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先安于内
类别:
其他
作者:
圣者晨雷字数:3232更新时间:22/08/28 17:33:03
当曾灿于勃楼登高畅饮之际,长江之上,一叶扁舟,载着个白衣之人正溯流而上。
所谓滟滪堆之处,江水汹涌,水势湍流,自上而下的船只皆是小心翼翼,而自下而上的船只则依靠纤夫扯拽,船上乘客指点两岸山峰,盛赞大好河山,江畔纤夫躬身弯腰,号子惨若猿啼。白衣之人听得这声音,长叹了一声道:“蜀地闭塞,唯赖蜀道、江水与外相通,人只知蜀道艰难,却不知这江面凶险辛劳,更十倍于蜀道……幸哉这种情形不会太久了。”
白衣人正是张钦。
他那一批科举之士中,大多数都历练了两三年,其中功劳卓著者,甚至已经崭露头角,开始在官场上有了一定名声。但彼时高位中榜的张钦,却默默无闻,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张钦自己对此并不在意。
楚地有鸟,三年不鸣,不鸣则矣,一鸣惊人。张钦知道,自己就是如此。
随他一起入蜀的是几名方士,若是嬴祝在此,当能认出,这些方士正是五斗米教徒。但嬴祝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五斗米教徒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秦兵部职方司密谍。
这些人正是张钦沉寂两年的重要成果。
蜀地的李氏兄弟控制蜀境,依靠的正是五斗米教与蜀地大族,只是后来五斗米教的流民与蜀地大族之间产生了矛盾,李氏兄弟忙于协调两者的关系,结果只是勉强维持,实际上无论是世族还是流民都不满意。
这就给了张钦可乘之机。
故此,两年之前,张钦便已经重新潜回蜀中,化名张陵,利用五斗米道开始发展部下。这两年来赵和在中原推行均田,其影响在张钦的努力之下,已经传入蜀中,对于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些构成五斗米道基层的流民强烈请求李氏兄弟也在蜀地推行均田,这让李氏兄弟越发狼狈起来。
毕竟此时不同于两年多年,在经过两年多的扫荡之后,李氏兄弟自己成了蜀地最大的地主,往下就是那些投靠他们、与他们一起瓜分蜀地权力的世族,再往下则是五斗米道的高层——一语言之,就是李氏兄弟为首的蜀地上层,与原本将他们推上这个位置的底层力量发生了巨大矛盾,而且因为赵和施加的强大压力,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李氏兄弟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一时枭雄,他们自然也看到了这矛盾,但他们有办法解决么?自然是没有的。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有足够的威望、实力,还需要有足够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李氏兄弟威望勉强,实力不足,利益更是缺乏——他们的知识与见识,让他们根本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弥补底层,更找不到做大利益让所有人得益的方法。故此,当整个蜀地都被其控制之后,他们看似到了极盛,紧接着便要迎来末日了。
张钦此次再度潜入蜀地,便是要推动这个末日来临。
因为对此行有绝对把握,他还有意关注沿途的风土地理——他如今确实是在兵部职方司任职,但他并没有想在兵部混一辈子,他自己打算,待蜀地平定之后,便想法子向赵和自荐,成为川府长史,转至地方民政事务。
他相信到时凭借平蜀的功劳,赵和肯定会同意的。若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可以后来居上,一跃成为他们这批科举进士中官职最高的人物了。
“先生说笑了,便是天下太平,这滟滪堆亦是如此。”船头的船夫道。
“呵呵,换作以往,确实如此,但是如今嘛,倒也未必。”张钦笑眯眯地道。
他一边笑,一边看着船中的几个木桶。
这几个用腊封得密密牢牢的木桶里装着的东西非同一般。
张钦亲眼见到过它们的威力,几若雷霆,甚至更有胜之。
这是墨家、阴阳家、道家和杂家等诸多流派又一次联合的结果。先是道家的方士在炼制丹药之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然后阴阳家在分析解释这有趣现象时发觉己方学问不足,于是便又求助于墨家。墨家在配合阴阳家研究时,没有弄出能够让人长寿的丹药,却发觉这玩意爆炸时的威力甚大,可以用于采矿。墨家的尚书学士们兴致冲冲将之报与赵和,而赵和身边的兵家学者则立刻提出,此物既然可以炸开矿山,那必然也可以炸开城池,想来可以作为武器来使用。
