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节度使
类别:
其他
作者:
东仙轩辕字数:2616更新时间:22/07/30 22:21:44
于谦的家小在途径东昌府的时候,竟然不可思议般的消失不见了,负责押解的衙役和锦衣卫也是全部被杀,而这股胆大包天的贼匪则是人间蒸发,任凭山东镇数万兵马,以及山东布政使司上千人马搜查,也是毫无踪影,这样的事情足以让朝野上下为之惊骇。
虽然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两方也是惊怒不已,都是派人暗中查看,但是始终没有任何的线索。
时间一长,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两方便开始互相猜忌了起来,认为是对方将于谦家小劫走并且藏匿了起来,以便将来打压自己之用。
于是,徐有贞便趁机联合朝中不少文官,公开指责于谦家小被劫走之事,是石亨一党所为,顿时引得朝野哗然。
石亨和曹吉祥见状也是不甘示弱,二人纷纷展开反击,石亨联合一众大臣弹劾徐有贞,指责其“贼喊捉贼”。
而曹吉祥则是不断在天顺帝耳边吹风,说尽了徐有贞的坏话。
朝中大臣也随着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之间的争斗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天顺帝对此不厌其烦。
于是,天顺帝为了平息此事,便责令新任北镇抚司指挥使严查此案,并且限期一个月必须破案。
但是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北镇抚司依旧没有任何的线索,于谦家小被劫的事情也就变成了一桩无头公案,天顺帝对此徒呼奈何。
就这样,朝中大臣为此事争吵了一个月之久,徐有贞眼见凭借此事无法打压石亨、曹吉祥一党,便开始将心思转到别处。
于是,徐有贞召集了一帮文官在家中密议,之后便带着几个心腹大臣找到了内阁首辅陈循,双方在深夜时分商议了许久,直到次日一早徐有贞等人才离开了陈循府上。
几天之后,徐有贞联合三十多名大臣上奏,提出为了朝廷更好的控制各地军队,提升大明将士的战斗力,应将各地军镇总兵、将领,以及各地卫所的都指挥使之兵权全部集中起来,由各省巡抚统一执掌。
如此一来,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各省的巡抚就直接掌握了一省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这可不是之前朝廷增加各省巡抚权柄那样,只是增加了各省巡抚调动本地卫所兵马、监管各省营兵的权利,还没有直接调动、管理本省所有兵马的权利。
如果朝廷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切实颁行,那大明的军权就真正转移到了
文官手中,大明文贵武贱的风气将会大大提前!
此议一出,朝野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朝中的武将纷纷反对,而文官则是极力赞成,天顺帝心中也是偏向于徐有贞的,毕竟将军权掌控在文官手中,看似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总好过军权在能征善战武将手中。
而且,如今朝中也是文官占据上风,即便是石亨、曹吉祥二人已经权倾朝野,也无法彻底压制朝中文官势力的态势,只能就事论事罢了。
眼见朝中的争论中,徐有贞等文官势力占据了上风,就连天顺帝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态度很是偏向徐有贞等人,一直关注朝中情况的刘君韬对此十分忧心。
不光是刘君韬如此,各地总兵、将领也是极力反对朝中此议,之前朝廷加重各地巡抚的权利之时,就已经让各地武将、总兵惴惴不安、心中惶恐,此时朝廷更是直接将各地巡抚摆在了各地总兵、武将的头顶上,众人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
于是此时的局面变得异常诡异,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徐有贞的提议,就算是有大臣反对,面对朝中的大势,也基本上是选择了沉默,只有石亨、曹吉祥等人还在抗争。
而大明各省地方上,人数众多的总兵官、副将、参将等武将,则是纷纷表示反对,如同雪片一般的奏折飞向了京城,出现在天顺帝的书案上,全都是反对将各省军权移交给巡抚的奏折。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更是在奏折中直言:“徐有贞此举乃是重现晚唐之节度使,此议一旦通过,我大明必定重演晚唐之祸乱!”
刘君韬的奏折顿时在已经激荡不已的朝中掀起了滔天海浪,徐有贞听闻消息之后,更是带着一众御史言官上奏,开始对刘君韬进行口诛笔伐。
但是刘君韬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和一众总兵官、将领上奏,坚决和徐有贞等一党对决到底。
天顺帝见状也是苦不堪言,虽然自己的意见偏向于徐有贞的提议,但是面对全国几乎大部分武将的极力反对,自己一时之间也无法下定决心批准实行。
对于朝中的争吵,天顺帝始终是犹豫不决,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都是帮助自己复位的功臣,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各省的总兵官、武将又牵扯了进来,自己也无法抉择。
就在此时,天顺帝忽然看到了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最新上奏的奏折,想起了自己被景泰帝圈禁的时候,武将中只有刘君韬帮助过自己,
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也好比雪中送炭,让天顺帝铭记于心。
想到这里,天顺帝便下秘旨询问刘君韬,难道徐有贞的主张难道真的不可取吗?
在天顺帝的心中,还想着是不是可以平衡一下,毕竟徐有贞的提议还是很合乎天顺帝心意的。
几天之后,刘君韬接到了天顺帝的密旨,不禁长叹一声。
天顺帝的心中还是看重文官,这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刘君韬也并没有当即回复,而是先让副总兵胡德行招待一下前来送密旨的太监和锦衣卫,刘君韬自己则是在书房内陷入了沉思之中。
直到第二天,在宣旨的太监执意要求下,刘君韬将那名太监请到了书房内,其余人等全部在外面等候。
“昭勇将军(刘君韬的武勋散阶),已经一天光景了,考虑得如何了?杂家还要尽快返京复命呢,可不能让陛下等太久了!”
刘君韬微微一笑,抱拳说道:“有劳公公久候了!”
接着,刘君韬便取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说道:“烦劳公公将这封奏折呈给陛下!”
说完,刘君韬又是递上了一封玉山票号的银票,那太监接过来瞄了一眼,竟然是白银五百两!
“哈哈!昭勇将军太客气了!那杂家就却之不恭了,此事杂家一定好好帮衬一番。”
没过几天时间,天顺帝便收到了刘君韬的奏折,只见奏折中写道:“微臣眼见徐有贞已是内阁大臣、挂兵部尚书衔(荣誉)、封伯,现在几乎已经可以主导朝政走向,此乃朝中权臣是也!而各地巡抚一旦掌握了各省的军政大权,在地方上就是事实上的藩镇一般,如同晚唐之节度使,假以时日朝廷未必可以从容调度。到了那时,陛下面对的局面就是内有权臣、外有藩镇,而此权臣又和地方藩镇藕断丝连,陛下之皇权如何处之?”
天顺帝看完奏折之后顿时骇然变色,眼神也是闪烁不定,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竟是冷汗已经湿透了衣衫。
天顺帝经过景泰帝即位,自己被囚禁于南宫这一系列的事端之后,对于皇权异常看重,刘君韬所描述的前景,让天顺帝心惊不已,几乎是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
再联想起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天顺帝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眼神也是越发的凌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