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9章 伐晋?灭晋?

类别:其他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字数:3220更新时间:22/07/30 18:23:53
归根结底,这就是利用士兵垦种荒地的制度。

是当年曹操为了增加生产设立的制度。

卫所制就是跟“府兵制”类似,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虽说这两种军事制度类似,但是两个战斗力却不一样。

而产生战斗力保持时间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屯田兵多是因为曹魏想增加收入,解决士兵生计而设立的,所以当曹魏稳定下来时,这种兵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卫所兵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明朝对外战争与对内维稳靠的都是卫所兵,从明朝建立到明朝灭亡,靠的都是卫所兵。

而且卫所兵有一系列的规定,主要任务不跟屯田兵一样是为了发展生产,所以两者的实力相差很多。

不过就算两种军事制度设立之处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随着局势的稳定,地方豪强的出现,侵占了屯田兵的土地,屯田兵变得名存实亡,而卫所兵的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管好地主阶级对土地的侵占。

冉闵觉得韦謏说的有道理,当务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运河,而是让这三十多万的降卒去屯田,垦荒戍边,这也能给魏国创造出一笔不菲的收入!

解决了战俘的事情,崔皓又出列道:“陛下,这一战,咱们俘虏的晋军将领甚多,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晋将多名士,倘若杀之影响不好,恐寒天下士子之心。这样,对于能招抚的,可以在军中或者地方担任官职,酌情而定,对于不能招抚的,赏赐金银玉帛,赐给他们一处宅邸居住大梁,但有一点,就是不得出大梁城。”

“陛下圣明!”

对于谢安、谢尚、孙盛等人,冉闵早就有心招揽了,但他们不怎么配合,不过没关系,思想工作到位了,相信一切都不成问题。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崔皓退下,大司马李农便出列道:“陛下,还有就是对晋作战,收复失地的一干事宜。鸿沟、济阳、阳武三战,我军三战三胜,大败晋军,臣请遣一支偏师收复江淮、襄樊失地,并举大军南下,一战而灭晋,一统江山!”

“一统江山,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冉闵幽幽的道。

这时,崔皓当即跳了出来,说道:“万万不可啊陛下!臣以为收复失地可以,但是不可大军跨过长江,继续南下灭晋!连年的大战,士卒早已疲敝不堪,粮饷紧缺,将士思乡心切,恐无战意,而且晋国之疆域何其之辽阔,晋人又是何其之多也!”

“晋国立足于南方数十年,一向以天下正统自居,深得民心,又得到江南士族的拥戴。眼下他们是吃了一场大败,可战之兵全无,但是仅凭我魏国眼下的国力,想要全取江南,灭亡东晋,想要统治长江以南的广袤的晋国土地,那是绝无可能的!到时候无数的晋人,在野心家的煽动之下,必将奋起反抗。”

“陛下通读经史子集,应该知道春秋时吴军攻占楚都郢,却未能彻底灭楚的典故。孙武一生最巅峰的就是灭楚之战,奔袭千里,五战灭郢!但为何连国都都陷落了,主力军队都被打败了,楚国还能破而后立?”

对此,包括冉闵在内,一些饱读诗书的人都很清楚。

拥有强大的实力以及兵圣孙武的吴国,为什么最终没有灭掉楚国,还被楚军收复失地赶出楚国呢?

首先,吴军犯有严重的战略失误。吴军打下郢都后,孙武曾经劝说过吴王阖闾,说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是吴国这个后起小国能够一口吞并的,应该早早立一个楚国宗室做傀儡,让这个傀儡政权割让大片土地给吴国,然后徐徐图之,逐渐吞并楚国。

但是吴王阖闾和吴军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听不进孙武的建议。

阖闾还纵容吴军官兵大肆淫掠,据史书记载,“吴军以尊卑班次,处楚王宫室”,加深了楚国人对吴国的仇视。

吴军占领郢都后,楚军闻风逃散,自信心满满的吴王阖闾并没有乘胜全力进击,只派了一路偏军去追杀楚昭王,而主力留在郢都周围,这给了楚军喘息的机会。

楚国国都丢失后,楚昭王逃到随国,召集各地部队,准备反击吴军。

楚国的公子申(即子西)也收编了柏举之战后溃败的楚军残余力量,对抗吴军。

其次,是秦国卷入了战争。吴军攻破了郢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逃了出去。

申包胥思来想去,认为楚国已经不可能独立对付吴国了,必须去其它国家搬救兵,而能拯救楚国的只有秦国。申包胥星夜兼程来到秦国,面对秦哀公的无动于衷,跪着哭了七天七夜。

最后秦哀公被打动了,同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发兵援楚,派遣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辆战车驰援楚国。

