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世纪难题,你妈和我同时掉水里

类别:其他 作者:青薇筱语字数:2153更新时间:22/07/30 10:14:45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在面临选择时,怎么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说说,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为什么会出错?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正确的评估选项?

在希娜那本书里,她找到了很多种,影响选择决策的思维偏见。我从中选择了两种,生活中最常见的跟大家说说。

第一个叫信息框架偏见。意思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描述选项的方式,会干扰选择。比如,有一个地方爆发了病毒,有两种治疗方案让你选。

选择方案 a,有30%的人会确保获救,另外70%无法获救。选择方案 b,有1/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全活,但也有2/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都死。

这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a。毕竟,落袋为安,能救一个是一个。

但是,假如换一种表述。选择方案 a,有70%的人必死无疑,只有30%能活下来。选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是无人死亡,另外2/3是全部死亡。

这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b。毕竟,不能眼睁睁看着70%的人送死啊。

你们看,明明是同一套方案,描述的方式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不同。

在第一种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存活率。这时,大家就会更注重存活率,满脑子想的都是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而第二套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死亡率。这时,大家的关注点,也跟着变成了死亡率,想着能少死一个是一个。

其中,存活率和死亡率,就是我在描述两个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

即使选项不变,只要信息框架不同,我们评估选项的依据就会不同。这是我们在选择决策中的第一个思维偏见。

第二个思维偏见,是我从希娜分析的案例中,为大家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管它叫选项混乱偏见。

意思是说,我们在比较选项时,对比的维度本身就是混乱的。很多选项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只不过做选择得人没意识到而已。

举个例子,网上有个段子。女朋友问男生,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很多人想破了脑袋,还是左右为难。其实,这就是因为回答的男生始终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对比维度。以至于找不到这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到底在哪。

这时,他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同时容纳这两个人的对比体系。比如,学法律的人会认为,在法律上,儿子对母亲有赡养义务,不救,就构成了犯罪,但对女朋友没有法律上的义务。所以,先救母亲。

当然,重点不是这个选择对不对。而是通过这个例子,大家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缺少建立选择维度的意识。只有少数有着特定专业知识的人,有这个意识。

暂且不说他选的对不对,至少对他来说,这个选择是能说服自己的。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选择难就难在,缺少这么一个清晰的对比维度。

比如刚才我们提出来的如何养活自己,最直接的就是先找工作;我们先假定现在同时有好几个选择;

工资倒是可以量化的,但是,离家近带来的幸福感,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同事相处时的愉悦感,这些是没法量化的。

再比如,你们今天休假,就会犹豫到底是去参加一个行业聚会,还是去公司加班挣加班费。之所以在这两个选项中纠结,也是因为缺少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

也就是,要做出选择之前,要找到自己到底更在意什么?从长期价值看,更应该去参加聚会,给未来铺垫更多的人脉。

从短期价值看,加班能马上拿到钱。假如不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找到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就总是会左右为难。

就像我们现在,是先花时间打磨好自己呢,还是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选择不难,难的是两个选择之间的可比性。

这就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的第二个思维偏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选项混乱偏见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呢?希娜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正面强攻。而是换一条迂回的路径,直捣黄龙。

也就是,只要能够找到一套更高级的选择策略,这两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就像有时候,说的是我没怀孕的时候哈,我精神不振的时候,喝一杯浓茶临时提提神,就属于正面强攻。

而如果我养成健身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体能和精力,就属于从另一条途径,直捣黄龙。

我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就属于这一类。

第一种,是我从希娜的书里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叫选项分层法。第二种,是我从希娜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创造选项法。

先说第一种,选项分层。有时候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选项太多,而又没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依据。

比如,我们也与时俱进一下,高考填志愿,全国那么多院校,到底要报哪一所?家里人可能会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亲戚朋友都是各有各的说法,每个人的建议听上去都是那么有道理。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时我填报志愿是事比较羡慕的,因为我是按照正常孩子来上学的,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盲文学校之类的;所以,填报志愿,我当时也是格外头疼,不过,最后却是选不出来了,随便涂的数字。哈哈。

言归正传,在填报志愿这个事情上,有人看重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人看重学校的排名,也有人看重专业。

这时,需要做的,就是给选项分层。把它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梯度。

比如,刚才说的填志愿,国内的几个顶级名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等。学校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很大,它们就应该被列入第一梯队。

只要个人分数允许,不用考虑城市,不用考虑专业,有机会就一定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