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璐索诗

类别:其他 作者:中岳樵字数:3453更新时间:22/07/30 19:59:55
这时却见林溪枫跟着起身,面向刘宗伯,吟诵一首诗偈道:

“蜉蝣天地间,

定要一心安。

任他风雷变,

立身如泰山。”

吟罢,刘宗伯连连点头,接口道:“好,和宋朝邵雍的《心安吟》有异曲同工之妙,太合我心了。”

他和林溪枫相视大笑,刚才的郁闷之气顿时一扫而空。

李璐、陆竹喧的心情也跟着好转起来。

李璐吃着甘甜爽口的桃子,见室内里屋墙上挂着一把剑和一管洞箫,心想,刘道长出生中医世家,并且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精通医道,却又吟诗、吹箫、弄剑,真是文武兼备,博学多才,恐怕比林溪枫还厉害呢!想到这里,她对刘宗伯的仰慕之情更是无法形容,开口问道:“刘道长在武当山时一定常常练剑吧?”

刘宗伯信步走入内室,从墙上取下剑鞘,拿到外间,抽出剑来,但见好一把青铜利剑,剑柄镂有绿龟图案,后缀一缕金黄色丝绦,剑身雕刻青蛇纹饰,寒光闪闪,耀人二目。

李璐接在手中,看了又看,脸上充满惊叹。林、陆二人接过来看了,也很喜欢。

刘宗伯道:“我将在武当山和终南山练剑的感受编成了一首小诗,说给三位听听,请三位提提意见。”

他神色肃穆,目光深邃悠远,稍微停顿了一下,捻须吟诵起来:

“我有三尺剑,绿龟青蛇寒。

纵横数百里,叱咤十二年。

一剑勾人魂,二剑慑人颜。

三剑聋人耳,四剑剜人眼。

五剑砍人足,六剑卸人腕。

七剑披人肝,八剑沥人胆。

九剑取人心,十剑将人斩。

朝朝皆十剑,剑剑在豪巅。

雪光映烈日,霜气罩寒潭。

高山降狮虎,深水伏鲸鼋。

骑牛凌霄外,御风兜率前。

剑法不易悟,悟者即飞仙。”

李璐听刘宗伯吟诵诗歌论述剑道,起初饶有兴致,后来听到聋耳、剜眼、砍足、卸腕、披肝、沥胆、取心等词,每一剑都让人惊心动魄,不觉心中惊悸。

举目凝视刘宗伯,却看他眸子皎洁如秋月,明亮似清水,没有一丝的肃杀之气。

刘道长见她凝视自己,报以欣然微笑,这眼神将李璐心中照射得春暖花开一般。她想,这样高洁的微笑只能从心中至纯至正的人脸上表现出来,如何能杀人如砍瓜切菜一般?

正在疑惑不解,又听道长说练成此剑可以降虎伏鲸,骑牛御风,心中的敬仰感情又腾腾地升了起来,眼中的老者仿佛就是老君下凡,到世间超度众生来了,她已是浑不知是醒是梦,是幻是真。

陆竹喧也听得似懂非懂,茫然若失。

林溪枫玄理最深,他听后若有所悟地说:“练成此剑,既可以物我两忘,超然天外,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列子御风、庄周化蝶、诛妖除魔皆是如此,诗词中的十剑所刺之人应该指的是自我了,总的主旨是以剑作喻,修养身心,克制身体的欲念,以达大道。”

刘宗伯拍手称赞,连连点头。李璐和陆竹喧听林溪枫一解释,均有所感悟,这也成了李璐在终南山修道的第一课。

刘宗伯对李璐道:“这把剑我给它起名慧剑,这首小诗名叫《慧剑吟》。你送我《姜子牙垂钓》图,我无以相送,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将我写的一首《慧剑吟》行书中堂送给你。”

孰料李璐道:“刘道长的作品当然是好的,不论什么作品我都会视为珍宝。但是《慧剑吟》通篇都是剑气,我看了心脏紧张,道长还是送我一幅清新婉约的诗词作品吧!”

刘道长歉然笑道:“看来我不懂你们女孩子家的心思呀!你这小娃娃的要求有道理,你想让我给你写些什么?”

李璐道:“就以我们前来拜谒道长为题,随便写一首即可。您的诗将我们写进去,才具有永久珍藏价值呢!”

林、陆二人一听,齐声叫好,撺掇刘宗伯即兴题诗一首。

刘宗伯翕然一笑道:“你们这三个孩子是想考考我呀!”

他挠了挠头,沉思着道:“清新婉约的诗词很少去做,勉强去做,也是做不来的,即席题诗也不是我的所长。这样吧,我模仿唐朝李白的《赠汪伦》七言绝句,为李璐题诗一首。写得不好,你们可不要笑话。”

又向三人道:“你们帮我到里面磨墨、铺纸,让我思考思考。”

林溪枫三人到里面收拾,刘宗伯缓步室内,或昂首,或低眉,背着手整理思绪,构思诗歌内容。

片刻,他已经胸有成竹。

李璐在内室又紧张又激动,李白诗句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句子在脑畔萦绕,不知道刘道长如何形容自己这次的拜见,也会写潭水深千尺吗?自己对刘宗伯道长的尊敬爱戴之情就是那样深呢!

