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中举之果

类别:其他 作者:三无战神字数:2543更新时间:22/07/31 18:49:41
郑明杰倒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靠作弊或投机来中举的。前面曾提到他曾三次进考,两败一胜。他是小县城里的商贩之家出生,没什么官僚背景,所以他也没有象有门路的考生那样在公卿门下奔走,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也就是说,他因人生地小熟而也没采用投卷方式。而是直接向礼部投公卷的形式参加科举考试来中举的。

崔剑锋则不同,他属将门之后,虽可以通过达官贵人投行卷的方式考试,但他却未这样做。首先他先是跟着其父亲征战边界地区,后返长安通过武举进.入唐军担任基层校尉做起,也就是说,是世袭父子兵出身,与郑明杰不是一个档次。

就从这一点,崔剑锋看不起遇倒霉事就哭哭啼啼的郑明杰是可以理解的。

郑明杰的父新原是淮南道扬州广陵郡江阳县县城里的一家布帛衣装店的老板。也就是买布匹与服装的。

当然,当时的衣装店,也就是卖服装的,亦搞裁缝,不过,当年缝衣物,全是手工。

郑明杰就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当然与乡下那种种地的不一样,也就是他所生长的地方,决定了他不像农家人那样田间劳作,从小衣食无忧,不象农家小孩那样,从小帮助父母下田劳动。这样,他也就象书生一样,通过读书,考试,中举,当官过来。

有这样的一个生长环境的人,胆小怕事很自然。不过,他的迎战科举的路途可不那么顺利。

他一到十七岁就开始参加乡试,虽顺利通过,成了举人,心里很是高兴。但去杨州参加却两次落第,扫兴地回到家里帮其父亲管账务。

不管怎样,中了举人,也算露了脸,江阳县县丞亲自到其家店送匾嘉奖,称其难得的秀才,将来有可能超过自己,有希望当县令,刺史,甚至当按察使都有希望。

有个不懂事的旁观着(买布匹的客人)听后竟不知好歹,指着郑明杰开玩笑地问县丞:“这小子真这么厉害么?能当按察使?我不信。按察使那么好当的么?”

“什么不可能呢?”县丞不以为然地瞪了那客人一眼:“人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可以当。”

“那他将来说不定当上皇帝吧?”那客户笑着问。

“你,你,”县丞吓得脸色煞白:“你想找死呀?”

“什么了?”那客人可能是乡下来的,不知当年的帝威不可犯的大道理,乱说可能招致死罪。

“混蛋。”随县丞来看郑明杰的县尉把脸一沉,怒喝道:“皇上是你随便开玩笑的人么?”

“这,我从乡下来,不知不能这样开玩笑。”客人慌了,忙跪地谢罪后爬起来想溜。

“把他用枷子扣起来。”县尉令身边的衙役喝道:“把他关在死牢里。”

“唉,”那个县丞向县尉摆摆手:“这事就算了,别乱抓人。他只是开开玩笑而已,没什么恶意。”

县丞为什么样做?主要是如以谋反罪抓人,那是重案,审案时州里派判司来旁听或复审,问题就麻烦了。毕竟,开玩笑而掉脑袋,唐代典律也不允许。如皇上得知其臣民因拿其开玩笑而获死罪,万一盛怒之下下令问斩乱判庶民死罪的官员,他还能平安地当官么?

所以,也也不得不叫停的鲁莽行为。只因,当官也是玩脑袋的事,稍不慎激怒上边的官,也会给自己事来砍头之罪。

郑杰明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感触也ting深的。那天县令也请他去吃饭,在县衙前街一家酒楼里隆重地迎候他这个帮父亲管账的小秀才。

席间,郑明杰斗胆问县丞为什么不处罚那个乡人时,正屈尊站起身为他倒酒的县令还不知刚才发生的事,就停止倒酒,拿着酒壶看县丞。

县尉忙笑着把刚才发生的事向县令说明了一番。但他也没有责怪郑明杰之意。何因?这其实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只因这些唐官面对着的是未来的未定性的官员,不能得罪的。官场之险,也深不可测。士途对每一个官员来讲,很讲究,不可乱来的。所以,县尉自然也不敢对眼前的这个仕途正处正蒸蒸日上小秀才显露不敬。

你想想啊,万一日后眼前的这个小混蛋突然荣升为县太爷,来到自己面前,当起县令,有可能因现在得罪他而记恨他,给他玻璃鞋穿,那岂不自找苦吃么?

县令听了县尉的话后也没说什么,继续给他倒酒,讲些奉承话儿。好象他已成其刺吏似的。这也不怪,古代官场嘛,谁能保证这类秀才突然得势,转眼间成了他的上司呢?

在洒楼吃饭归来,郑明杰象换了人似的,他才真正明白做官的感觉,做了官,他才平步青云,让平时自己连想看都难见的官爷们不请自来吹捧自己,在自己面前屈尊奉迎,这样多舒服哟。他情不自禁.地飘飘然起来。

这样,当官的欲.望倒成了他拼命学习,不屈赶考的动力。不过,第二年省试,仍落第而终。此后江阳县太爷也没再来,可能是以为他没希望了吧。反正他省试回来后也巴望过县太爷再请去他到酒楼吃一顿,可他盼了几天,仍不见动静,结果心灰意凉。

不过,其老爹倒也是很会小打算盘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通过乡试,已成秀才。这等于说,自己已离当太爷的老爸只有一步之遥了,怎能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呢?

这么以来,老爷子与小儿子也就统一了目标,郑矬子也就更加努力地看书练字,结果不但“看”破万卷书,而且也练得一笔好书法,特别是隶书,楷体,写得让人赞叹不已。

这样,第九年又赶一次省试,结果一考即中,成了进士,虽没被唐睿宗李旦接见,但也被吏部尚书盛行接待一次。他也心满意足。

中了进士,一回来,其父亲就派十余人骑着高头大匹马,带着两辆豪华马车去杨州迎接。本来,江阳县令一听前几年被其冷落的那个秀才又荣膺“官坯之衔”—进士,傻眼了。忙准备派一辆车,四匹马,由县丞带着去扬州接回。孰料这位进士的老爸记恨其三年前冷落其儿子之过,也嫌其规格太小,就不惜出大钱,请了县里的大户人家的十余匹马及两辆车,带着亲戚,浩浩荡荡地去扬州迎接。

x太爷的未来老爷子嘛,儿子争脸了,哪有不显山露水去炫耀之理?虽然是x,用现代数理概念而言,是未知数,但县一级差不多了。如运气好,说不定成了州剌史或道按察吏了呢?

此后老爷子又花钱让儿子去长安活动,怎奈,其儿子文笔虽好,口舌却不行,在长安待几年,虽投机,又钻营,还是未弄到一官半职留在长安,甚至连附近的道府里当差的资格也未弄到。

结果呢?老爷子憋不住而亲赴长安,乞爷爷,求爸爸地托人找门路,才好不容易地给他弄了个江南道东边的临海地区的舟山一带的某县里的九品县丞一职。勉强将他扶上官道。

两年后他才升至七品,被调到武成县县令。

没想到,当县令,也成了提着脑袋冒险的事,他那当年去长安赶考时所表现的兴奋劲,现在已被恐惧感取代。

后悔,倒成了他的终极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