秦军入楚后,与楚国的抵抗力量会师,楚国溃逃的军队看到秦国的援兵来了,士气大振,秦楚联军先是在沂地打败了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的军队,然后灭掉了吴国的盟友唐国,使吴军遭遇当头一棒。

吃了败仗的夫概动了歪心思,认为自己是攻破楚国的大功臣,才能不在其兄阖闾之下,王者之位有能者居之,既然阖闾能从吴王僚手中夺得王位,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效仿呢?

利令智昏的夫概遂铤而走险,偷偷地溜回国内,趁着阖闾以及吴国重臣都在楚国的机会,居然自立为吴王。

阖闾没有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夫概会弄这一出,毫不犹豫地将楚国的战事托付给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自己率领部分精兵杀回吴国,结果势如破竹,打得夫概狼狈逃命到死敌楚国那里,向楚昭王投降。

这时候,正好传来吴国的老邻居越国蠢蠢欲动偷袭的消息,于是吴军放弃固守郢城,伍子胥与孙武等率领军队返回国内。

总而言之,吴国最终没有能够灭掉楚国,和阖闾不听取孙武的正确建议,骄傲自大、过分自信,没有乘胜全力进击。

以及秦国出兵援助楚国有直接关系,加上夫概的意外叛乱,和越国的趁机偷袭,以及吴军的军纪败坏和楚国人抵抗的决心,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即使有孙武的吴国也不能继续强行打下去,只有选择撤军。

吴国攻破楚国之战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虽然吴国最终未能灭掉楚国,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吴王阖闾也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

吴国在晋国的扶持下兴起不到八十年,能够一举打败老牌霸主楚国,奠定东南霸主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徐机不赞同尚书令崔皓的说法,出列道:“陛下,崔令君所言固然有理,但是今日之魏,不是昔日之吴,今日之晋,也不是昔日之楚!晋国的主力全军覆没,国中已无可战之兵,内外交困,岌岌可危,若不趁此良机一举灭晋,恐生事端。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请陛下三思!”

这时,李农也是赞同地道:“陛下,徐大人所言极是。对于吴军千里奔袭,五战入郢之事,臣也知晓!吴王阖闾之灭楚,实际上是联军攻破了郢都并短暂占领之,只是击败楚国,占领首都,只不过楚国全境未被占领完。”

“因为楚国的社稷沦陷,楚昭王出逃,所以时人称为‘破楚’。但申包胥千里乞师秦庭,召来了秦兵,加上楚国残军合力,吴人很快退去,楚昭王重新归郢都,复国成功!”

李农肃容道:“眼下晋国可谓是全军覆没了。其国内皆是老弱,不堪一击,此时不灭晋,更待何时?”

有李农、徐机的牵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分成两派,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一派请冉闵同意派兵收复江淮、襄樊失地,并出兵灭晋,另一派则是只请求冉闵收复失地,便偃旗息鼓。

主战派比较激进,基本上是武将,还有几个好战的文臣。而主和派则是较为温和,基本上是文臣,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一旦打仗起来,他们要操劳很多,夙夜在公,这身体实在是吃不消啊!

冉闵想了想,便道:“若灭晋,咱们需要多少兵力?”

李农在心里暗自盘算了一下,说道:“陛下,至少需要二十万的兵力!”

闻言,冉闵笑而不语。

崔皓则是吹胡子瞪眼地道:“李农!大司马!你这是在欺君!二十万人马你就想灭晋,未必太过痴人说梦了吧?晋国的国内虽无多少可战之兵了,但是他们还可以征召更多的新兵作战,哪怕是临阵磨枪,哪怕是在后面给你捣乱,不知道你的二十万灭晋大军是否受得了?你是想重蹈当年李信伐楚之覆辙吗?”

“崔令君,消消气。”李农讪讪地笑着道:“现在的晋国,羸弱不堪,二十万的军队足够灭晋了。若不是长江以南的晋地够大,我还想请求陛下只给我精兵十万人,保证晋国各地的城池望风披靡,其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