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书生

类别:其他 作者:罗远山字数:3566更新时间:22/07/30 21:34:22
“三儿,最近没发生什么状况吧?陈童晟那边怎么样了?”

“老爷,陈童晟现在主要负责疏浚河道,王招平则在招募人手,根据三爷之前提供的矿产地点进行初步开挖。进展的都比较顺利。另外林三负责的淀山湖帝国公墓的工程已近结束,现在只剩下小部分石匠还在当地建造万神殿的,其他大部分工匠都已经回到爱宫的建筑工程上来了。”

施成笑骂了一句:“林三这个家伙倒是积极的很!对了,部队方面怎么样了?”

“老爷们不在的这段时间,都是刘玉文在协调,据传过来的消息,陆军二团宋达部已经齐装满员了,海军一团后配的一个炮兵营也已经到位了,代理营长是王小力。另外刘文昌主动提出卸任海军一团团长之职,举荐在独立日战役中表现出色的一营营长林定江暂代海军一团团长之职。”

“林定江?我倒听说过这个名字,想不起来了。玉文批准了吗?”施成挠挠头,仔细在记忆中搜索着林江其人。

顾三点点头:“批准了,林定江就是原高家行林庄族长林克用家的家丁头目,现在高家行的两处船厂就是从林家和王家的船厂整合扩建来的。林定江是赵大人第一批扩军时就加入的,若是小的没记错,当时仅林家和王保三家就有四百余家丁主动加入了帝国海军。”

“嗯,很好,很好!文昌能腾出手来对我们是一大助力。王平贵那儿如何了?”

“二爷,王大人轻车熟路,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暂时还未涉及到苏州府地界。据王大人报上来的消息,现在主要的工程依然在松江府境内,龙华邬泥泾已经被全部填埋,拓林、南桥至闵港的道路已经贯通。淀山湖公墓至青浦镇、松江府城、上海县城的道路也皆已贯通。张堰-朱泾-小贞村-安庄镇的道路正在施工,另外王大人已经开始着手宝山、嘉定和太仓一带了。不过张麟那边最近好像有些麻烦。”

陆远抬起了眼睛疑惑不解的问道:“哦?张麟有麻烦了?怎么?报纸出什么问题了吗?还是印刷厂那边出了问题?”

顾三摇了摇头:“都不是,而是有人闹事。”

“啊?现在还有人闹事?”陆远狐疑不解的问道:“咱们现在推行的政策这么开明,还会有人闹事?谁?闹些什么?”

“老爷可是忘了,今年伪明正式开科取士了,对咱们这儿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可苏州府已经有一大批过了乡试的生员等着上直隶考进士呢,咱们这么一来不就断了那些读书人现有的出路了吗?张大人负责宣传,那帮子考中秀才的文人可不得找张大人的麻烦嘛!对这帮书生,张大人是打打不得,杀又杀不得,着实为难得很!”

经过顾三这么一解释,陆远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茬子麻烦事。老朱打下的地盘是越来越大,手上的官不够用啊,总不能全靠着前朝的降官和那些随着自己起义打仗的老农民来治理天下啊,指望类似于现在下沙盐场的司令许方正和司丞鲁不饿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土老帽去治理地方怎么可能靠得住?!

手头上没人才怎么办?在这些帝王看来,就只有一条路,开科取士。最后取到手上的都是一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要是纯粹

的书呆子还好些,就算能力差点,最起码不给国家添乱。关键是这群文人说句难听些,都是披着羊皮的狼,说他们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绝不为过。

陆远一行人发自肺腑的鄙视八股取士这种愚昧无知的,但看似公正的晋升通道。也就只能是看似而已,为何?就拿现在苏松二府这两处有口皆碑的富饶之地来说吧,现在苏松二府人口将近四百万,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一辈子下地干活的穷苦百姓,就是连吃口饭都没着落的,只能靠在大太阳底下晒盐卖苦力的灶户和力夫。这些为了缴纳朝廷的各种苛捐杂税,连种地的人手都不够,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他们连书本都买不起,读个哪门子书?又有什么资格读书?

说句实在话,让他们把自己存生的泥瓦房卖了,都买不起一本书。更别说什么挑灯夜读了,那是纯粹的放屁。什么家徒四壁书侵坐,都是放屁!吃了上顿没下顿,全靠挖些野菜,运气好了去小河浜里捞几条小鱼充饥的老百姓,还买书看书去县学上课?逗呢?

