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1章 功与过世人评说

类别:其他 作者:醉颜7点5字数:4260更新时间:22/08/01 17:26:57
人总是会成长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例外。

他是皇帝,但他同时也是个人,一个平凡人,和大家一样,要吃喝拉撒睡,同时,也得打嗝放屁。

所以,就是普通人里面的高个子。

除了最开始继位的时候犯了糊涂,做了一些错事以外,现在的他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了。

官员们有忌惮他的,百姓也有责骂他的,可偏偏就没有人说他是个昏君的。

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以来,皇帝的名声基本上没有被败坏过。

他是获得认可的。

大明的皇帝。

方中愈在下面看着这一位皇帝。

看着他认真处理政事的样子。

如今,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印记。

方中愈不得不承认,国事就算是有别人承担,依然耗费了他不少的精力。

脸上已经出现的皱纹,证明了这一切。

纵然前世的他只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帝。

那四年,最后还被无情的抹掉。

燕王朱棣让早就烂在坟墓里的太祖高皇帝又重新出来执政了四年。

但他留下的故事,却一直都吸引着无数的明粉,在探索。

找到真相,或许不会改变什么,只是,那会给很多人一个交代。

因为,那是一个故事。

也许,也是一个传奇。

有人认为当初他已经逃离了宫城,在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后手之中。

有人也认为他早就被燕王朱棣给诛杀了,暗地里动手的人就是后来东厂的老人们。

皇帝派人寻找的所做出那一份动向,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欺骗天下人罢了。

只是,六百年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是的,本就说不清楚。

方中愈,这个后世来的年轻人。

很清楚。

改变了自己的思绪,在这个时代他不会再让以前的事情发生,现在他已经做到了。

他要让建文皇帝朱允成为历史上真正的千古一帝。

这也是一直奋进的目标。

现如今的大明,是建文皇帝朱允的,也是无数的大臣,只是这些人现在都以皇帝为首。

皇帝没有操弄大臣的习惯,所以相对来说还是相处的愉快。

“怎么这样看着朕?”

朱允在批阅完手上的奏折的时候,看见方中愈盯着他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建文皇帝朱允在问话,方中愈似乎却没有听见。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起了小性子,从自己的龙椅上站了起来。

走向了方中愈,仔细的看了一下,才发现方中愈刚刚并不是在看他的,反而有一些神游天外。

建文皇帝朱允摇了摇头,拍了拍他。

“咋啦,有些魂不守舍?”

方中愈立马反应了过来,看见皇帝站在自己的身边,又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原来是自己刚刚出神了。

虽然头脑里想法很多,但是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陛下,臣失仪。”

方中愈连忙告罪一声,毕竟这个时候在皇帝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没有反应过来,多少是有些不太妥当的。

“说这些做什么,朕又不会怪罪于你。说说吧,刚刚在想些什么。”

方中愈之前在见皇帝面前从来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因为在之前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就算是一些突发事件他也能够很快的处理好,而不是像今天一样,皇帝在与他谈话的时候。

建文皇帝终于问出了这样的话,方中愈自然也不会隐瞒,毕竟他们君臣之间如果太过客套反而不太好,可是什么事都不说的话也会引起大的纷争。

“回陛下,臣只是在想接下来臣要做哪些事情,虽然还有很多事情,只是感觉到现在这些人他们都能够按照之前的政策做下去,朝廷现在也有一整套的体系来衡量这些事。

突然觉得不知道要做什么好?”

方中愈自然不会说他刚刚是在想建文皇帝朱允上辈子的事情。

以前他不会解释他的来历,现在自然也不会想。

建文皇帝朱允听了之后反而一阵诧异,他没有想到方中愈现在还在想着自己所做的事儿。

确实啊,这才是忠臣的模样,毕竟什么时候都在考虑自己的事儿。

“你年纪还不大,考虑这些做什么。

你要是真没啥事的话,先把成亲的事儿做了。

这些天已经有不少的大臣上折子,让朕早日督促你完婚,毕竟当初朕可是给了你们旨意的。”

建文皇帝朱允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做了。

毕竟身为皇帝要去督促一个臣子结婚,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做这样的事,连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是偏偏这个人又确确实实对大明帝国的统治作出了贡献,他也不得不抓紧时间多考虑。

不能别人不急,他就不急,这是不对的。

毕竟太后娘娘那里,他也得给个交代。

牵扯的人多了,又是人伦大礼,他也不会违反,毕竟这也是帝国统治的基础。

方中愈一听,皇帝又提到自己的婚事,不禁一阵头大。

那没办法,大家都在关心,由不得他自己。

算了算了,怎么就这么难呢,只不过想拖一拖。

虽然自己也确实没有其他的事情,可是也不想就这么着急忙慌的做了这样的事儿。

“陛下,陛下,您就别说这个了,臣,臣会,会抓紧时间的。”

方中愈也不得不表态,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建文皇帝朱允看到方中愈这幅破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声音都传了出去,这倒是让外面的太监们一阵诧异,皇爷怎么突然这么高兴了。

小方大人到底做了啥?

