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海淀供电局来人

类别:其他 作者:宁中南字数:2427更新时间:22/08/01 18:10:54
说实话,这么快就见家长,林晓光真没做好准备。

不过一个女孩子,能鼓起勇气,邀请他看电影,意思不言而喻,他现在要不去她家,还不如刚开始就拒绝。

于是他便答应:“行,要不就周日吧,周日时间比较宽裕,我也好准备一下。”

看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截了当答应,安洋顿时喜上眉梢,笑容都变得明亮起来:“那好,周日我来叫你。”

说完,她便蹦蹦跳跳进去了。

林晓光摇头失笑。

5月1号,国际上又发生一件不小的事情,格林兰自治,准确地说是内部自治,但外交、防务和司法仍由丹麦掌管。

林晓光看新闻联播时,知道这则国际快讯。

格陵兰岛面积很大,两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岛,本地土著叫做因努伊特人,人口稀少,公元一千年左右,沦为挪威王国的殖民地,后来丹麦和挪威联盟,格陵兰被双方共同管辖。

1933年,丹麦和挪威因格陵兰问题,上诉国联常设国际法院讼裁,丹麦获得格陵兰全部主权。

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州。

1973年,格陵兰随丹麦一起,加入欧盟的前身,即欧洲经济共同体。

按照西方人美丽的风景线一说,格陵兰应当独立,林晓光看着新闻,不由感叹,格陵兰人独立之路,真是任重而道远。

嗯,还有北爱尔兰。

看着电视,他的思维发散起来,想到格陵兰岛东北部310亿桶的石油储量,1989年发现的特大金矿,等等,便有些羡慕。

郭红兵也在看新闻,什么都没看出来,纯粹当稀奇。

结束一天的辛苦,他想起戴国伟,这厮思考一夜之后,终于去自首,这让他松一口气,却仍然忧心不已:“小光哥,你说,戴国伟真的会被劳教三年?”

“我也不知道,反正讨不了好,不过自首还是有好处的。”林晓光头也不抬。

郭红兵知道在他这里问不出东西,看向旁边的蒋学武,要不是他跟单于说了之后,后者昨天下午就跑去自首,这带给戴国伟极大的压力,不然这厮不知道还要躲多久。

他想了想,又问。

“小光哥,戴国伟说了,要是几年后他出来,你真能给他一份好工作,这条命,他就卖给你了。”

“我要他的命干嘛?不能吃不能喝的,你叫他放宽心,等他出来,一个月几百块的工作有的是,堂堂一千多号人,我至于骗他一个?”

“那就好!”郭红兵终于放心。

蒋学武也有事,说道:“我去医院看了下,段松还在床上躺着,他家没钱了,医院不给治,我想申请五十块钱,交下治病的钱。”

群架用钢管和木棍进行,受伤最严重的那个叫段松,打在额头,当场人事不省,医院里躺了好几天,治过来了,人醒了,但傻乎乎的,跟痴呆一样,医生说失忆了,能不能痊愈不一定。

段家人闹的挺凶,邢国城也为难,分局结果还没下来。

林晓光听他这么说,便点点头:“多拿点钱,买点水果糖果过去,尽一份心意。”

蒋学武说好,林东霞便起身去拿钱。

格陵兰刚刚开始自治,5月4号,又发生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撒切尔夫人上台,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自1970年,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74年保守党大选落败,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到75年,她在保守党内二轮投票中击败其余候选人,正式成为保守党党魁。

今年,保守党再次大选获胜,担任党魁的她也水涨船高,出任英国首相。

林晓光对她最深刻的记忆,就是1982年,就香港回归事宜,她访问我国时,结束会谈后,在人民大会堂外摔倒的那一幕。

再没有别的了。

在撒切尔夫人入驻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时,国内开始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

六十年前的这一天,北平的爱国青年们,联合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重方式,反对北洋政府签署巴黎和会上的卖国协议《二十一条》。

今天,青年学生们纪念这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学校里组织了纪念活动,《青年文摘》也不落人后,发起以纪念五四运动为题的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将刊登在《青年文摘》全国刊上,与数十所大学数十个城市的数十万学生见面。

这是很大的荣耀,应者如云,征文源源不断送到编委会。

这个建议是赵子瑜最先提出来的,沈一舟深表支持,并说服其他人,由此正式举办,并且做出决定,以后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国庆等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征文。

因为征文活动,赵子瑜分外忙,沈一舟也没闲着。

林晓光算是唯一比较闲的人,他很庆幸,趁早脱了《青年文摘》的坑,要不然他还不得被这些繁琐的事忙晕脑子。

周六中午,生产基地,他思考买什么礼物,去安洋家做客。

正喝茶时,突然有外人上门。

来的不是别人,是海淀供电局的,一个电工,月初抄了下电报,做中官村村里家家户户的用电情况统计了下,发现有户人家很可疑,用了大量电,超出家庭用电的范畴,直觉不对,便找上门。

“同志,您好,请问您什么单位的?”发现有外人,郭红兵立刻堵住门。

“供电局的,你们这用电超量,怎么回事?”董师傅皱着眉头。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之前,这里是中官村,京郊荒野,很普通的农村,村里人是菜农身份,既种菜又种粮,他们租的这个院子,这家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去当兵了,没人住。

好歹看他们是清华的,当兵的年轻人的叔叔做主,就租给林晓光他们。

农村的那种大门,竹竿做的,隔着缝隙都能看到里面。

董师傅一眼就看到敞篷下的机器,家伙不小,蒙着帆布都能看到轮廓,当下便问:“那什么东西?开门,我要进去。”

郭红兵看向林晓光,他家里市委宣传部的,随便一个电话,供电局都不会来找麻烦。

林晓光摇摇头:“让他进来吧。”

郭红兵无奈,这才把门打开,几个年轻人顿时起身看过来。

董师傅一见这阵势,就有些慌,他最近可是听说了,有几十号小年轻打群架,打得可厉害了,他可不想挨一顿打。

不过,殴打国家工作人员那可是犯法,想来他们也不敢,他壮起胆子,走向机器,一边问:“啥东西啊?遮的这么严严实实。”

他有些警惕,最近可有不少人作奸犯科。

林晓光站起身,笑道:“也没什么,就印刷机,《青年文摘》知道吧?我们印这个。”

他递过去一本四月刊《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