当时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者都呆住了,甚至拒绝继续研究此物。但赵和既然知道此物,自然要将之充分用上,而阴阳家、道家和杂家、兵家更是将此视为一个功劳,可以同氾袁二位一般在赵和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功劳。于是仅仅半年时间里,他们便将这玩意改良到极为精细的地步,其威力也远非初时可以比拟。
至少张钦亲眼见到,厚达两丈的城墙,只要在其下埋入足够份量的这被称为“火药”的玩意儿,轰的一声响便崩塌夷平。
此物既然可以开山,那自然也可以炸掉大江之中的滟滪堆,关键是要注意防水和积攒足够份量。
只不过此事并非迫在眉睫,也不是张钦此时需要琢磨的问题。
他顺江而上,待到得十二月初时,终于入了成都城。
五日之后,李氏兄弟外出之际,车驾忽然爆炸,双双死于非命,连带着彼时簇拥二人的五斗米道高层和世族首领死伤大半。
在此之后,五斗米道指责世族一手策划此事,而世族则反称五斗米道才是真正凶手,双方顿时反目,彼此攻伐征战,成都附近再度陷和混乱之中。就在这混乱之中,秦军分水陆两路并进,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将大半个蜀地又收入囊下,唯于最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有少数世族借着蛮族之力负隅顽抗。
故此,当道统四年三月来临之际,也就是江南三郡被收复四个多月之后,蜀地也重新归于大秦中枢统治。
携此之威,大秦中枢传檄四方,此前尚观望的江东、广南、辽阳等诸地,纷纷遣使入洛阳,请求中枢派遣官员前往管理,甚至主动请求并郡县为州府,实行均田之制。
至道统四年六月,大秦又再度实现真正的统一。
如同张钦所想的那样,当蜀地重归中央治下之后,赵和便在蜀地设了成都、巴州、滇池三府,推行均田制。不过出乎张钦意料的是,他申请为成都府长史却被驳回——他被直接任命为滇池府知府,同时兼为安南都护府副都护,成为独当一面同时身兼军政两职的要员,也因此在道统二年一科的进士中后发先至。虽然滇池府地僻人稀,多有蛮夷,虽然安南都护府如今还只是一个框架,张钦手中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区区三千,但这已经让不知多少人心生羡慕了。
在江南三郡与蜀地相续收入囊中之后,赵和的声望也已经达到了顶峰,朝臣再度掀起一轮劝进之潮。这一次赵和倒没有再拒绝,他于道统四年八月正式称帝,不过他未改国号,仍以“秦”为号。
国名虽旧,但大秦上下不少人却是以新朝自诩。新朝自有新气象,几乎不需要赵和催促,朝廷百官开始自发地推行均田制。与均田相配合的便是籍口,也就是重新登记大秦人口。
至半年之后的道统五年二月,籍田完成,大秦人口数量也统计出来,大秦一共有户一千一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三十三户,口四千九百七十七万一千九百六十人——这个数字自然是不精确的,毕竟短短的半年时间,哪里能够统计得精准。大秦的实际人口,应当比此要多,不过也多不了太多,如今的这个数字,已经足够给赵和推动下一步制度改革了。
摊丁入亩,废除口赋!
道统五年三月十一日,赵和在洛阳发布此命令,十九日之中,便传遍大秦各府。
在改革中枢、改革地方行政、改革土地制度之后,赵和又改革了赋税制度。此制一出,哪怕最保守之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仁政,从此之后,大秦人口增长就不会再受到朝廷政策的限制。
在接二连三的大政改革之中,有关废帝嬴祝的安排则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虽然包括常晏等重臣都建议赵和处死嬴祝,至少要将此人流放于海外,使其再不得踏入秦土,可赵和却特意赦免此人。
不仅赦免此人,甚至还于稷下学宫设博学馆,收纳天下藏书副本,以嬴祝为博学馆馆员,算是给其人一份闲差,能够自食其力。
至于兵部职方司、临淄府等派密谍暗探监视此人起居,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用不着赵和去操心了。若是还有人打着嬴祝旗号谋逆,暗中与其联络,那倒是正好给了这些下面的人立功的机会。
在完成了朝廷、地方、土地、赋税四大改革之后,赵和正准备推进下一步革新之时,西域再次传来消息。
犬戎、骊轩几乎同时发生内乱,金玄单于、骊轩皇帝带领部分亲信赶往大宛,而其叛军则投靠火妖,尾随追来。
哪怕俞龙、戚虎等已经在大宛建立起了多层防御,仍然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中,半个大宛失守!
时为道统五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