归根结底弄到最后,真正能上学的,请得起教师爷的,还是那些家里有钱的,或者原来就是当官吃皇粮的世家子弟。对普通百姓来说,什么人才流动,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呵呵,全是自欺欺人罢了。

所以对这帮一心只读圣贤书,连青菜萝卜都分不清的读书人,陆远是极其瞧不上的。不仅是陆远等人,整个在远东帝国治下,享受过帝国义务教育的所有人都会对现在的八股取士嗤之以鼻。

老百姓是最淳朴,也是最实在的。以前读不起书的人家,现在帝国学校免费入学,还能包上一顿午餐,认真努力学习个一两年时间哪怕再没出息胸无大志,毕业以后去随便哪家商户当个账房先生总是绰绰有余的,这么一来最起码全家饿不着了,这才是老百姓最看中的,什么做官不做官的,对普通民众来说都是高不可及虚头巴脑的玩意。

帝国公民再也不是只能靠着当官才能出人头地,从林三这个三年以前论谁都瞧不上的,只知道敲敲打打弄得满身是泥灰,肮脏不堪的石匠身上就能瞧出端倪了,眼下的林三可不仅是普通的工匠,而是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一员,每月的月佃和津贴加起来,恨不得比大明朝那些知县一年的俸禄都要多。不仅钱多,而且更受人尊敬,哪怕张麟瞿尚兵遇见了林三,还得拱着手,笑眯眯地称呼其一声林师傅。

而且林三不仅自己爱钻研学习,现在更是每周都要去帝国技术学院给那些学生们上课了。谁说传道受业解惑必须要是那些精通八股的圣人门徒,在远东帝国治下,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够和林三、木匠方一九那样教书育人。所以你现在拿刀子逼着林三他们造陆远的反,他们都不会反。

别说是这些个高级工匠了,就算你是个给人剃头,帮人修脚的师傅,也没人会瞧不上你。有本事你自己给自己剃头修脚去啊!远东帝国的理念就是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社会职能不同,但无论是干哪一行,只要是帝国公民,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陆远从顾三这里得知了张麟的难处,就立即将他给招了回来。张麟见到陆远等人,也不客气,直接就冲着大家倒起了苦水。

“哎~~~真是气死个人!诸位,你们是没瞧见那

帮文人,围着苏州府衙,吵着闹着不肯离去,非要我和魏大人给个说法,真是岂有此理。”

李文斯顿笑着玩笑道:“我说未来岳父,你没和他们宣传我们这儿的政策吗?”

张麟一摆手,苦着脸说道:“别提了,不说还好,就是因为解释了才炸锅的。换位思考,人勤学苦读了好几年有些甚至读了十几年,几十年,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成了秀才而后指望着更进一步当个进士什么的,现在改朝换代了,原来的科举八股不认了。叫他们怎么接受的了?

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才难办嘛!张某和魏大人也不能不管不顾一抓了之吧?毕竟若是拿了人,他们一定会捅到朝廷那边去,诸位当时又不在此地,我与魏大人不敢也不能轻易破坏了现有的局面啊,只能一边安抚一面拖延。现在诸位回来了,赶紧给个解决办法。一直这么拖下去,总不是长久之计!”

陆远等人心中明白,出了这个事情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将来若是拿下了其他地方,也一定会发生这种事件。所以今日的决定也会同时影响到未来,不能不令大家谨慎对待。

“我们对于人才的政策是不可能改变的,不能为了稳定苏州府那帮子书生的情绪就做出妥协。他们如果要想当官,就必须回炉重新学习我们的这套东西。不然就滚蛋,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如果胆敢通敌,一律抄家,全族充当苦力。”

张麟有些为难地说:“陆老爷,这帮子书生可不是平头老百姓,牵涉的广且盘根错节,而且族中有不少已经在朝廷中为官了,就这么一刀切,影响怕是不好吧?现在是军管,他们都被监控起来了,但早晚会有漏网之鱼。”

“哈哈哈哈,怕,当初就不造反了!现在还想瞒瞒藏藏才是掩耳盗铃,总之帝国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就算他们不漏出去也会有其他人漏出去,苏松二府可不是边陲小镇能当个山大王什么的。自从建立的远东帝国,咱们就没想着再在暗处苟活!他们不说,我们还要主动说呢!”

陆远板起脸,沉声说道:“所以张大人,你尽管办,手段辣一些没事!都是一群不点不亮的蜡烛。这帮货真要这么有气节,宋朝灭亡的时候就应该全族都殉了大宋,苟活至今干什么?大元那帮蒙古人打来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这么有骨气?以为我们实行仁政,就认为远东帝国好欺负,好利用自己圣人门徒的名头自成一派是不是?到最后是不是他妈的还想挟持我们?困扁他们的骷髅头,捏鼻子做他们的春梦去吧!”

“啪!”

陆远越说越气,猛地一拍桌子。

“我可以接受儒家学术,也认可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忠孝廉耻勇的修身理念,但是想靠着儒家治国,哼哼!学校依然可以教授学习相关儒家经典,我们也不会行焚书抗儒这种事。但从现在起,我不想再听到有关于八股科举的问题,八股科举这几个字给我从远东帝国永远消失!

哪个家伙不识相,一概抄家,全族成为苦力。让他们学习学习孔子他老人家不教他们的种田喂马造房子。张大人,你要加大力度宣传我们的政策,对那些不识抬举的家伙不必客气,别管他们有什么背景有什么关系,一律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