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天涯路上勿迷茫
类别:
其他
作者:
团之大字数:2231更新时间:22/08/01 22:55:10
半天没说话的独孤信,此时却没有再沉默:“见贤思齐的道理你肯定懂,你想学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想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这些东西你都跟我说起过,只是在目标实现之前,你还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石猛道:“我记得苏东坡先生曾经在《晁错论》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而且人生多的是艰难险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止大学问与大事业,小学问与小事业也是如此。从不会到会,从不熟到熟,三个境界正是言说了这一过程。当新接手一件事情、开展一项事业、钻研一门学问,不得法门,毫无进展,哪怕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也不免在心中犹豫一下。尽管开始着手推进,却总是四处碰壁、遇见种种不可预料的困难,挫败人的信心。此时只觉得事业难成,虽不至于放弃,总归感叹几声。此时心境正如同西风凌冽,绿树凋零,独登高楼,自惭踌躇,视野远望,漫漫无穷天涯,凭眼不能望尽。迷茫、不甘、孤独、犹豫中仍然有着不熄灭的志向之火。这便是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咬牙坚持,渐入门道,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窍门,终于有所起色。全身心地投入,痴迷于此事之中,人渐渐消瘦,略有憔悴,但目光中却精彩纷呈。此时事业已经是登堂入室,不再迷茫与踌躇,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有了更高的追求,追求事业的成功与辉煌。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一句也许就概括了前两个境界,是为了目标不断追求的过程,但最后达成之时,并没有失态地癫狂疯喜,而是以平淡为主的‘蓦然’。在‘千百度’的追求过程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心里可能早就清楚自己已经达到了那个目标,多年的苦心经营必然会有理想的效果,最终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过是一次标志而已,水到渠成,仅此而已。一事已竟,再行一事。新的事业开展,又是一次境界的重新攀登,不过更加胸有成竹了。可是人们都喜欢第三重境界的‘蓦然回首’,喜欢那种喜悦与成功,却总是忽视了过程,忽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甚至有人认为成功是命中注定的,无论你是否‘众里寻他千百度’,都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结果,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已经达到第三境界的人,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已经克服了的困难、已经付出了的努力不过是已经过去的事了。所以真正有能耐的人,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那些喜欢‘蓦然回首’的人,他们却一心想着‘名师出高徒’。”
独孤信道:“那些幻想‘名师出高徒’的人,最终只是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全部交给别人,总是想着拜一个名师,自己就能够事半功倍,这样的人投机取巧的心思太重了,最终是不会得到真功夫、真学问的。”
石猛道:“也不能说师父完全没有用处,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误师乱天下,才学明事理,三人行必有我师才是真正的传师之道!能遇名师,是一个人的幸运,可以事半功倍地去完成自己的学文或者习武事业,因为名师自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只要能得到名师真传,可能这一辈子也受用不尽。所谓名师出高徒,也是有其根源的。名师的出名,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强调的是为人师者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为人师者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徒弟想成为高徒,自己也不能太差。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徒弟本身也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如果脱离这两方面要求,也就不存在‘名师’和‘高徒’了。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绝,不仅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而且真正地达到了龙飞凤舞的境界。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集各家书法融于一体,终自成一脉,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书法宗师。他调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历史上也颇有盛名。王献之生性好强,才智过人,因此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并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以此名扬天下。而三国时期搅动风云的枭雄人物曹操,少年时放荡不羁,又不爱好读书,所以很多都不看好他。但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正是桥玄对曹操的另眼相看,曹操才变得勤奋努力起来,曹操还拜桥玄为师,跟着他学习知识和为人处世之道。曹操还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爱好,重点研究了许多兵法书籍,这也为曹操日后成就一番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桥玄是何许人也呢?桥玄是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的名臣,官至太尉,他性格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待人谦让。曹操是这么评价桥玄的:‘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名师对徒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如果没有机会遇到名师,没有名师指点,那只能自己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