每个月一两次电话,简单说几句,然后就匆匆挂掉了。

楚丽华会用各种借口说自己的忙碌,其实是害怕再说下去,这种“和谐”的情景就会消失了。

她不知道自己和母亲的真正和解还要多久,但是,现在母亲对他的困扰,已经不再是那么激烈了。

只是想起来,依然很头疼。

在国内知名的天涯论坛上有一个题目为《曾多次毒打、侮辱子女的父母们,你们给孩子跪下!》的帖子。

其中一个受过父母虐待的网友写道,她尽管很想做一个好人,但一看到柔弱的东西,譬如小孩子、小狗、小猫或其他小动物,就忍不住想折磨它们。

这其实就是她内心的客体关系向外的投射,这种投射不会因为我们意识中多么想做一个好人就能终止,这必须有非凡的努力和强大的反省能力才有可能走出来,并营造自己新的、健康的客体关系。

当然,楚丽华觉得,父母与子女的糟糕关系,并不仅仅因为极端的棍棒教育,还有很多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忽视。

就像她的父母,一边超级严厉打骂侮辱,一边又被忽视得彻底。

而楚丽华也被这样的成长环境撕扯着,一边是父母的生养之恩,一边又是对母亲的强烈恨意。

性格更多的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到我们的三观,也是我们的底盘。

但它感觉又挺复杂的,每个人在面对人生不同的节点因为性格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管怎么说,拥有自信是性格中挺核心的部分,跟家庭培养父母教育自我意识都有关联。

如果前期没有搭建好,后期也要有不断培养的意识。

就像现在,楚丽华一直在努力,努力自己治愈自己。

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

楚丽华的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结合,很神奇!

他们可以什么事都是批评,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一无是处,打骂平常。

而有时候,他们又可以忽略你,似乎,压根就没有这个女儿。

有意思的事,母亲还总说楚丽华伤了她的心。给楚丽华心里上再次加上了一道枷锁——不孝顺。

母亲的要求,总是能一次次拆解她筑起来的一点点自信。

那时还是孩子,记得有一次洗衣服,好不容易洗好了一大堆衣服。全家人的,结果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

说是衣服的边角没有洗干净,我还记得那是一件牛仔裤,母亲把裤脚卷起来说这样的边角要洗干净的,还有口袋边,裤腰边。

没错,楚丽华现在洗衣服超级干净的,白的衣服洗了依然亮白亮白的。可是,因为太注重这些细节了,她做事情总是很慢,很注重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总是占去她的很多时间,而抓不住重点。

比如跟领导谈话的时候,她会纠结于某一句话的表达,甚至是一个语气一个表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整个谈话的主要脉络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