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谢驰论辩树威望

类别:其他 作者:团之大字数:2173更新时间:22/08/01 22:55:41
石猛这话一出,其余的人全部炸了锅,一个个地都想跟谢驰好好地论一论,谢驰心想,这么多人站出来跟我论理,这可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众,争取大家的支持。二来可以跟那些人争一时之短长,为自己树立威望。

谢驰心里一点也不着急,他想等等在场的所有人一个个地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他再一一驳斥。结果那些人虽然你一言我一语,无非就是强调三点:一是那些读书人是迫不得已才与蒙古人合作的;二是他们认为中原的这些汉人们肯定会前赴后继地参加反元起义;三是他们过于乐观,特别是以石猛为代表的几个人,认为只要有人举起反元旗帜,汉人们就会倾尽所有地去支持,特别是那些大商人。

谢驰等他们把想说的全部说完了,才开口道:“针对第一个问题,读书人是不是真正地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与蒙古人合作,这很值得商榷。因为自古就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人,最期待的就是金榜题名之时,蒙古人时隔那么多年,终于同意开科取士,对那些读书人来说是机遇,他们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金榜题名是他们学问做的好,如果蒙古人不愿意开科取士,他们的努力必然会付诸东流。所以他们对蒙古人是心怀感恩的,读书人最容易用知遇之恩来说事,更容易用这个来感动自己。例如西夏国开国君主元昊就曾在汉人中给自己挑了一个军师,此人就是张元。张元为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本姓张,名不详,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在北宋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大约在宋仁宗景祐年间,也是元昊建国前的广运、大庆年间,与好友吴昊(真名不详,原姓胡)听说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此时才改名为张元,其胡姓好友改姓名为吴昊。二人在一家酒馆里,终日饮酒,并用笔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巡逻者见到后,知道他们不是夏人,将他们拿下送予元昊。元昊问他们为何触犯其名讳?(时元昊尚未改名为曩霄)为何进入夏境?二人大声说:‘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元昊本姓拓跋,其先人曾先后受唐朝皇帝赐姓李和宋朝皇帝赐姓赵,可谓一人多姓)元昊听后非常惊奇,就释放了他们,并且委以重任。二人投西夏以后,其家属被宋羁縻随州的时候,元昊派间谍矫宋朝的诏令释放他们,人未有知者,后乃闻西入临境作乐,迎此二家而去。入夏后颇得信任,元昊称帝建国后不久,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后来吴昊也被重用。在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的好水川之战中,张元辅助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此时已是西夏**师的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并在诗后题言讥讽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同年官至国相。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契丹,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待机攻取长安称。元昊采纳了他的意见,策划了定川寨之战,元昊那句‘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气干云的通告,也是出自张元的手笔。难道这样的文人,我们不应该提防吗?”

谢驰一眼扫过去,在座的诸人早已经咬碎钢牙,摩拳擦掌。谁遇到张元这样的叛徒,也会恨得咬牙切齿,更何况他是心甘情愿地帮助外人杀害汉人,也难怪大家会有这样的反应。

谢驰接着再补充了几句:“难道历史上帮助外族人害我们汉人的还少吗?像中行说、石敬瑭、张邦昌、刘豫、张元、刘整、夏贵、张弘范、吕文焕、范文虎、秦桧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他们的所作所为史不绝书,那些汉奸们根本不会管什么民族大义,更不会像你们一样有着侠义心肠。而且那些越有才的人,对汉人的伤害越深,他们比其他的人更危险。”

独孤信此时恰如其分地说了几句话,让大家的心里暂时都平静了一些:“所有的人肯定都瞧不起那些甘愿为异族卖命的人,而且大家谁也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只有希望那样的人少一点,才能让我们的事情进展得更顺利。”

谢驰想了想再接着说第二个问题:“其实并非所有的汉人都愿意参加反元起义,因为天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安居乐业,很少有人会抛家舍业地去做掉脑袋的事情。能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肯定是社会下层。因为人们常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那些穷途末路,无法活下去的人才会放手一搏,一般人很难做到毫无顾忌地去造反,除非背负着国仇家恨的那些人,宁愿舍了性命,也要去斗一斗。”

石猛此时早已没有了刚才那会的神情,他不好意思地应道:“谢大哥说的有道理,我要不是背负着国仇家恨,很有可能会找个地方安安稳稳的过小日子去了。”其他人也纷纷地表示赞同。

谢驰也笑着说道:“我要不是遇到独孤少侠,可能这一辈子也是籍籍无名地过下去了,本来我就打算隐姓埋名,平平安安的过无人打扰的小日子。一半是独孤少侠盛情难却,另一半是我内心那建功立业的渴望作祟,所以就离开安乐窝,来干这泼出性命的事业。”

独孤信笑道:“撇下谢大哥名门之后不说,渊博的学识、鬼神莫辩的预言、锐利的目光、超人一等的书法,样样都是拿得出手的,有您这样的军师,我们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