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姜叙之母
类别:
其他
作者:
三国女人字数:2372更新时间:22/07/30 15:05:29
然后就是《姜叙之母》。
姜叙,这个名字很陌生。查资料得知:姜叙,字伯奕,天水郡冀县人。活跃于东汉末年至魏国前期。官至抚夷将军。
姜叙与杨阜是姑表兄弟,姜叙之母是杨阜的姑母。先,杨阜为冀城参军,诈降于马超。后至历城说叙起兵抗超。叙联结梁宽、赵衢、尹奉、赵昂起事,大败超,杀超妻子并至亲十余口,夺冀城。马超败走历城,尽洗城中百姓,杀姜叙老母及尹奉、赵昂全家老幼。战争之后,曹操论功行赏,封姜叙为列侯。
…… ……
不用说姜叙母亲也姓杨。
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征伐关中。九月在渭南大破马超、韩遂诸军。
马超兵败,走保诸戎。其后马超又卷土重来,不仅尽起陇右之众,而且汉中张鲁又派大将杨昂相助,兵力万余人。
当时陇上诸郡县都响应马超,只有冀城固守。冀城太守韦康很仁义,不忍士民伤残受苦,投降了马超,献出了冀城。马超不久背约杀害韦康。
冀城人人凄然,无不愤怒。
…… ……
姜叙这时屯兵于历城。
姜叙姑姑的儿子杨阜(字义山)以及其他十余人原属韦康,韦康投降后,杨阜等人都属马超,但他们暗地相结,伺机为韦康报仇,但是苦于没有机会。
碰巧杨阜老婆死了,杨阜就跟马超说,要把老婆葬回老家,马超应允,杨阜趁机出城。
杨阜到了历城,拜访姑姑,既姜叙的母亲,并对姜叙母说了韦康被害和冀城之事,杨阜说着,忍不住悲痛,哭泣良久。
姜叙全家都被杨阜带入悲哀之中。
姜叙母亲对儿子说,“伯奕(姜叙的字),韦康太守遇难,不仅是一州之耻辱,也是因为你没有做好,责任不仅仅在于杨阜啊。你不要考虑我,人哪有不死的?为国家忠义而死,是做大事的人应该的。你尽快发兵,我会为你挡着,不会连累你。”
于是姜叙母就让姜叙和杨阜商量,派人告知同乡尹奉、赵昂及安定梁宽(都在冀城内)等,让姜叙先举兵,马超大怒之下肯定会进攻姜叙,尹奉、赵昂及梁宽等人就趁马超出去攻打姜叙而紧闭城门,这样,就把马超挡在了城外,冀城也算失而复得。
约定好后,姜叙进兵卤地,赵昂及梁宽等人奉守祁山。
马超听说后,果然攻打姜叙,梁宽趁机关上冀州城门,马超遂失去冀城。
马超经过卤地,有姜叙把守,马超绕道前往历城。
马超到达历城,已是入夜时分,守将以为马超去往汉中了,见有军队,就大喊着,“你们可是姜将军的军队?”
马超接过话语,说,“我们正是姜将军的军队,把城门打开,放我们进去。”
守将命人大开城门,把马超的军队放进城里。
马超进得城里,挟制住守门的官兵,直奔姜叙的府邸,随后捉了姜叙母亲。
马超本没想杀姜叙母亲,他想用其母为诱赚取姜叙。他知道姜叙是一个孝子,假设把他母亲绑上城楼,刀架在脖子上,不怕姜叙不下马投降。
姜叙母看出了马超诡计,她想激怒马超,就大骂起马超,说,“你这背父的逆子,弑君的逆贼,天地是不会让你活太久的。你还不死,还有什么面目视人?!”
马超确实被激怒,挥刀杀了姜叙的母亲。
后来杨阜与马超交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直到夏侯渊大军赶到,大败马超,马超才几乎单骑奔汉中,投张鲁去了。
…… ……
陇右平定,曹操论讨伐马超之功,封侯者十一人。杨阜被封为关内侯。
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奏报中说,“姜叙之母,劝叙早发,明智乃尔,虽杨敞之妻盖不过此。贤哉,贤哉!良史记录,必不坠于地矣。”
《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的作者郝经写道,“姜叙之母、赵昻之妻以死徇义,亦其亚也严辛阮之识,虑哲妇以成城者也。”“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 ……
从这场战役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出姜母对自己的儿子和侄子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老人家将韦康之死,先归责于自己的儿子姜叙,而后再对自己的侄子杨阜对马超又降又反的行为进行批评。这样,对姜叙来说,无言以对,公平公正;对杨阜而言,无话反驳,有理有据。
其二,性质不同,敷衍投降不能相提并论。
韦康被马超杀死,对姜叙无非是惧怕马超的威名而敷衍韦康,护主不力,以致让韦康死于马超手上。
对杨阜来说,韦康之死就不单单是敷衍了事,还有背叛主子,投降马超是背叛旧主韦康,反对马超也是背叛新主马超,背叛行为在讲究从一而终的社会里,是很让世人所不齿的,连同自己的亲人好友一起蒙羞,甚至会让整个家族受辱,是每个人的人生所无法抹掉的污点。
为此,对儿子侄子的不同行为不同性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方式不同,责备挖苦不能混为一谈。
韦康之死,严格意义讲,还真不关姜叙什么事。
可杨氏为教育侄子,先将韦康之死归罪于自己的儿子,对儿子进行责备。杨阜跟随韦康左右,韦康被杀后仍投降于马超,效力于马超。
而今,杨阜又联合韦康旧部起兵反叛马超。杨阜投降马超纯属是权宜之计,伺机想反马超,为韦康报仇,毕竟是一而再地背叛旧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固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
因此,杨氏对侄子杨阜的教育方式则是用挖苦,用“损”字来形容更为恰当。对儿子,教训是小事,强加也不可厚非;对侄子,教训就是大事,只能用揶揄来表示内心不满。
所以,对象不同,自己的角色也不同,批评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同。
杨氏在责备儿子,挖苦侄子的同时,能及时在母亲、姑母的身份进行转换,对儿子、侄子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就显得公正公平,以身作则,具备超强的教育意义。
姜叙母杨氏在对待韦康之死,对儿子和侄子采取两套不同的标准,对姜叙严要求高标准,对杨阜则低要求低标准,全在于杨氏深明大义,公平公正,教育有方有圆。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姜叙母杨氏,一个年老的妇人,在对待姜叙的旧上司韦康被马超杀死之事,不被亲情所左右,而识大体,顾大局而责儿子,损侄子,鼓励儿子起兵反叛马超。
老妇人,虽年老体弱,无法上阵杀敌,但在忠义面前,照样识大体,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