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上议院例会
类别:
其他
作者:
罗远山字数:4011更新时间:22/07/30 21:35:55
随着克莱蒙萨.德.法比奇奥尼和他的另外两名随行人员进入学校就学,这一缕风波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可陆远几人却没能因此偷得浮生半日闲,众人搬入东岸花园城堡一周之后,上议院例会再一次召开。
与隔壁的朱元璋不同,老朱作为封建王朝的帝王,他绞尽脑汁只想干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皇权提的高高的,把治下的老百姓看得死死的,臣子们就得听我皇帝老子的,老子让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而百姓们呢,就得老老实实的给老子种地,别有什么花花肠子,更不能到处跑来跑去。
可陆远这些人并不这么想,他们想的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得自主,得懂得利用自己手中帝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最好能有一定的自治意识。
怎么说?举个现在最普遍的例子。
现在的大城市中,有许多房屋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多层老公房,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都面临着住户的老龄化问题,说直白一点,就是要不要进行改造,给这些个老公房装上电梯,方便年纪渐长或者行动不便的住户上下楼。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一栋楼的住户开个会嘛,投个票。其实就算是年轻人,也不会对装电梯这件事本身加以反对,最终的难题,说到底也就是个“钱”字。大家凑一凑咯,平摊一下咯,反正现在又有补贴,一栋楼十几二十多户人家平均分,真正平摊到每户的费用也并非是不能接受。
如果有人斩钉截铁的说我们家不用,那就随他去咯,无非是其他人家多出一点,反正现在连酒店乘电梯都必须要房卡,大不了以后装上了电梯,这张运行电梯的小卡片,不发给他家不就结了吗?
再如果有人确实有使用电梯的需求,但手头拮据,不能一下子拿出钱来,大家也可以坐在一起商量嘛,一下子拿不出,那分期支付咯~也不用到时挨家挨户去还钱,到时候分期付款,直接把这钱打到特定账户上当做未来电梯的维修保养经费嘛!
其实平时有许多事,只要有人愿意牵头,能博得大多数人的赞成,其实总是办得成的。但往往普通大众是没有这个意识的,总是希望有个青天大老爷来帮着自己解决这个解决那个,希望政府出面怎样怎样,何必呢?!
陆远等人想做的,就是培养百姓们的这种能力。
为帝国流血流汗、为帝国付出生命、为帝国创造财富的公民们得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懂得利用自己帝国公民的身份,让自己成为帝国的一份子,而不只是把自己当做帝国的客人。
他们有权利去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干活,上缴地方和国家的税收都用哪儿去了,是拿来打仗去了?还是用来铺桥修路去了?还是用来培养下一代去了。
当然,陆远这些人不可能帝国公民们家挨家挨户去敲门,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
如果说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权利集于皇帝一身,那远东帝国皇室做的,正与其恰恰相反,归而总之只有一个字:放!
鼓励商业,开放海疆,兴办科教,解放女性,种种种种无不证明这一点。
为了达到目的,陆远等人可谓是不遗余力,为了鼓励各产业,陆远掏银子给百姓们发福利;为了教育兴国,皇室搞免费义务教育;为了将女性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那花的代价就更大了。
不仅对待百姓是这样,对待各地方政府也是如此。
现在的地方政府,拥有远超隔壁大明王朝的自主执政权,在一些微观事务方面,陆远等人是一贯秉持着能放就放的观点。而且让地方上的行政长官来向自己提意见,提建议,让这些最了解当地情况的地方官员们为帝国出谋划策,而不是像封建王
朝的皇帝们那样穿着龙袍坐在自己的龙椅上指点江山,在自己都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对着手下的官员发号施令,指挥这指挥那。
因为陆远等人知道,自己作为帝国的统治者,其实只要抓住两样东西就够了,一个是钱袋子,一个是枪杆子。
左手钱,右手枪,帝国就乱不了,帝国的命脉就永远在自己手中。
当然咯,这并不是说陆远等人只关心帝国的财政部和武装部队,对于既定国策地方政府还是要遵守的,一些个底线,还是不能逾越的。同时,虽说是要抓牢钱袋子,但这个钱袋子也不能抓的太紧,不能如朱元璋那般一点风都不漏。
如果财政部把钱袋子收的太紧,地方上的发展就起不来,工商业以及其他各产业就无法兴起,老百姓就过得苦,搞得和计划经济一样,陆远等人是无法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富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在实际上,中央也富不起来。你想,老百姓都饿着肚子,口袋里任毛没有,还拿什么东西缴税啊?!
搞运动打地主那就更不行了,嘉庆皇帝把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地主和珅都给抄了,最后那个惶惶的大清不也没发展起来嘛!这种杀鸡取卵的事也不能干。
郑纪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除了类似于铁路等全国性收费以及水电、烟草等垄断性行业的获利将直接充入帝国国库,其余地方财政收入仅需上缴百分之五十,对于贫困地区帝国财政部将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或补助。
当郑纪将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帝国国库的比例在上议院例会中当众宣布时,立刻引起了与会的这些帝国大员们的一片骚动。
五五开,在现代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开放社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身为当代人的这些远东帝国的大人们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陈宁,身为浙江都督,整个浙江都在其管控之下,而浙江又是远东帝国除了皇室所在的首都淞沪之外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没有之一。
作为这则政令的最大受益者,陈宁对郑纪问出了其他外派官员们既好奇又不想问,不敢问的问题。
“四王爷,微臣斗胆一问,为何?”
