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迫在眉睫了
类别:
其他
作者:
青薇筱语字数:2170更新时间:22/07/30 10:15:04
楚丽华的情绪,再次崩溃了。
为什么?都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可是,自己的妈呢?她真正在乎的只有钱!
嘴上说什么只要保证能治好,花十万也愿意。
可是,实际上,从来没有那个医生会做这样的保证啊!
然后,这话就一直说到了她离开家。说什么一听说那里好就带着去,可实际上去过最好的地方,就是昆明红十字医院。
都说对父母的恩情还不完,更加不能怨恨他们。
要是没那个条件,也就不说了!
关键是有条件,但是母亲只在乎钱!
以为已经和原生家庭和解的楚丽华,经过上次回家事件和这次视力的打击;几乎是又打回原形了。
孟宪祥知道楚丽华痛哭的原因,所以,并没有安慰,只是在旁边默默地陪着她。
等她哭够了,“哥,我饿了。”
——“走,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我想去逛逛,买点吃的。”
——“好,都可以。”
孟宪祥带着楚丽华往繁华地段走去,楚丽华默默跟在后面,打开手机。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楚丽华记得看过佛学里一个概念叫“痴”。所谓“痴”,就是你心中装着一个情绪,看什么东西都用这个情绪的视角去看,跟这个情绪无关的东西你都视而不见。
是自己一直逃不开这个“原生家庭”的“紧箍咒”,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这样。
只有跳出自己的主观视角,随时留意到周围事物的价值。才是“正念”的表现。
说白了,还是秘密里说的“吸引力法则”!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说到自己的童年,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说到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心里会涌出一种暖暖的感觉。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父母,也难免有做错的时候。更何况,教养子女可是一门学问,深了去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这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让孩子的内心从小就充满了恐惧、自卑和负罪感。
“有毒的父母”有四种,主要是分为幼稚型、控制型、言语虐待型、身体虐待型。
而楚丽华的父母,最主要是母亲,四种她占了三种,偏偏还只针对楚丽华这一个孩子,何其幸运!
首先就是控制型的父母。
他们害怕的是不再被子女需要。他们希望孩子永远都不能独立地生活。一旦子女挣脱他们的操控,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痛苦,人生仿佛失去了意义。
所以,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剥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
在操控型的父母面前,孩子的想法跟他们的想法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他们会威胁孩子,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不理你,就不给你钱花。他们会不停的唠叨,磨得你整个人没脾气,然后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
这点,让楚丽华小时候反驳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负罪感。
2019年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小欢喜》,陶虹在里边演的那个角色就经常这么对付她女儿:“宝贝,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她就是典型的操控型的父母。把女儿卧室和客厅之间的墙改成透明玻璃,只是方便她可以随时监视孩子学习。
还有,参加冬令营,报高考志愿,什么事都要替孩子拿主意。
那你说,孩子还小,听听父母的没什么吧。问题是这种父母到孩子成年之后也不会收手。
做子女的会发现他们做任何决定都是错的,父母永远都在跟他作对。找工作、谈恋爱全听他们的。那再大一点,成家了呢?
他们会把手伸到你的新家庭中,哪天领证、办婚礼,要不要小孩,听他们的;等生了小孩呢?孩子怎么喂,怎么养,叫什么名,还是得听他们的。孩子和配偶商量的不算,他们说了的才算。
要不然,也不会天天催着生个孩子,最后,还直接强行上户口一个小七了。
总而言之,操控型的父母致力于挫败子女的每一个决定。如此一来,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很不成熟,他们就能永远地主宰孩子的人生。
接下来的就是更加令楚丽华痛苦的言语虐待型的母亲。
本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积极、正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偏偏就有些父母,喜欢用言语来虐待孩子。
以前以为回到父母身边就好,结果发现个寄宿他人家没有任何区别。
大多数父母在发火的时候都会说点难听的,这倒是很正常。那什么样的话够得上是虐待的程度呢?
有的父母经常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甚至是作为人的价值,说什么“笨成这样,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知道我生下来你干什么玩意儿!”,“早知道如此,当初还不如直接把你淹死在茅坑里!”
这些话,楚丽华现在想起来,都会一阵恶寒!多大的仇恨,能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来?
这就有虐待的嫌疑。还有就是要看发生的频率。把一件小事翻过来覆过去地念叨,即便你说的都对,孩子也承受不了一天到晚地批评。
为什么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话如此恶毒呢?根据心理学上的分析,言语虐待型的父母有这么几种心理。
有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感到极其挫败,然后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
有的呢,是把孩子视为竞争对象,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无法忍受,通过嘲弄和羞辱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这种感觉,倒是只有在楚丽华长大了以后才发现。
以前只是老听母亲抱怨她小时候不能上学,只能做家务,所以她的孩子——楚丽华必须做家务。因为以前她是最小的做家务,现在就是要大的做家务,以此宣泄她心中的不满。
而长大之后才发现的是,楚丽华带男友回家,她总是一遍遍念叨,“你这样的日子,老娘一天也没有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