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类别:其他 作者:瘦身肥仔字数:2113更新时间:22/07/31 09:54:18
但是。

君权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主要利益即巩固和强化其统治实力,以及保证君权的独占性,这就将君权置于其他一切的对立面,即其他权力成为其潜在敌人。

而利益的冲突就导致相权不可避免的处于君权的对立面,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合作的例子并不是很多,而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则成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主要方面。

例如:君王与丞相之间本身关系上,其信任关系由于其自身的身份导致并不能真正的成立,历史上不乏功勋卓著的名相,但善始善终,功成身退的寥寥无几,许多丞相结局凄惨,甚至还有很多直接被定为乱臣贼子,奸党等。

而在宰相机构的建构上,随着朝代的更替,皇帝的更换,皇权在不断地加强,宰相的权力在不断地遭到蚕食。

难道皇帝就一定容不下宰相吗?

也不是。

但凡是人就有野心和梦想。

有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还有的有自己的报复,想要实施自己的改革,与皇帝的思想背行。

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后面的皇帝也越来越容易猜忌宰相。

所以宰相权力机构的复杂变化及宰相身份的变化等,体现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日益激化。

但君权还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相权也只是辅佐君权的地位。

君权与相权作为我国古代国家政治核心,二者之间相互统一又矛盾,而矛盾又占了主要方面,这样的关系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可以说,古代王朝史就是君权与相权的博弈史。

至于文人和皇帝的矛盾。。

文官和皇帝的关系非常复杂。简单从封建道德来说,皇帝是文官的君父,文官有义务为皇帝鞠躬尽瘁。

但是另一方,皇帝作为儒家道德世界观中的天子,皇帝有义务成为世人道德楷模,为天下人做道德圣人,所以文官也要辅佐君王成为圣人。

可以说,皇帝是古代政治家的总代表。文人是皇帝治国方略的思想策划。

历史上,皇帝与文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微妙,又耐人寻味的。

在诸子百家盛行的现在,如此多的文人,那么他们与万乘之尊的皇帝是怎样的存在状态呢?

运朝和宗门的不可协调性真的那么大吗?

如果问李宁,她就会回答你们。

如果文人木有武力,那么不会这么难搞,可是这是一个文人口出即可毁天灭地的时代。

这也是一个运朝衰落的时代。

当运朝衰落而文人强势,那到底谁住谁次?

即便是在凡俗世界,皇帝与文人的关系,也复杂至极。

自从**皇帝出现,文人地位就下降了许多。

从商周到战国,文人是神与人交通的桥梁,文人们没有学派之分,大多都是通士,以其地位和能力甚至可以代天做令,改变天子王侯的意见。

但焚书坑儒以后,文人只是皇帝之下的一个术士,皇帝自己成为代天传言同志人间身兼二职的真龙,文人倒成为皇帝命意的执行者了。

皇帝与文人中,主导双方关系的关键一方是皇帝。历史上,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皇帝不多。

皇帝与文人之间,人数上看,文人是绝对多数。浏览历代文人也有几种,事君以显名的是一类,事君以得禄的是一类,事君以为社稷的是一类,事君以就黎民的是一类,事君以展志向的是一类。

因此,有以美文博皇帝赏识的,有以宏文述心中不平的,有以操行唤起皇帝思考的,有以生命捍卫自己理想的,有以隐士之心求全自己身心的,有以更高权术弄君弄臣的,……如果要全面耙疏文人行状一定是很困难的事。

古代文化除了皇权**色彩意外却诞生了令人永远刻骨铭心的人、文、事,特别是精神。

司马迁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忍辱苟且中以130篇文章提醒人们关注历史的命运变数,陶渊明开创了文人与山水相处的意境,竹林七贤创设了以无限的放浪反诘世道与文人的背离。大唐文人滋润了文人与皇帝中间的主如果土、人民、每个生灵的内心等宏大地带。宋代文人却把文人、皇帝、社会、百姓、社稷又杂糅在一起进行浑厚的文化再创。元朝文人把自己的思考交给戏子演出来走向大众。明清文人用沉思的哲理或章回的微不足道的小说,阐发皇帝、文人、社稷之间的大悲,另一些人则走到民生里,抛弃了皇皇大道,在历史上抹下一道悲壮浓荫的色彩。晚清的文人开始了他们最不愿意的嬗变,要抛弃世代流传的长久以瑰丽多姿存在自己内心的中华文化,把西方的还根本弄不清的唯利是图的文化要强制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并且要按照这样的文化指导自己的实践,于是在保皇和革命中挣扎了好久,这样痛苦的历程在古代世界几乎独一无二。

文人最后选择抛弃皇帝,那么皇帝呢?明朝八股取士与严密的朝堂管制,知识分子已经是彻底的奴才了,清朝前期把大批知识分子通过文字狱变成罪犯了。

没有万马齐喑,因为马都没有了,知识分子这一脉差一点断根了吧?

也许,皇帝老早就已经先抛弃了知识分子。

李宁绝不愿意和诸子百家变成这般关系。

可是,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要谁做过一场,才能真正好好坐下来思考。

把批好的最后一本奏折放到一边,李宁轻轻呼了口气,揉揉额头。

“可有好好招待我两位师兄。”李宁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开口问到

身边随侍的棋立刻回道:“知道是您的师兄,下面不敢怠慢,务必使二位少主满意而去。”

李宁闻言点头不再过问,纪茗二人来的没有掩饰,李宁也第一时间知道他们踏入东镜。

可是,现在李宁还不打算见他们。

想也知道二位师兄是来干什么的,李宁无意这时候和宗门起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