郑纪对陈宁能将自己心中的疑问摆在桌面上向自己提出来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正说明了官员们已经改变了以往的唯唯诺诺,只顾照章办事却不明、不想、不问的恶习。笑道:
“呵呵呵呵,按说这条财政政策的改变,对陈大人你那是最最有利的了,为何有此一问?”
“四王爷这话是不假,此令一出,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显而易见是有了好处。但陈宁心中却多有好奇,王爷可知道,隔壁的明皇,那可是恨不能将所有的银子都收到自己的手中。”
陈宁说到一半,转了话风,“微臣并非对此令存疑,也并非说要学那隔壁的朱元璋,但微臣有些忧虑。”
“哦?为何忧虑?忧从何来啊?!”
陈宁环顾四周,朝大家拱拱手,开口道:
“四王爷,帝国方兴未艾,远非休养生息之时,大明虎视眈眈,海外流寇未平,军队、教育、基础建设,所行的一切国政皆要花上不少的银子,一旦地方财政少交,帝国国库收入在短时间内势必受到影响,若是一直如今日般天下太平倒也无妨,可一旦战事再起难免入不敷出。
但这政令一下,岂能朝令夕改?万一这......陛下、诸位王爷、诸位同僚,陈宁斗胆,妄议国政,望诸位海涵。”
陆远越听,脸上的满意之色越浓,直到陈宁话音落下,立刻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啊,陈大人所谋甚远~~~我心甚
慰,甚慰啊!哈哈哈哈!”
陈宁一听陆远这么说,心说这什么意思?难道试探我们?不可能啊!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诧异地问道:
“陛下,那这政令......?”
陆远摆摆手,笑着说道:“我说陈大人呐陈大人,你是一边管着地方,一边还操着我们皇室的心啊!哈哈哈哈!”
陈宁被陆远说的脸色一红,连连摇手,“不敢不敢,陛下取笑了,是微臣莽撞了,莽撞了!”
“不不不,我很高兴,陈大人能为帝国将来考虑,主动提出心中的质疑,才是我们建立上议院的初衷,也是我们今日在此商讨帝国大事的原因,若是一切事物都由我们几个定夺,不听取你们大家的意见建议,那咱们还聚在这里开这个会作何?”
陆远压压手,示意陈宁入座,自己却站起了身说道:
“陈大人之问,我相信也问出了其他大人心中的不解。我给大家解释解释这其中的原因,解释完了若是诸位还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再商量。
诸位都是从学校毕了业的,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刚才陈大人举了隔壁大明的例子,我现在也拿隔壁的朱元璋来举例子。朱元璋搞的那一套,其实就是将地方的各种税收几乎一股脑儿全部集中于京城来,看起来好像挺管用的,大明有了粮,得了各种的税收,一旦哪儿出了事闹了灾,可以第一时间调动自己手头上的资源进行干预。
可诸位想过没有,他换来的是什么?是各地百姓的苦难,是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是流动性的缺失。
而现在我们主张让地方财政五五分,其实说透彻一点,就是让各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比如地方上的修桥铺路之类的基础建设,城市的规划,教育工商业的扶持和发展,在这些方面,你们这些当地官员要比我们皇室所知更多,更能结合实际。
地方政府手中有钱了,对于这方面的用度完全可以跳过我们,自己进行财政方面的调配,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时效性。其他方面还好说,如果一旦遇到什么灾荒,那可是争分夺秒的时刻,若是样样事都得等到我们帝国财政部拨款,黄花菜都凉了。
而地方政府的官员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进行公示,不仅是对我,更要对所有纳了税的百姓们进行公示,让帝国公民们知道他们交上来的钱都去哪儿了?!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至于帝国财政部所做的,无非是对地方财政进行监管。”
陆远抿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现在我回答陈大人方才的问题,确实,陈大人说的不错,此令一出,帝国财政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想没人可以否认。
不过我请诸位想一想,此令一出,地方政府手中有了银子,就可以对某些特定产业进行扶持,甚至敢于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这样势必会使地方上各方面的建设发展加速发展,百姓才能变得更富有,而整个社会是由百姓们组成的,他们有了钱,咱们才能收到税,百姓们越富,政府才越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大明搞得那一套,一旦受到外部威胁或是天灾**,早晚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那叫恶性循环。孰好孰坏,大家总是分得清楚的。
至于陈大人担心的短时间内的阵痛,咱们咬咬牙还是能熬过去的。再说了,我相信陈大人以及诸位地方政府官员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促进治下蓬勃发展的,是不会令我们失望的。如果帝国在这段时间内真的出现了危机,政府可以发放国债,甚至可以酌情加印纸钞。一旦到了危机时刻,我们皇室也绝不会置之不理的,哈哈哈哈!”
陆远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那谁还能有什么不同意见,大家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