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败仗可以破幻想
类别:
其他
作者:
团之大字数:2162更新时间:22/08/01 22:56:20
阿合马的孙子答道:“朝廷要敛财,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多发纸币,印出来大量的宝钞,去跟全天下的人们换金银。”
皇帝老儿一拍脑门道:“这个办法好啊!”
这皇帝老儿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这种主意他都敢说是好主意。此前,忽必烈在上位第一年的中统元年,大元境内的纸币发行量为七万三千四百绽。然而为了支撑持续的灭宋战争,到南宋被彻底灭亡前,大元境内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急剧提升到了一百一十四万九千绽。此前,由于金朝统治者滥发纸币,人民生活原本就已困苦不堪,而元世祖忽必烈继续滥发纸币的行为,更是将大元王朝的扩张战争有拖向深渊的走向。
当南宋皇室和全部府库财宝,被押送出临安城前往北方时,临安人亲眼目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不罢市,照常经商。在老百姓看来,王朝更替好像跟他们关系不大。但持续疯狂印钞的蒙古人逐渐会让他们明白,这事儿,其实关系很大。
对于蒙古人来说,高强度的扩张战争所产生的巨额军费,是依靠滥发纸币来维持的,而一旦无法顺利征服战争指向国,和获得巨额战利品来抵销军费,那么这种滥发纸币引发的财政危机,也势必将反噬帝国的经济。
此前,蒙古帝国之所以能顺利地接连消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和金朝等国家,是因为蒙古帝国的铁蹄都所向披靡,这使得他们在不断的扩张战争中,得以通过对战败国的残酷掠夺,从而不断平衡掉滥发的纸币和巨额的财政赤字。但一旦扩张战争无法取胜,那么依靠滥发纸币来支持国家运转的扩张型财政,也势必将无法持续。
尽管国家从成立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财政亏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来自草原的元朝统治者并不以为然,他们直接从游牧时代进入农耕时代,通过滥发纸币,元朝统治者们以为,任何财政问题,都不是什么难事。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曾因为滥发纸币引起过严重的危机,现在的皇帝老儿竟然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这么混蛋的主意,根本不考虑这么干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阿合马一生为元世祖忽必烈鞍前马后,操劳了几十年,却在一次出行时被人刺杀,朝廷对于此时的处理态度,让阿合马家族的人伤透了心,于是他们发下毒誓,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为阿合马报仇雪恨,哪怕毁灭这个混蛋王朝,也在所不惜。
阿合马的孙子当然知道如果朝廷继续滥发纸币,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统治危机,很有可能会让大元王朝覆灭,文武大臣中如果有聪明人当面揭穿他的阴谋,很有可能他的身家性命都会不保。可是他为了报祖父的仇,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没成想那皇帝老儿同意了。
皇帝老儿都同意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们无人敢再提反对意见,新政策也就如火如荼地推行下去了。果然,新政策引起了全天下老百姓的不满,参加独孤信义军的人更多了。但是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短时间内,朝廷筹集了大量的金银。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皇帝老儿撂下狠话,谁能帮他平了独孤信的义军,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蒙古那些带兵打仗的王爷们,平时自称身上流着成吉思汗的血,这个时候表现的机会来了,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去带兵平叛,一展身手的同时,也让满朝文武大臣看看自己当初不是吹牛。
那些人到底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平时嚣张跋扈、胡作非为,可真正到了战场上,那可真不是盖的,一个个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带领着彪悍的蒙古铁骑,把独孤信率领的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若不是独孤信轻功好,很有可能死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曾经岳武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让骁勇善战的金兵闻风丧胆,大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本来独孤信以为给自己带领的义军取个好名字,以为叫“武穆军”就能够像“岳家军”那样所向披靡,谁成想蒙古大军战斗力竟然如此强悍,好几万人的队伍被蒙古骑兵几千人冲击得七零八落。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向独孤信说过蒙古骑兵的厉害,说那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那些蒙古骑兵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同时期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独孤信没有与蒙古骑兵交手之前,还对自己率领的义军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有勇气、有谋略、有热血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与蒙古骑兵一交手,独孤信所有的幻想全部都破灭了,以前想着凭着汉人们人多势众、同仇敌忾,可以一鼓作气把蒙古人赶出中原。
被打败了的独孤信才开始反思自己,才开始理解郭靖,崇拜郭靖。郭靖武功盖世,可是一座襄阳城,让他耗尽了一生的心血。能够让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几十年难以越过襄阳城,郭靖当得起大侠这个称号。
踌躇满志的独孤信,被一场败仗打击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贸贸然举起义旗,本以为天下汉人们会云集响应,谁知道乌合之众难敌百战之师,蒙古大军当年能够横扫千军,绝对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看到独孤信有些颓废,谢驰不失时机地劝道:“独孤兄弟,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失败了不去总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那就实在太不值了。我们虽然败了,但是败得不冤。你拿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义军去跟那些能征善战的蒙古骑兵硬碰硬,不是鸡蛋碰石头吗?焉有不败的道理?”