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十年大治
类别:
其他
作者:
迷惘的小羊羔字数:2357更新时间:22/07/30 18:24:59
时间一晃,进入公元370年,即开皇二十四年的开春时节,本就无比强盛的大魏帝国,在经过整整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就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起来。
魏帝国一年的赋税,达到宝钞一亿六千多万贯,持平宋朝的财政,而远胜于其余朝代。一年这么多的税收,是十年之前魏帝国的三倍有余!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递增中。
在发展经济,劝课农桑的同时,冉闵还不忘鼓励人口生育。
魏国灭亡东晋,一统天下之初,全国的总户数是二百四十万户左右,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左右,基本上与西晋统一的人口持平,比晋太康年间,晋朝的鼎盛时期要少了许多。
而到了开皇二十四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口普查之后,魏帝国的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全国总户数为九百八十二万户左右,人口是五千一百多万!
这人口整整增长了四五倍,为何?
除了国家鼓励人口生育之外,其实也有部分异族入魏籍,成了魏人。这一部分也算是魏国的人口。
其实这五千一百多万的人口当中,还不包括其余各大都护府的异族,不然估摸着人口也能超过六千万,逼近七千万。
现在的魏人完全是以压倒性的人口优势,去同化四方的胡人了。因为帝国是对内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对外则是怀柔,在各个都护府兴建庙宇,鼓励胡人们出家当和尚……
其实魏帝国的人口出现暴涨的情况,一点都不足为奇。
想当年西晋统一之初,也有一段“太康治世”,也出现过这种人口暴涨的情况。
晋武帝司马炎采取措施,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
他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史料记载,泰始五年,汲郡太守王宏认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导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当时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闹饥荒,而汲郡独无匮乏。
于是司马炎特下诏褒扬,赐谷千斛。
后来,司马炎还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司马炎于太康元年颁布户调式,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行,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繁荣景象。
史书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反映河洛地区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描述说“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故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占田、课田法颁布后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全国有“户有三百七十七万”。表明剥削减轻致使大量人口恢复了登记,而到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人口已恢复回三千五百万人!
从一千六百多万到三千五百万的人口,只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谁知道西晋王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其中许多都是胡人来着。
而魏帝国则是截然不同的。
经过乱世,许多男子丧生了,故而民间出现了许多寡妇,冉闵就直接颁布法令——禁止单身!
男子十五,女子十四必须成婚。
违令者,罚款!
就是在这种奖惩制度之下,魏帝国的人口才会出现暴涨的现象的,再加上世家门阀自古以来就有着藏匿人口的习惯,而冉闵就逼着他们把藏匿的人口都交出来,所以这一下就出现了这么多人口。
人口多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帝国加快同化四夷的步伐,以此达到化胡为夏的目的。
而在这个时候,三年一次的科举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本来魏帝国的科举是一年一度的,但后来朝廷和各地方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去治理了,故而改为三年一次,这也表明魏帝国现在是人才辈出的情况,能人异士是一抓一大把的!
“宣,各位进士进殿——”随着中车府令刘治的一声尖嗓子叫嚷,声音传达到外面,频频通报,早就等在奉天殿外面的三十二个进士就鱼贯而入,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向着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陛下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赐座!”
“谢陛下!”
冉闵看着这么多的士子进入了最后一关的殿试,不禁微微颔首道:“今年真是人才辈出啊。”
以往能进入最后一关殿试的士子其实并不多,这一回科考算是最多的一次了。
接下来就是策问的环节。它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就成为出题与应试的两个部分。
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而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说的通俗一点,“策”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时事论文!
这一次的殿试阵容绝对是最强大的,其中名臣的儿子就有不少人在里面。
譬如中书令秦牧的儿子秦问,侍中王猛的儿子王禤,以及崔皓的继子崔弘等这三个三省六部的大佬的儿子都位列其中。他们的学问冉闵都是很清楚的,绝对不存在考官徇私舞弊的情况。
不过,当冉闵心里很磕碜的是,这其中竟然有一位司马氏的士子!
不错,这位士子名叫司马诩,字德文,是原来东晋的会稽王司马昱的孙子,年方弱冠,文采斐然!
作为前朝的宗室子弟,本不应该这般大张旗鼓的出来做官的,但冉闵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司马诩有这个才能,冉闵不介意重用他,但也将提防着他。
这场殿试,冉闵出的题目很简单:“诸位,咱们就来说说看,帝国如何才能变得更加强盛,如何才能一直繁荣富强下去?”
简而言之,就是如何使国家变得富强。
这个话题士子们想都不用想,信手拈来即可,因为他们平日里与人辩论,辩论的几乎就是这种国家大事!
看着众人都七嘴八舌地要先说,冉闵干脆摆了摆手,让人把桌案搬过来,准备好笔墨纸砚,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见解都写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