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成唯识论
类别:
其他
作者:
惩罚者V字数:2085更新时间:22/07/31 12:07:23
世家大族一直都是王朝统治的心腹之患,这些家族虽然不乏忠正耿直之人,更多的却是藏污纳垢,结党营私。
大唐开国之时,内有魔门佛门的妖魔鬼怪挑起事端,外有突厥吐谷浑铁勒等异族势力虎视眈眈,所以,即便李渊老谋深算,李世民雄才大略,又有开国威严,却也只能稍稍打压世家大族,五姓氏家这等盘根错节的大势力近乎毫发无损。
如今四海升平,李治虽然仁善,可能当皇帝的没有傻子,能压住武则天这等人物的更不是傻子,他是没有一击必杀的机会,否则早就动手了,武则天坑害王皇后,其中少不得李治的纵容。
果然,心狠手辣的武则天在害死王皇后之后,连带着牵连了王家数位重臣,五姓氏家王家最末,直接动摇了根基,这一次造反,王家家主没来,新生代却来了三个,更贡献了八百人马。
如今五姓氏家的人参与造反,不论结果如何,现如今便是最好的机会,狄仁杰当官靠的不仅是公平公正,更有治世之能臣的绝顶智计,该下死手的时候,狄仁杰绝不会心慈手软。
狄仁杰的仁善是给老百姓的,不是给祸国殃民的逆贼的。
五姓氏家的人知道自己逃不过了,想要逃跑,可狄仁杰怎会给他们机会,他们自以为藏的隐蔽,实际上早就被狄仁杰洞察到了一切。
一双鹰眼四下找寻,随手一指,便能找到伪装成小卒的世家嫡子,尉迟真金更是出手狠辣,一刀一个,绝不含糊,平日里他可受够了这些人的气,如今正要发泄出来。
这些人也是昏了脑子,若是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发动自家势力招兵买马,不说十万大军百万百姓,六七万人军队,五六十万百姓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封魔族只给了这么点时间,很明显就是要把他们当炮灰,对于五姓氏家,李唐皇室不喜,封魔族更不喜,当初李唐落井下石对付佛魔两家,出手执行的可是五姓氏家的人。
这些人贪婪无比,一分事情说成十分,拿走二十分,金银财宝粮食布匹之类的大多上交,可店铺土地武功秘籍却大部分被五姓氏家瓜分,分给百姓的,不过十之二三,就算分了,过几年也会算计回来。
治理天下需要五姓氏家的人才,这话没错,可现在跳出来的无不是利令智昏之辈,这些人不死,天下不安。
在狄仁杰和尉迟真金一文一武双重打击之下,五姓氏家聚集起的人马很快便全军覆没,首脑九成被生擒,等待他们的将是金吾卫的三十九种酷刑,株连九族不可能,可株连的人绝对不少。
这等事情自然是贯会下黑手的尉迟真金来做,狄仁杰虽然很想灭了五姓氏家,株连无辜的事情还做不来。
另一头,内卫府大阁领肖清芳带着金吾卫的人开始挨家挨户抓人,狄仁杰的名单给了李治,那就是给了武则天,狄仁杰和尉迟真金负责处理叛逆,肖清芳则是负责抓人。
此时此刻,肖清芳也不装了,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不是别人,正是慈航静斋当代传人,端木菱。
她演的苦肉计,别说李治,就连石青璇等人都发现了,只不过李治深爱武则天,对此并不在意,甚至还给了端木菱官职,否则,端木菱无官无职,如何指挥金吾卫。
虽然静斋仙子当了魔门妖女手下实在不好听,可石青璇懒得管,甚至有借此脏了慈航静斋名号,让慈航静斋再也无力“代天选帝”的想法,掌刑长老紫云不在,其余的人自然管不了端木菱。
今夜的端木菱没有一丝一毫仙子风范,出手狠辣至极,比魔门妖女还要魔门妖女,但有不服者,一剑斩杀,是否有罪,是否无辜,一概不理,在尉迟真金罗织罪名之前,她已经在株连了。
“内卫府大阁领肖清芳,慈航静斋当代传人端木菱,有趣,真是有趣,陛下这里怎么这么多事啊。”端木菱的行动如何瞒得过秦寒,更何况,秦寒通过石青璇,早就知道端木菱就是肖清芳。
李治无奈扶额:“国师别说了,可愁死朕了,唉,若非看在石仙子的面子,朕非灭了慈航静斋不可,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不安分,真真是岂有此理。”
“陛下放心,今夜过后,慈航静斋的名声就彻底脏了,五姓氏家活着的人绝不会放过端木菱,石仙子承诺,封山十年,不受封赏,陛下可赏赐一些财物保证慈航静斋日常生活,十年过后,慈航静斋想要不安分,也做不到了。”
秦寒安慰了几句,不管怎么说,石青璇都是自己人,反正只要慈航静斋的仙化媚术还在,慈航静斋便仍旧可以长袖善舞,成为一个重要武林门派,胡乱参与天下争端,纯属脑子有病。
“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异。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
石青璇独孤凤寇仲徐子陵和智俨弘忍白清儿秦川斗的激烈万分,就在此时,一只白毛巨猿背着一座石像顺着宫墙跳了过来,沿途卫士以弓弩攻击,巨猿只是轻轻一挥手,便把箭失尽数原路返回。
随着石像到了近前,一段佛经缓缓传入众人耳窍,秦寒算不得饱读诗书,却也知道这是玄奘大师糅译天竺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这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的《成唯识论》。
玄奘留学天竺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大唐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