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也要带锋芒
类别:
其他
作者:
团之大字数:2634更新时间:22/08/01 22:53:40
既然改变别人很难,那就多改变自己,无论是心态还是处事风格。独孤信带着杨逍一路走来,走的路很多,见到的人也很多,他们想得更多。
“大恩如大仇”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长时间接受别人的大恩情反而容易变成仇恨”。虽然这不符合道德认知,但综合历史到如今的很多事来看,却也符合事实。
而历史上,对于“大恩如大仇”这句话,最有体验感的就要数唐朝宰相李勉了,因为他差点就为了这句话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李勉的得势,在他协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之后,而他也是在平定这场暴乱中给了一个人“大恩”。这个人叫做李九,是个乱党,那时候的乱党,捉到就是一个死,是必须斩首示众的。
而李勉很不巧就是当时的监斩官。李勉去监斩的时候,发现李九很有骨气,昂首挺胸,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意思,甚至还带有轻蔑的神色,这就引起了李勉的兴趣,于是就去问他,为什么死到临头了还不怕呢。
而李九回答说,他们之所以造反,那是因为身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不跟着造反会被安禄山杀死,这压根不是他们的本意,现在朝廷要把他们赶尽杀绝,那以后人们就会死命反抗,反叛到底。
这李勉一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就向唐肃宗报告了这个事情,唐肃宗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放了这些犯人里面那些无辜的人。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那个刚直不阿的人,他真实的名字叫做李九,被释放后,他亲自来到李勉这里,说李勉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千恩万谢的去了
李勉当时也并没有拿这当回事,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多年之后,这件小事却差点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二十多年后,七十岁的李勉告老还乡,当他途径河北的时候,遇上了当年他救过的李九,李九说好不容易遇见李勉,一定要报恩,所以就让李勉在他府里住下了。
当时的李九已经发达了,很有钱。于是他就想报答李勉。他和自己的老婆商量,说李勉对他李九恩重如山,怎么报答李勉呢?
给他一千匹良马?好像不够。给他两千匹良马?好像也不够。人家对我可是救命之恩啊!要是把所有钱财都给他,又舍不得。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李九的老婆说道,既然恩情太大,报答不过来,那不如杀了他,这样就不为因为恩情的事而苦恼了。
这个李九听完竟然绝得有道理,于是就请了杀手去把李勉给干掉。李九的一个下人叫做来福的,听说了夫妻两个的对话之后,赶紧告诉李勉快逃,李勉就趁着天黑逃跑了。
而那个杀手在听闻了事情经过之后,良心发现,于是回去反杀了李九,李勉因此躲过一劫。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恩情过大,必然会成为受恩者最沉重的精神负担。这也是为何有“大恩如大仇”这样违反道德的说法了!
对于有些人,你虽然在他们困窘的时候帮助了他们,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段窘迫的经历正是他们最想忘记的,看到你就好像时时刻刻再提醒他们那些往事。而他们无力改变或者回报同样的感情,你的恩情就变成了一根刺。
世上最大的债务就是人情。这是对老实人讲的。想必谁也不愿意欠人情,欠下人情,老实人就感觉在人面前矮了不少,脸皮厚的人无所谓欠谁的,脸皮厚的人认为谁都欠他的。人们光知道斗米养恩,却不晓得大恩如仇。
独孤信看着满脸疑惑的杨逍道:“不必为对别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烦恼,也不必为恩将仇报而悔恨。人性索然。菜根谭说的好: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杨逍道:“那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帮他不就完了吗?谁不欠谁的多好?”独孤信摇了摇头,缓缓地说道:“这是不可能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在杨逍期待的目光中,独孤信开始讲起了故事:“从前,一位禅师坐在水边,听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原来是一只蝎子掉进了水里,拼命挣扎。禅师伸手拿起蝎子,却被蝎子刺了一下,他把蝎子放在地上痛苦地继续冥想。不久,蝎子又掉进水里,禅师伸手又把它捡起来,被蝎子叮了一下。后来,当蝎子再次掉进水里时,禅师伸手去拿它,又被蝎子叮了一下。一个渔夫看见了,就问和尚:‘蝎子一次又一次地刺你。你为什么还要救它?’禅师说:‘刺人是他的天性。同情是我的天性。’这时,蝎子又掉到水里了。禅师正要伸手去拿。渔夫拿起一根树枝,蝎子沿着树枝爬了上去。渔夫说:‘仁慈是对的,但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仁慈,保护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对所有生物仁慈。’”
杨逍恍然大悟道:“程英姑姑曾经跟我讲过类似的话。仁慈是一件好事,但它需要智慧的边缘。人的心是复杂的,生活是困难的,无知而无理的善良只会让贪婪的人向前迈进,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会乘虚而入,最终伤害自己。善良是优点,但是不能成为你的弱点;心软是慈悲,但是不能让自己卑微。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不要别人一失落,你就紧张,不要别人一道歉,你就心软,不要总是让别人开心而委屈了自己,你照顾不了所有人的感受,只会让自己不好受。太过迁就别人,别人就会变本加厉的让你为难;太过忍让别人,别人就会得寸进尺的伤害你;事实上,你所遇到的败类,多数都是被你的“好”给惯出来的。”
独孤信道:“如果你一味的对别人好,只会增加对方的贪婪,让别人把你的好当成了习惯,你帮他一次,他会记得你的好,你帮了他十次,如果突然间有一次不帮他,他就会对你心生怨恨,各种埋怨。善良是好事,但需要智慧和锋芒。人心复杂,世途艰险,无知的善良只会让贪得无厌的人得寸进尺,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杨逍这回能插上话了:“是啊?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当仁慈没有界限和原则时,它只会滋生恶意,让对方把你的仁慈视为理所当然,践踏你的仁慈而不受惩罚。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会恨你的。因此,帮助穷人,不要帮助懒惰的人;帮助急迫的人,不要拯救穷人;行善,应该注意分寸。”
独孤信半晌没反应过来,这小杨逍虽然刚开始没有听懂他说什么,现在他对人心、对人性的认识,比自己还要深刻,这些分析比自己还要独到。
独孤信听杨逍这么说,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他竖起大拇指,对杨逍道:“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每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正是因为善良,世界才有了温暖和希望。然而,善良也需要智慧,理性的边缘,无知的善良是愚蠢的。帮人太过,助长人的贪婪和嫉妒,是为善到极致便是恶;生死由命,世间贫富贵贱本常理,何必枉为逆天!”
杨逍道:“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就是:曾经帮助过的人,最后却反过来咬你一口。人性薄凉,有时候,我们的善良真的需要带一点锋芒。因为现实中有些人,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不帮就记恨!纵然你有千般好,一个不顺,就推翻你所有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