人人好奇,但是却不会去追究。

因为,知道了没啥好处。

他可是从来没有像这样感觉到高兴过,毕竟方中愈之前总是一副啥事儿都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处理着与他相关的事情,现在这种感觉看起来真爽。

建文皇帝朱允是真的高兴,毕竟只有方中愈这个样子,能让他有一阵阵快意。

方中愈也有一些无奈,皇帝老是拿这件事情来说,他又不能反驳。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他都得辩驳一番,把皇帝说的个哑口无言。

可是现在,没辙。

毕竟自己确实做得不好,这件事情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说好了。

现在他定了之后又不做,总是让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毕竟,参与的人多,知道的就更多了。

魏国公徐辉祖每次从前线来信的时候,也会说这些事情,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提醒他,该成亲了。

毕竟当初他们是答应了的。

更重要的是要是一拖再拖,最后两个人的年纪都大了,小郡主这么晚还不出阁,总是会有一些流言蜚语的。

百姓们不一定真有什么坏心思,可是看看小方大人吃瘪,探讨探讨他的八卦也是不错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今天朕找你来是有其他的事情要讨论,你来拿个主意,毕竟都是与你有关。

大明北洲的事情一出来,其实也有不少的风声传了出去,不少的人都认为现在机会来了,都想上来捞一把。

再加上之前你所提出来的那些方法,隐隐约约有一些风声出去,倒也是正常的。

毕竟能够看到这些东西的人不少,就算朕不说他们也能猜到。”

建文皇帝朱允龙行虎步的走回去,从御案上拿了一份奏折过来。

“朕知道,开化民智是一件好的事情,力度还得加,范围还得广,但是如今这些人都是越来越精明了,这让朕不知道是好是坏。

在酒楼里,吃个饭,都能把朕的意图分析的差不多,再加上有着各种报纸的宣传,小道消息的解说。

大明报又为他们站台,如今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这些事情,甚至比之前更加的详细。”

建文皇帝朱允看着方中愈,也就是在告诉他。

你看当初你所做的这些事情,现在影响有多大,当初随随便便搞出来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了老百姓们讨论时政重要的物质。

而且,朝廷还得支持他,不然,老百姓能把宣传部喷死。

“陛下,迟早都是可以让他们知道,现在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大明南洲的潜力摆在那里,大家都想为自己谋一个好的前程,好东西谁都想要。

只不过咱们现在没有具体的章程出来,让他们多一些遐想罢了。

陛下,臣,确实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没有加以阻止,是因为让他们讨论,说不定还能帮助朝廷更加有力的政策,毕竟只有他们自己才确定想要什么。

这个方法,用好了也可以一直用下去的,人多力量大嘛。

倒是省了朝廷官员要操的心。”

方中愈一边翻看奏折,一边说道。

他回答的是建文皇帝朱允刚刚所说的那些事,奏折上写的却是另外一个人的事情。

“朕,知道你们的意思,朕也懂,咱们朝廷的统治,统治的是百姓,如果什么事情不去问主要的人,百姓,那这些政策做出来也就没什么用。

朕记得,前宋仁宗一朝,很多百姓吃不饱肚子,成为了流民。

所以那些得到消息的宰辅们,就想方设法的把他们编为厢军,派遣到全国各地的驻所去。

然后由朝廷花钱养着,生怕漏掉了一个人。

他们口口声声说那是怕百姓造反,危害到大宋的江山社稷,嘴里喊着那是祖宗留下来的成法,不能改变,谁改谁就是对祖宗不敬。

后来,也就没人敢提了,而且只要一出事儿就这样做。

到后来人是越来越多,朝廷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全国赋税的一大半都在养着那些人,但是却起不到什么作用,大宋的武备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差到连边防都没有办法完全防治住。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根本就不是皇帝害怕他们造反,而是他们自己害怕百姓们造反。

前宋太祖,就是因为造反才当上帝王的皇帝,哪里会害怕。

又怎么会害怕手无寸铁的百姓呢?

可偏偏这些人把这些事情说的特别严重,把皇帝都忽悠的,只相信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百姓们到底在想什么。

朕知道这些,所以现在才会更加相信你,更加认可你说的那些话,才会更多的把精力花费到民生上来。

希望朕所做的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当然,得有你的帮助。”

方中愈一脸正色的回答道,倒也不是拍马屁,是真的感叹。

“陛下仁慈,百姓有福,臣替大明百姓谢过陛下了。”

方中愈听了之后也不得不感叹,像刚刚建文皇帝朱允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后世无数人的结晶,是大多数历史学家经过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就算是方中愈,也不过是后来在论坛上看到的相关的东西,他记得还不一定有这么清楚呢。

建文皇帝朱允,熟读了这些史书,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确确实实超过了,几乎大多数的人。

毕竟,换了其他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些东西。

“可是,朕也知道,关注百姓太多,朝堂就会出问题,君王和臣子天生就是对立面的,朕做的越好,就会显得他们越无能,这些人哪里会允许这些。

别看现在他们都似乎很听朕的话,甚至是对于朕的旨意都不反抗,可是朕知道有些人还是很在意的,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的做这些事情。”

方中愈知道这是建文皇帝朱允在这一段时间内感到了危机,毕竟他的功劳越大,甚至是在他授意下所做的事情,得到更多的认可,那么对于朝廷的大臣们来说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因为之前他们没有做到这些,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做到这些。

无能的名号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就算是皇帝,他也不愿意担任这个名号,大臣们就更加不愿意了,有功是大臣的,有过是皇帝的。

“陛下,功与过,自有世人评说,今人哪能定论,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方中愈的建议非常中肯,他也知道越是在局中就越是不能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