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巧儿的庶子

类别:其他 作者:三国女人字数:4071更新时间:22/07/30 15:04:27
贾后想要废太子司马遹(yu)。

不久,贾后让人作祈祷神灵的文章,文章含有叛逆的意思,让太子在酒醉时抄写,上呈惠帝。惠帝在式乾殿会集群臣,把太子的抄本遍示群臣,大家都不敢说话。

只有张华进谏说,“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自汉武帝以来,每每废黜正嫡,总要引起动乱,况且大晋拥有天下的时间不长,希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贾后明白张华等人保护太子的意志坚定,因而上表请求将太子免为庶人,惠帝同意了贾后的意见。

…… ……

当初赵王司马伦任镇西将军时,扰乱关中地区,使得氐羌反叛,惠帝让梁王司马肜(rong)代替他。有人劝张华说,“赵王贪婪昏庸,信用孙秀,到哪里哪就乱,而孙秀狡诈多端,是奸人之雄。现在可以让梁王杀掉孙秀,这样就削去了赵王的一半力量,以此来给关右的人一个交代,这样不是很好吗?”

张华赞同他的意见,司马肜也答应了。

但孙秀的友人辛冉又对司马肜说,“氐羌自己造反,不是孙秀造成的。”

孙秀因而得以免死。司马伦回京后谄媚贾后,希望能录尚书事,后来又请求任尚书令。张华与裴頠(wěi)都坚持认为不可以,因此司马伦、孙秀把张华看作自己的仇人。

当初,张华所封的壮武郡有棵桑树变成了柏树,精通占卜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他的住宅及官署多次出现妖怪。

张华的小儿子张韪因为中台星散裂,劝张华逊位引退。

张华不听,说,“天道玄奥莫测,只能修养德行来应天变罢了。不如静观以待,听天由命。”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司马伦、孙秀准备废黜贾后,孙秀让司马雅连夜前往见张华,告诉他说,“赵王想要与您共同匡扶朝廷,为天下除害,派我来通知您。”

张华拒绝。

司马雅生气地说,“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还说这样的话吗!”

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不久,张华正白天卧床休息时,梦见房屋忽然倒塌,醒后心中厌恶,当天夜里便发生政变,司马伦诈称惠帝有诏召张华入宫,张华于是与裴頠一起被捕。

张华将死时对**说,“你要谋害忠臣吗?”

**称自己有诏书,指责张华说,“你身为宰相,担负天下的重任,太子被废黜,却不能为气节而死,这是为什么呢?”

张华说,“式乾殿议论此事时,我竭力劝阻,这是众所周知的,并不是我不谏啊!”

**说,“劝谏不被听从,为何不逊位?”

张华无话可答。

片刻,使者来到说,“有诏令杀您。”

张华说,“我是先帝老臣,赤心如丹。我不怕死,只怕王室将有大难,祸不可测啊!”

便在前殿马道南处被杀,又夷灭其三族,终年六十九岁。

…… ……

朝野群臣没有不悲痛的。

西戎校尉司马阎缵听闻张华遇害的消息后,独自前往抚摸张华的尸体痛哭说,“早劝您逊位而您不肯,现在果然不能幸免,这就是命啊! ”

吏部尚书刘颂在知道张华遇害后,也哭得很伤心。

张华在他五十三岁那年,他的妻子刘氏病逝,他再没续娶,而后,他和昌倡馆的倡女巧儿相好,这巧儿能诗会赋,两人相处得很好,就算文友。后来,巧儿为他生了一子。这件事,张华保密,只有好友刘颂知道此事。

张华获的是“夷灭三族”的罪,他的两个儿子张祎,张韪,和他一同被杀。多亏有巧儿为他生有一子,才得以传续下去,不然,唐朝就没有那个名相张九龄了。

刘颂祭祀他的时候,对着他的灵佑高兴地说,“茂先,你还有后代呀!”

…… ……

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孙秀被诛杀,由齐王司马冏辅政,秘书监挚虞向司马冏写信说:

“张华死后不久,我进入中书省,得到张华在先帝时答诏书的草稿。先帝问张华可以肩负重任辅佐国家托以后事的人,张华回答‘才德兼备而又与陛下是至亲的,不如齐王司马攸(为司马冏的父亲),应该让他留在京师镇抚国家。'他这种忠良的谋划,坦诚的言语,在他死后才被发现,令人信服,与那些随波逐流苟且偷安的人是不可同世而论的。

“议论他的人指责张华在愍(min)怀太子被废时不能直言廷争。在那时,直谏的人会加上违命之罪而死。先圣教导我们,死而无益的人,不能责他人不死。所以晏(yan)婴作为齐国的正卿,在崔杼之难中不为国君而死;季札是吴国的宗臣,不争论逆命顺命的道之理。循理竭力而仍无所成,是不被圣人的教化所责备的。”

司马冏因而向惠帝上奏请求为张华等人平反并追赠官爵。群臣议论时意见不一,而多数人认为张华被杀是冤案。

壮武国臣竺道又请求长沙王司马乂(yi),请求恢复张华的爵位,众人意见不一,很久都没有定论。

**二年(303年),惠帝下诏为张华平反,恢复张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壮武郡公、广武侯县的官爵以及归还被没收的财产、印绶、符策,派使者专门吊祭。

得知他还有个庶子,派人把巧儿找到,他的爵位由这个庶子世袭,于是,张华的血脉正了八经地传续下去。

当初,江南名士陆机兄弟志气高昂,自认为是东吴的名族,刚到洛阳时,颇为轻视中原人士。直至见到张华后,陆氏兄弟深感一见如故,钦佩其德望风范,以师长的礼仪相待。

张华被杀后,陆机为他作了诔(lěi)文,又创作《咏德赋》来悼念他。

…… ……

现查到有关张华的七则轶事典故,两则很有味道,录在这里,供把玩:

《双剑化龙》:

当初吴国还未灭亡时,斗星与牛星之间常有紫气,相信道术的人都认为这是象征吴国正强大,不可征伐,只有张华不以为然。吴国平定之后,紫气更加明显。

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谶纬天象,就邀请雷焕与他同住,避开旁人对他说,“我们一起去寻察天象,可以知道未来的吉凶。”

二人登楼仰观天象,雷焕说,“我观察很久了,斗星牛星之间,有非常不一般的气息。”

张华说,“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呢?”

雷焕说,“是宝剑的精气,上贯于天。”

张华说,“你说得对。我少年时,有个相面的说,我年过六十,会位登三公,并当得到宝剑佩带。这话大概是会应验的。”

因而又问道,“剑在哪个郡?”

雷焕说,“在豫章的丰城。”

张华说,“想委屈您到丰城做官,一起暗地寻找这把剑,可以吗?”

雷焕答应了。

张华大喜,立即补任雷焕为丰城县令。

雷焕到丰城后,挖掘监狱屋基,下挖四丈多时,发现一个石匣,发出不一般的光彩,匣中有两把剑,剑上都刻有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这天晚上,斗牛之间的紫气消失了。

雷焕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擦拭这两把剑,发出的光芒艳丽四射。

用大盆装水,把剑放在上面,看上去光芒炫目。

雷焕派人送其中的一把剑和北岩土给张华,留一把剑自己佩用。

有人对雷焕说,“得到两把却只送一把,瞒得过张公吗”

雷焕说,“本朝将要大乱,张公也要在祸乱中遇害。此剑应当悬于徐君(徐稚)墓树之上。这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张华认为南昌的土不如华阴赤土,于是给雷焕写信说,“详观剑文,这把剑就是干将,与它相配的莫邪,怎么没有送来?尽管二剑分离,天生神物,但终究会会合的。”

因而送给雷焕一斤华阴赤土。雷焕用华阴土擦拭宝剑,剑更加光亮。

张华被杀后,宝剑不知去向。

雷焕去世后,其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上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

一会儿水中光彩照人,波浪大作,这把剑也就消失了。

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 ……

《擒获狐魅》:

据《搜神记》记载:张华任司空时,在当时燕昭王墓前有一只毛色斑驳的狐狸,活了很久,能够变化,它于是变成一名书生,想去拜见张华。

它问墓前的华表说,“凭我的才貌,能不能去会见张司空呢”

华表说,“你能言善辩,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但张公明智而博学,恐怕你难以掌握,你去必定遭到侮辱,大概就回不来了。不但要丧失你千年修炼的本体,还会连累我深受灾祸。”

狐狸不听它的话,于是拿着名帖拜见张华。

张华看他年轻才俊,肤色洁白如玉,举止神情优雅动人,十分看重他。

于是与他谈及文辞篇章,辩论考察名实关系,张华从未听过那样的言论。

接着评论前朝历史,探寻诸子百家的精义,谈论老庄学说深奥的地方,揭示风雅绝妙的义旨,总结古代圣贤之道,贯通天文地理人事,规诫各派儒学,指责各种礼法,张华总是无法应答,张口结舌。

张华于是长叹道,“天下哪有这样的少年!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精。”

于是打扫坐榻请他留下,安排人加以防守。

狐狸说,“您应该尊重贤士,包容众人,嘉奖人才而同情弱者,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主张的兼爱,难道是这样的吗?”

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门,不能出去。

狐狸过一会又对张华说,“您在门口设置兵士,定是对我起疑了。我担心天下的人将卷起舌头不说话,有智谋的人望着您的门不敢走进。我深感惋惜。”

张华不回答,却让人防守得更严密了。

这时张华的好友丰城县令雷焕来拜访张华,张华把此事告诉他。雷焕说,“如果怀疑他,为什么不让猎狗去试试他呢?”

张华于是叫人唤猎狗来试,狐狸见到猎狗竟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狐狸说,“我天生才智,你反正认为我是妖怪,用狗来试我。任凭你千试万试,难道能够伤害我吗?”

张华听后更生气,说,“这一定是真妖怪,听说鬼怪忌惮狗,但狗只能识别几百年的妖怪,千年的老精怪,狗是不能识别的。只有用那千年的枯木照它,就会立刻现形。”

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到哪里才能得到呢?”

张华说,“世人传言燕昭王墓前的华表木已经千年了。”

于是派人去砍华表。

被派去的人到华表墓那里,忽然从空中降下一个穿青衣的小孩,问使者说,“您来做什么?”

使者说,“张司空那里有一个少年来拜访,多才善辩,张司空怀疑他是妖怪,派我来砍取华表木照他。”

青衣小孩说,“老狐狸不明智,不听我的话,现在连累到我,怎么能够逃掉呢?”

于是放声大哭,一下子不见了。

使者于是砍那棵华表木,木里留出血来。使者于是把华表木拿回去,点燃它用来照狐狸,竟是一只斑狐。

张华说,“这两个怪物不遇上我,千年之内都不能擒获。”

于是烹杀了那只得道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