她内心甜甜地看着刘宗伯走到内屋,安排林溪枫拉好纸张,镇上镇纸,蘸上浓墨,挥毫行云流水般地写了起来,李璐还没有看完写些什么,字迹的恢弘气势、遒劲力度、凛然风骨已经让她惊喜莫名。

待刘宗伯写完,三人仔细品读,却见宣纸上用行书写道:

梅园携鹤振衣行,

忽见茅篷瑞气生。

太乙山高一万尺,

不如李璐谒余情。

后面题字为“《赠李璐小友》,仿李白《赠汪伦》诗韵而作”,落款为“林回道人癸巳年仲夏书于终南山山木庵。”

刘宗伯心地澄澈空明,在他眼中,李璐就是一个晚辈,一个小女孩子而已,所以诗中全未考虑男女之别,语言之讳,“太乙山高一万尺”,仅仅是模仿李白和汪伦之间的那份纯真友谊而已。

林溪枫在一旁看了,不禁击节,感叹刘宗伯即兴发挥得恰到好处,把今天李璐拜谒的事儿描绘的淋漓尽致,感情真挚,情景交融。他看到刘宗伯自称林回道人,所住庵舍起名山木庵,心中有所触动,才知道他林回之道名果然源自《庄子》。

《庄子.山木》中林回弃璧的故事他是知道的,林回遵守天道,逃亡路上舍弃价值连城的美玉而背负初生的婴儿,是重视亲情的典范。但是刘宗伯却比林回更甚,他为了良心,出家修道,舍弃了亲情,难道说世界上良心比亲情更重要吗?

取名林回,道长思想深处对亲情的顾恋可想而知,看来,良心、良知,也是天道呀!历代仁人义士为了信仰,抛家别业,舍生取义,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林溪

枫陷入了深思。

此时,李璐心情激动,已经欢呼雀跃地跳了起来,她和陆竹喧两人连声夸奖刘宗伯的诗做得好。

陆竹喧道:“宋朝的隐士林逋林和靖在杭州小孤山隐居,人称梅妻鹤子,道长拿他作喻,太贴切了。”

刘宗伯道:“随兴而作,让你们笑话了。你们三人来见我的情义,我都表达在诗里了。李璐让我写诗,落上她的名,实际上代表你们三个人呢!”

李璐兴奋得如同小公主,如获至宝地对着书法作品看了又看,好奇地问:“山上有梅园吗?”

刘宗伯道:“有呀,就在上面半山坡上,挨着那片松林。几年前我将一块杂草地整了整,将梅树引种了过来,有二十几棵。你们来时,我就在半山腰上侍弄梅枝呢!等到隆冬时节,成片的梅花一起开放,梅林傲雪,清香阵阵,对于修道所需真气的获取大有裨益。”

李璐悠然向往,感叹道:“夏日梅花不开,是唯一遗憾。不过,今冬单位放假,我一定要再来拜谒道长,观赏梅园风光,补上这个遗憾,不知刘道长冬天是否回武当山?”

刘宗伯道:“在武当山还是在终南山,一切随心所欲。你们来了,如果有缘,自会相会!”

接着,林溪枫、陆竹喧也乘机请刘宗伯写了两幅书法作品,均感不虚此行。

中午,刘宗伯留三人在茅庵吃饭,三人也不客气,纷纷动手准备,林溪枫负责到山溪边掂水,并且又捡了一堆木柴回来,放在茅庵窗外。李璐和陆竹喧两人负责做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

刘宗伯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切,一种家庭的温馨油然而生。

吃饭时,刘宗伯对掉在桌上的饭粒随手拾起来就吃,他边吃边对三人讲,房中一些食品是山下的村民专门送来的,村民信仰道教,尊敬和供奉出家人,所以更应该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不能有丝毫浪费。

三人听了,更生敬意,都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

临离开时,三人向刘宗伯转达了陈宫嗣对他的问候和邀请之意,请其明天到对面山上做客,刘宗伯欣然应允。

当天晚上,月光如水,陆竹喧静静地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些天来在终南山的见闻,感到受益匪浅。终南山果然是奇人汇聚之地,各类人士均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修为或特长,让人侧目。

尤其是刘宗伯道长精通医学、武术、文学、书法、音乐,更是难得的奇才,真堪与傅山傅青主相媲美呢!更令人景仰的是刘道长的道德人品,与其交流,如同一泓清水一样清澈平和,让人心情舒畅。他出家为道,纵然有**的因素,修炼成这样的得道模样,真心喜爱道家思想恐怕是主要原因吧!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只听身旁的李璐翻了个身,似乎睡不着觉。陆竹喧怕说话惊扰了外屋的陈宫嗣,没有言语,借着月光偷眼去看李璐,发现李璐满面绯红,正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中。

良久,陆竹喧渐渐沉入睡眠,半夜醒来,突然听到李璐咯咯笑了两声,陆竹喧从睡意中挣扎出来,正在惊讶李璐为何还没有睡着觉,却又听到李璐喃喃的低语声,不知道说些什么。

陆竹喧才知道,原来李璐在做梦呢!

梦中都发笑,是真遇到让她高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